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是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省,花生生產中,常用的管理技術為:苗期噴施殺菌劑及葉面肥促進生長,中期噴施控旺藥劑控制株高,后期噴施殺菌劑和葉面肥延長綠葉期。該技術對花生產量促進效果較好,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發展。隨著產業發展,各地生產條件、品種、種植方式等各不相同,加之近年極端天氣頻發,原有的管理技術已不適用于現在的花生生產,苗期營養生長過旺、中期控旺困難,根系發育不良、后期營養供給不足等情況時有出現。為更好地指導生產,制定更科學的管理技術,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花生研究所針對花生生長發育規律,集成了“全苗、壯根、促花、控旺、防衰”的精準調控技術,2022年在省內各花生主產區開展試驗示范,以期為花生科學管理和產量提高奠定理論基礎。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選用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號,該品種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目前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花生品種。
(二)試驗地點
2022年在河南省內14個市23個點進行了試驗。具體試驗點如表1所示。
(三)試驗設計
試驗設兩個處理,處理區采用精準調控技術,對照區采用當地常規管理技術。保證示范區和對照區的播種時間、收獲時間、種植密度均保持一致。
(四)管理措施
1.處理區管理。出苗后4~6葉期噴施鉬酸銨225~300 g·hm-2和10%調環酸鈣300~450 g·hm-2;
初花期噴施150 g·L-1的流體硼195~225 g·hm-2和磷酸二氫鉀750 g·hm-2;盛花后期,噴施10%烯效唑300~450 g·hm-2、25%吡唑醚菌酯270~300 g·hm-2、5%萘乙酸67.5~75 g·hm-2;收獲前25天左右,噴施2%胺鮮酯300 g·hm-2、5%萘乙酸67.5~75 g·hm-2、25%吡唑醚菌酯270~300 g·hm-2、
七 水硫酸鋅450~750 g·hm-2。
2.對照區管理。按當地常年生產習慣進行管理。
3.其他管理措施。處理區和對照區統一進行灌溉、治蟲、防草,防止干旱、蟲害、草害發生。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處理產量比較
從產量結果來看,各試驗點均表現為精準調控處理,產量高于常規管理對照。處理區產量為6 062.20 kg·hm-2,對照區產量為5 503.88 kg·hm-2,平均增產10.06%。其中,沈丘縣趙德營鎮增產幅度最大,為25.32%;睢陽區路河鎮增產幅度最小,僅2.12%;增產幅度在10%以上的有10個點,增產幅度在5%以上的有19個點,見下頁表2。
(二)不同處理投入產出比比較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采用精準調控技術可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與常規管理技術相比,精準調控技術管理成本平均可降低1050元·hm-2左右,平均增產558.32 kg·hm-2以上,按6元·kg-1花生計算,節本增效近4385.37元·hm-2。各試點節本增效在399.70~7 884.3元·hm-2,其中,林州市橫水鎮、孟津區會盟鎮、舞陽縣蓮花鎮、社旗縣太和鎮、郟縣長橋鎮、淮陽區新站鎮、沈丘縣趙德營鎮7個點節本增效均在6000元·hm-2以上,效果顯著,見下頁表3。
(三)不同處理品質比較
從各試驗點花生仁品質結果來看,精準調控處理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含量。處理區花生仁脂肪平均含量為53.07%、蛋白平均含量為25.82%,對照區脂肪平均含量為52.02%,蛋白平均含量為26.33%,見下頁表4。
三、討論與結論
合理的管理措施對花生產量提升有顯著效果,也是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的技術保證。選取河南省14個市23個花生產區作為試驗點,采用精準調控技術,通過田間觀察,作物表現出根系發達、根瘤菌多,花多、結果多,莢果飽滿等特點,這說明精準調控處理有效地協調了花生各生育期長勢,統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長,為生育后期物質生產與積累提供了有效保障。從試驗結果看,采用精準調控技術可增加產量10%左右,提高花生仁含油量1個百分點,節本增效近4500元·hm-2。因此,從產量、品質提高和生產效益角度,在黃淮海主要花生產區可采用精準調控技術作為主要管理措施,進一步促進花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張?。?984— ) ,男,山東淄博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基金項目: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資助項目(CARS-13);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自主創新項目(2023ZC022)。
(責任編輯 "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