許余潔 (聯和金融數字經濟研究所學術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DeepSeek的成功表明,我國AI發展既非簡單復制西方閉源壟斷模式,也非完全依賴國際開源技術,而是通過“自主創新+開放協同”開辟新路徑。這一新路徑以開源技術降低創新門檻,以自主創新掌握核心話語權。以“數據要素×”為支點,撬動智能經濟的新未來,進一步打通“技術研發—數據流通—商業轉化”的全鏈條,將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從經濟領域擴展至社會治理、國際競爭等更廣闊維度。
溫彬(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提振消費需先改善收入,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列為2025年發展目標之一,且將“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作為提振消費首要工作。
從收入來源看,改善工資性收入要從促進就業著手,做好“穩就業”工作,尤其關注青年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改善財產性收入需“穩住樓市股市”,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發揮其財富效應;改善經營性收入要持續完善營商環境。
程風雨(證券時報評論員)
當前,低空經濟商業化核心難題是平衡技術開發與市場需求。以ToB領域為例,低空物流、電力巡檢等場景有市場基礎,但盈利案例少。在ToC領域,因飛行器造價、使用成本高,短途出行、空中游覽等場景難激發消費者興趣。同時,政策和產業環境制約也是重要因素,雖我國在空域管理改革、適航認證提速等方面有進展,但低空飛行審批復雜、市場準入門檻高、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等問題仍阻礙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