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安陽市殷都區按照“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調結構、上規模、提品質、創品牌、搶市場、增效益、促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不斷挖掘農業發展內涵,提升農業種植品質,堅持走農業綠色轉型發展道路,加強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不斷提升殷都區農產品附加值。
一、發展現狀
截至2024年4月,殷都區共認證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個、 綠色食品13個及國家級名特優新產品6個。其中,以都里鎮“大紅袍”花椒、安豐鄉“升旺”香菇及天嶺醋、倫掌鎮“鼎都香”小米、曲溝鎮“碩秋豐”蔬菜等農產品品牌為代表,引領殷都區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不斷向特色、標準、規范、優質、品牌方向發展。
安陽市殷都區都里鎮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契機,遵循“一村一品、服務大局”整體產業格局理念,依托“大紅袍”花椒品質優良聲譽和環境地理種植優勢,全鎮共成立集體合作社和專業合作社25家,由鎮政府主導成立都里鎮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積極引導農戶擴大花椒種植面積。2020年,都里鎮“大紅袍”花椒種植面積達603 hm2,年產量約360 t。通過“大社幫小社,小社帶農戶”的運行體系,邀請苗木專家進駐,規范種植技術,保障都里鎮“大紅袍”花椒品質。建立起“幫扶企業(局委)+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花椒銷路。2020年10月,都里鎮“大紅袍”花椒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2020年12月,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021年,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此外,都里鎮的小米、菊花、山泉水等產業發展態勢也較好。
安陽市殷都區安豐鄉圍繞建立規?;a基地,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幫機制,結合殷都區西部地勢特點、自然環境和農業產業等優勢,帶動附近鄉村種植優質玉米、高粱、谷子等農作物,保證質量,統一收購,在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優質產品的同時也解決了當地及周邊農戶的就業問題。天嶺醋、“升旺”香菇是縣、鄉兩級政府重點扶持產業。天嶺醋以當地種植歷史悠久的優質高粱、玉米、谷糠為原料,管理技術精到,產品物超所值。香菇采用岳城水庫下游地下水作為水源,直接使用地下水注入菌棒,長出來的香菇口感筋道,味道鮮美。
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以安陽眾興米業有限公司為代表,是安陽市生產小米、粥料、豆沫粉的專業化企業,主導產品為小米。公司生產的“鼎都香”小米米色金黃、米味甘甜、米香醇厚、米粒圓滿,深受消費者喜愛。
安陽市殷都區曲溝鎮以安陽秋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代表,是殷都區蔬菜種植的重點企業。目前,合作社土地流轉面積18 hm2,建設蔬菜大棚6座,主要種植烏塌菜、普通白菜、小松菜等蔬菜。其中,烏塌菜、普通白菜正積極申報綠色食品。合作社優先聘用占地戶,收購占地戶農副產品,流轉占地戶土地,幫助占地戶有效增收。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殷都區農業產業正處于不斷發展、逐步騰飛階段,但仍面臨品牌打造推廣力度不大、農產品認證到銷售環節連接薄弱、產品結構優化不夠明顯、特色品牌優質不優價、缺少穩定資金來源等問題。
(一)品牌打造推廣力度不大
當前農產品認證及品牌打造過程存在費用高、任務難的情況,部分生產經營主體缺乏“三品一標”認證觀念和主動打造品牌的正確意識,易出現猶豫、畏難情緒。
(二)農產品認證到銷售環節連接薄弱
殷都區特色農產品認證后大多是在本鄉、本市銷售,沒有形成銷售鏈,缺少走出河南省、走向全國合作交流的平臺。
(三)特色品牌優質不優價
由于產品結構優化不明顯,目前存在部分農產品企業效益差,農產品附加值低,加工業產值增速緩慢,未能實現優質優價。
(四)缺少穩定資金來源
資金來源少是當前制約農產品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亟須加大資金投入,扶優扶特,加快培育殷都區優質綠色農業名牌農產品。
三、發展建議
(一)強化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創建
殷都區要深入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鞏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建立健全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加快農業品牌標準體系建設。立足各鄉鎮(辦)特色資源,開發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點、民族特色、鄉土特征的農產品產業;培育提升一批農民廣泛參與、深度受益的鄉村特色產業,持續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做好殷都區五星支部創建工作。同時,深度挖掘“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內涵,指導開展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種植業及加工業,在殷都區轄區內打造更多綠色農產品品牌,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名特優新產品規模,以品牌引領殷都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持續推進產銷結合
殷都區要集中力量,多措并舉,線上可利用“互聯網+”、跨境電商等技術幫助特色農產品品牌打破地域限制,廣開銷路,線下可通過幫助優質農產品品牌參加博覽會、交流會,提高知名度和品牌效益。
(三)加快推進產業戰略調整
1.優化產業布局,挖掘產業潛能。殷都區應依據現有企業及種植園區,通過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帶動,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形成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產品品牌化。
2.加快品種結構調整。殷都區應著力培育各生產經營主體,并精準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積極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申報省、市級龍頭企業。企業要升級發展,應在產品品質升級上下功夫。
(四)引入扶持和激勵機制
殷都區要爭取上級財政扶持,使扶貧資金向農產品加工產業傾斜,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向金融部門推介好的加工項目,以爭取資金支持;協調信用社等涉農貸款主要金融部門,對發展前景好、效益好的加工企業給予貸款扶持。
(五)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
殷都區應加快搭建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推進數據整合。殷都區應根據農業產業現有發展狀況制定農業統計工作管理辦法,健全數據安全制度體系;創新數字技術,申報實施創建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建設一批數字農業創新中心、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協同推進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制定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及智慧農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拓展應用場景;認定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智慧農業,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
作者簡介:丁永紅(1973— ),男,河南安陽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檢驗檢測、“三品一標”認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責任編輯 "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