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子是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茄目、茄科、茄屬,一年生植物。其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微量元素。茄子是春夏蔬菜供應的主要類型,栽培品種繁多,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在溫室茄子栽培中,若想實現高產、優質,就必須結合種植地區特點,選用優質、抗性好的品種,結合溫室特點做好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確保植株健康生長。有些地區種植茄子采用的是露地栽培,受自然資源、氣候和技術等外在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因此,需要通過改變一些氣候環境提高茄子的產量。茄子進行露地栽培時,夏季要注意通風換氣,加強水肥管理,既不能缺水少肥,也不能積水漚根,應保持土壤的良好通透性。同時,要防止茄子根系老化,使其保持旺盛的吸收能力,為植株莖、葉、花、果的正常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養分和水分。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南京紫線茄種子、漂浮育苗盤、營養袋、基質(草炭:蛭石:珍珠巖=3:1:1)、毛發干濕表、游標卡尺、天平、卷尺、根系測定儀、烘干箱等。
(二)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漂浮育苗,當植株長出5~8片真葉,株高13~15 cm時進行移栽,移栽地點為溫室大棚和露地,并開始進行管理工作。溫室大棚,采用基質營養袋栽培方式;露地,將植株移栽于營養袋中并放在合適的位置,注意控制株距與行距。同時,保證每次的管理措施除小氣候外其他完全一致。明確不同栽培環境對茄子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影響,在溫室大棚和露地中各選擇10株長勢相近的植株為試驗對象,掛上號碼牌。從第九周開始測定數據,每周對植株和果實的形態特征性狀進行觀察;開始落果時從溫室大棚和露地的10株試驗植株上各摘1個最大的果進行干物質的測定,全部采果后進行植株根系的測定。
(三)測定方法
1.根系測定。兩個環境中的茄子全部采收后,采用根系測定儀進行掃描測定,根部清凈后用測定儀進行掃描測定,并記錄好數據。
2.果實形態相關指標測定。鮮果質量、干物質含量采用天平測定。測定干物質含量時,先用天平測定鮮果質量并做好數據記錄,將其貼好標簽放入烘干箱內烘干,烘干后的果實再次稱質量,此時的質量是干果質量,干果質量與鮮果質量的比值再乘以100%,就是干物質含量。
3.植株形態性狀測定。根據茄子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記錄的茄子植株形態特征標準,對溫室、露地兩個環境的茄子植株形態性狀進行每7天一次的觀察并做好記錄。
4.數據處理。用Excel和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栽培環境對根系的影響
由表1可知,在溫室和露地兩種不同栽培環境下,茄子植株根系長度、直徑、投影面積、表面積和體積均存在顯著差異。溫室茄子植株根系的長度、直徑、投影面積、表面積和體積均高于露地茄子根系。結果表明,露地小氣候環境更有利于茄子植株根系的生長發育。
(二)不同栽培環境對茄子植株形態性狀的影響
由表2得出,同一品種的茄子種植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形態性狀。
由表2可知,溫室種植的茄子與露地種植的茄子在主莖色、葉片顏色、葉緣、葉脈顏色、果品顏色、果面棱溝、果面光澤、果實彎曲程度、果實橫切面形狀等性狀上存在差異。溫室茄子主莖色是綠色,露地是紫色;溫室的葉脈顏色為綠色,露地為紫色;溫室的果品顏色為紫紅,露地為黑紫;果面棱溝溫室沒有而露地有;果面光澤露地有,溫室沒有;溫室果形為長卵、長條,露地是長卵、短筒;兩個環境中花柱長度都長于雄蕊。
(三)不同栽培環境對茄子鮮果質量和干物質含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果實的成長,果實的質量也在增加,露地茄子的鮮果質量遠大于溫室茄子,露地的干物質含量大于溫室。綜上所述,露地茄子的果實質量和干物質含量好于溫室。
三、討論與結論
在溫室中,溫度和濕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通風措施必須結合室內溫度、濕度來調控。尼瑪央宗研究馬鈴薯在露天和溫室環境下對馬鈴薯營養成分的影響和變化試驗,結果顯示,不同的生長環境導致光照、溫度、水分、氣候等環境因子的變化,對作物的生長發育產生重大影響。試驗表明,選擇自然露地栽培和溫室栽培兩種常見栽培方式,通過對不同栽培環境的小氣候和茄子相關形態指標的測定可知,雖然溫室茄子的株高、葉面積指標都大于露地茄子,但露地茄子的果實形態指標均好于溫室;同一品種的茄子在不同栽培環境中會出現長勢、性狀、果實品質的差異;溫室的光照強度低,導致茄子的光合作用弱,產生的能量不能滿足果實生長需要,使果實品質不高;露地栽培的茄子長勢沒有溫室的好,但光合作用強,果實的質量比溫室好,掛果量也比溫室多。因此,露地栽培環境更有利于茄子生長發育且形成良好的果實品質,露地環境更適宜種植茄子。
作者簡介:劉茵(1972— ),女,河南商丘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園藝植物栽培技術研究。
基金項目: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項目(SYSH20200503004)。
(責任編輯 "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