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縣地處河南省北部,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持續大雨或暴雨,容易造成農業生產洪澇災害,對設施蔬菜大棚的生產種植帶來不利影響,導致菜農減產減收甚至絕收。為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損失,盡早恢復農業正常生產,應推行搶排棚內積水、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搶播補種、及時修復受損棚體等設施等方面開展災后工作。
一、搶排棚內積水
(一)汛前備好排水物資
相關人員要及時做好棚內排水設施或田間排水溝渠的檢查工作,疏通排水通道,備好抽水設施,保證能夠及時排水,防止發生澇害。若棚室出現個別區域進水,可填土封堵或用沙袋阻水,并及時挖溝引水或使用水泵抽水,盡量避免蔬菜長時間受淹。
(二)汛后及時人工疏浚
暴雨過后,相關部門要對受淹的菜田及時疏浚清淤,增挖排水溝,充分利用抽水泵進行搶排、強排,必要時,組織小型機械進棚盡快排除明水,減少設施蔬菜大棚內的積水量,縮短受淹時間,減輕根系的損害,降低蔬菜的死亡率。對于溫棚內有積水的,充分利用水泵把積水抽出,對于下沉式日光溫室等設施蔬菜大棚存在積水的,在四周增挖適宜的排水溝,防止周圍積水倒灌到棚內。對于已無明水但土壤濕度大的地塊,可用人工或機械增挖滲水溝,瀝出土壤中的飽和水,降低土壤濕度,減少漚根、死棵現象。
二、加強田間管理
(一)環境管理
1.及時開棚通風降溫降濕。夏季溫度一般較高,暴雨過后,打開棚內所有通風口,從而降低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使用地膜種植的蔬菜,應及時去掉地膜,降溫降濕,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使根系盡早得到氧氣。
2.外部遮光降溫降濕。在大棚外圍覆蓋遮陽網,降低直接光照強度,防止雨后驟晴高溫暴曬,遮陽網與棚膜之間應當留有適當距離,形成風道。對于瓜菜類蔬菜可以在晴天10:00~16:00時使用遮陽降溫;對于葉菜類蔬菜可以在全天進行遮陽管理,在蔬菜上市前3~5天打開遮陽網,適當增加光照,從而提高蔬菜各項營養指標和商品性。對于光照較強部位使用漫反射膜或高反射率薄膜。
3.噴霧降溫。充分利用各種噴霧設備,在11時前打開噴霧設施,15時左右關閉。
(二)植株管理
一是整枝疏果。對于瓜菜類蔬菜,要注意平衡植株和掛果的比例關系,及時開展整枝,去除黃葉、病葉等工作,必要時進行打頂、摘除側芽等操作,留下合適數量的葉片,減少秧苗各種養分消耗。可以適當提高透風、透光性,保證植株平衡生長,從而增加后期產量。在夏季高溫時期,可以科學噴施適當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保花保果。二是對于已經成熟或者接近成熟的瓜果蔬菜,能采收的盡量提前采收,存放在冷庫內,既能減少損失,又能減輕植株負擔,提高抗逆性。
(三)施肥管理
暴雨過后,肥料流失嚴重,應該把握“控N增K”和“薄肥勤施”的原則,根據土壤情況開展科學有效的施肥管理。充分發揮現有滴灌、小微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節肥灌溉設施優勢,及時結合中耕進行追肥,適時增施中量及微量元素肥料,補施氮磷鉀等多元復合肥料,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追施平衡型三元素復合肥150 kg·hm-2,或沖施生根養根類水溶肥120~150 kg·hm-2。同時,也可用0.3%~0.5%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噴施,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抗逆性,促進災后迅速恢復生長。值得注意的是,雨后不能立即澆水追肥,應待植株根系和莖葉生長狀態逐步恢復穩定后再澆水,避免傷根及加重早衰。
(四)病蟲害防治
1.農業防治。應及時修枝打杈,結合農事操作,剔除并清掃棚內枯葉、病葉、病果、爛果等,及時鏟除雜草,深耕土壤將病蟲殘體及枯枝落葉埋在土壤深處,做好菜園清潔工作和消毒工作,從而減少病原菌,防止病菌傳播蔓延感染正常植株。在災后改補種時,種植前,充分利用夏季高溫的天氣優勢,可以采取高溫下密封悶棚的方式防病,即將大棚完全封閉,連續高溫悶曬6~10天,可以殺滅多種病菌;種植時,選取抗病性、抗逆性強、優質高產的品種或者選購壯苗,合理密植,提升植株抗病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2.生物防治。在蟲害發生前或者初期,通過釋放蟲害天敵的方式開展生物防治。例如,可以在大棚內釋放捕食螨,有效防治紅蜘蛛、薊馬等蟲害;可以釋放異色瓢蟲防治蚜蟲等蟲害。
3.物理防治。充分利用田間害蟲的趨光性,在大棚內安裝殺蟲燈進行誘殺,如日光燈、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可用來誘殺甜菜夜蛾、金龜子、小菜蛾、天蛾、地老虎等不同類型的害蟲。同時,還可利用田間害蟲的趨色性,在大棚內適當位置懸掛誘蟲板進行誘殺,例如,利用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相關害蟲對黃色有趨性這一特性,懸掛黃色誘蟲板;利用薊馬等相關害蟲的趨藍色習性,懸掛藍色誘蟲板等,從而有效防治蟲害。也可以選擇糖醋液進行誘殺,特別是對地老虎防治效果顯著。此外,還可以結合遮陽網,采取大棚頂膜+遮陽網+四圍防蟲網的“兩網一膜”管理模式,有效防治害蟲。
4.化學防治。對于青枯病,應及時清除病株,并撒施生石灰或者施用藥劑消毒;對于瓜類炭疽病,應及時交替噴施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等不同類型的殺菌劑。例如,在黃瓜發病之前或者發病初期,可以噴施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450~600 mL·hm-2,每個生產季施藥不能超過4次;也可以施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750~1125 g·hm-2兌水進行噴霧,每個生產周期最多施藥3次。對于瓜類蔬菜細菌性軟腐病,可以及時噴施噻唑鋅、枯草芽孢桿菌等藥劑。當葉面稍干爽時,及時噴灑預防性的殺菌劑。夏季雨后,大棚內溫度高、濕度大,噴施農藥容易使人中暑和中毒,因此,噴藥時間應避開高溫時段,可以選擇8:00前或17:00后噴藥,避免高溫天氣導致農藥蒸發造成灼傷。噴藥時,應做好安全防護;噴藥后,應及時洗手洗澡換衣服,并將噴霧器中的殘留物質清洗干凈,避免下次施用時造成交叉污染。施用化
學農藥時,建議交替施用,降低農藥殘留,并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規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及時搶播補種
(一)做好田園清理
對受災較輕的蔬菜大棚,洪澇災害后將瓜果類蔬菜及時扶正,摘除已枯死黃葉、病葉及病果等,中耕松土、薄肥勤施,盡快使其恢復正常生長。必要時采取剪枝復壯措施,及時剪去枯枝病枝,促進側枝萌發再生。葉菜類蔬菜可以選擇噴水沖洗葉片,清洗干凈葉片上的污泥,幫助其恢復生長。同時,適時安排秋茬蔬菜播種,減小對下茬蔬菜生產的不利影響。
(二)及時搶播補種
對澇害嚴重或絕收的蔬菜大棚,應在水退后及時清理大棚內的殘株,進行土壤消毒,做好清園消毒,并趁天晴及時平整土地,降低土壤濕度,適時補種。可結合當地常年種植習慣和市場蔬菜消費習慣,分期分批適當播種油麥菜、菠菜等短季節的速生葉菜,以及十字花科的甘藍、早秋白菜、早秋蘿卜、早秋娃娃菜等不同生長期的蔬菜品種。此外,還可以根據當地市場行情和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番茄、辣椒、苦瓜、絲瓜等蔬菜幼苗的定植,以保障蔬菜均衡供應。
(三)利用閑置大棚
應充分利用現有閑置的蔬菜種植大棚,根據溫度、濕度等情況,對于適宜的蔬菜能種盡種,增加蔬菜種植種類和面積,提高現有蔬菜大棚的產出率,做好洪澇災害后蔬菜應急保供的準備。同時,也為冬季新鮮蔬菜市場供應提供保障。
四、及時修復受損設施
(一)堅守安全生產底線
做好設施農業隱患自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加固生產設施,以確保棚室的穩固性。當災害來臨前,應再次對棚室主體、骨架、壓膜線等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及時彌補漏洞,提升棚室抗災能力。對受損設施要提前切斷室外電源防止漏電事故發生,遠離存在墻體傾斜、骨架斷裂等隱患的生產設施,堅決杜絕出現 因設施倒塌引發人員傷亡的情況。
(二)修復破損棚體
暴雨、大風之后,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對棚室內受損的支撐柱和傳統式磚土壘建大棚墻體部位等應及時修復加固。對棚室內變形的立柱,受損不嚴重的及時進行修復,受損嚴重的必要時新增立柱支撐;對于磚土壘建的大棚墻體部位,根據受損情況及時進行修復或重建;對于破損的棚膜,及時修補或者更換,同時增加壓膜線,固定好棚膜。
(三)密切關注天氣預警
應持續密切注意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警信息,注意天氣變化,提前防災。在下一次極端天氣到來前,提前疏通排水溝、加固大棚主體結構設施,固定大棚棚膜,全力做好科學防范應對工作,落實好極端天氣下的防災減災措施,主動避災,最大程度地降低洪澇災害對設施大棚的不利影響,穩定農業生產。
作者簡介:郭翔(1990— ),男,河南湯陰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