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還記載著法布爾癡迷昆蟲研究的原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賦予昆蟲以人性,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在《昆蟲記》中,法布爾以其獨特的語言,將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昆蟲觀察記錄,編成了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歡樂劇情。他善于捕捉昆蟲的細微動作,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它們情感與性格,視它們?yōu)榉监彛萜湟归g的吵嚷,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生機與趣味的昆蟲樂園。他“以人性關照蟲性”,描述螳螂巧妙捕食時的“智斗”,圣甲蟲照顧家庭時的溫情,賦予其生動的情節(jié)和幽默的對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首先,《昆蟲記》的語言充滿了詩意。法布爾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昆蟲的世界描繪得如詩如畫。例如,他將螢火蟲比作“夜的精靈”,稱其屁股上掛的燈籠是為了表達生活的歡樂;將蟬的鳴叫形容為“夏日的樂章”,稱其鐘情唱歌,不顧未來如何。這些詩意的表達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美麗與神奇,也激發(fā)了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
其次,作為一部科學著作,《昆蟲記》在語言上的準確性也是其重要特點之一。“如果不經過實驗就先下斷言,那純粹是一種主觀臆測。”法布爾基于長期的觀察與實驗,對昆蟲的形態(tài)、習性、生命周期等進行了詳盡而準確的描述,為后來的昆蟲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他的語言嚴謹而不失生動,既保證了作品的科學性,又增強了可讀性。
再次,法布爾的文筆細膩入微,他能夠捕捉到昆蟲世界中那些常人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并用生動的筆觸將其描繪出來。這種細膩的文筆不僅讓讀者對昆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他不僅僅是在記錄昆蟲的生活習性,更是在探索自然界中每一個生命體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通過細膩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法布爾揭示了昆蟲社會中的復雜關系,如螞蟻的分工合作、蜘蛛的織網智慧……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后,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生存哲理和社會組織原則。
法布爾的文筆如同一陣清風,拂凈了“被野豬攪渾的清泉水”,暢通了通往昆蟲世界的路,讓我們在驚嘆自然之美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對生命、社會乃至宇宙萬物的深刻思考。
在《昆蟲記》中,法布爾不僅是一個冷靜的觀察者,更是一個充滿情感的講述者。他深切地對昆蟲表露:“如果我能與它們交談的話,那么,我就會忘掉孤苦寂寥,變得情趣盎然。”他對昆蟲的熱愛與同情溢于言表,無論是對勤勞的蜜蜂的贊美,還是對弱小昆蟲的同情與保護,都讓讀者感受到了他深厚的情感與人文關懷。
《昆蟲記》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將科學探究的嚴謹與人文關懷的溫暖完美融合。正如法布爾本人所說:“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他在記錄昆蟲生活的同時,也傾注了對這些微小生命的尊重與愛護,詮釋了“萬物有靈”的哲學思想。這種將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寫作方式,使得《昆蟲記》不僅僅是一部自然科學著作,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學作品。它感染著我們,讓我們知曉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應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學會傾聽每一個生命的聲音,感受它們的喜怒哀樂,從而更加珍惜和愛護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地球家園。
曾經的“荒石園”能蛻變?yōu)椤懊利惖囊恋閳@”,關鍵在于那顆純粹高潔的心,它與瑰麗的自然世界休戚與共,充分聆聽著自然之聲。法布爾耗盡一生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又寫出一部十卷巨著,不為其他,只為追尋那最純真的生命世界。
“一小塊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與樂的蛋白質,遠遠超過龐大的無生命的原料”,不是嗎?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指導老師 孫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