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是鹿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7.33萬hm2以上。小麥生長中后期是增粒數、增爭粒質量、奪高產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多種病蟲害集中多發期及造成產量損失的高危期,若防控不當,將嚴重影響當年小麥的產量。自2021年以來,鹿邑縣利用中央財政專項撥款,在省、市兩級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連續兩年實施小麥重大病蟲害“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有效控制了小麥病蟲害的嚴重發生,實現了小麥增產增收的目標。為有效控制小麥中后期病蟲害,鹿邑縣農業農村局基于實際情況,采用植保無人機實施統防統治。但是植保無人機用于大面積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時間比較短,截至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標準化的作業操作體系,且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技術實力、實施效果參差不齊。鹿邑縣植保植檢站在總結2021年、2022年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操作流程,以供參考。
一、前期準備工作
鹿邑縣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工作,采取面向社會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招標的方式,要求參加鹿邑縣小麥“一噴三防”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必須在農業農村部專業化組織網站備案且擁有自己的植保無人機并提供相應采購發票。在確定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后,由鹿邑縣農業農村局召開鹿邑縣2023年小麥“一噴三防”工作會議,召集專業化統防統治負責人、各鄉鎮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負責人、第三方監控平臺負責人及農業執法人員、駐局紀檢人員、植保植檢站全體人員參與的會議,明確要求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藥肥到位時間、施藥完成時間及未按要求時間完成的懲罰措施。
二、藥肥及用量
2023年鹿邑縣“一噴三防”統防統治藥肥采用推薦藥品,專業化防控組織根據五種藥肥類型,從推薦藥肥名稱、用量中任選一種并安排采購,如表1所示。
三、施藥技術
如下頁表2所示,鹿邑縣“一噴三防”主要使用3種植保無人機,而植保無人機飛行參數設置是否合理將影響植保無人機作業效果。在不同條件下,植保無人機的噴液量、噴幅、飛行高度與速度、噴嘴類型等對作物上霧滴分布的影響已有一些較明確的結論。以此為參考改進施藥技術,可以有效調控藥液霧滴粒徑和分布、降低霧滴飄移、提高植保無人機作業的精確度和可靠性,增強施藥防控病蟲害的效果。
四、飛手因素
因參與鹿邑縣“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工作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采用的植保無人機均為電動無人機,續航時間較短,故仍為飛手手動操作。飛手操作的熟練程度、對農藝措施的理解程度、對氣象因素影響程度的估計及作業時的身體狀態等都會影響無人機的操作效果。
五、三位一體全過程監控
因“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工作要求時間緊、任務重,鹿邑縣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人手有限,無法同時跟蹤監控全縣24個鄉鎮、辦事處 (含農場管委會)的飛防工作。故設計并實施了縣、鄉、村三位一體的全過程監控體系。
(一)縣級監控
由鹿邑縣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牽頭、農業農村局農業執法大隊、縣紀委駐農業農村局紀檢組參與過程監控。植保植檢站出具《藥肥通知單》,由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將《藥肥通知單》及飛防所需藥肥一起送到鄉鎮、辦事處政府指定位置,執法大隊根據《藥肥通知單》上標注的藥肥名稱、生產廠家、數量,對其進行核對并檢測藥肥是否合格。
(二)鄉鎮、辦事處監控
在確認藥肥名稱、生產廠家、質量、數量無誤后,由鄉鎮、辦事處負責人在《藥肥接收單》上簽字并加蓋鄉鎮、辦事處公章后由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送到植保植檢站。鄉鎮、辦事處負責人負責將合格的藥肥根據村級飛防任務分發到村級。
(三)村級監控
村級負責確認需要執行飛防任務的地塊,同時安排至少1名村干部(或駐村干部)、5名村民現場跟蹤監督飛防藥肥稀釋、噴灑全過程,在確認飛防任務結束后,村干部(或駐村干部)、5名村民在飛防《驗收單》上簽字確認,由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匯總各村《驗收單》且鄉鎮負責人簽字確認并加蓋鄉鎮公章后反饋給鹿邑縣植保植檢站。
(四)第三方監控
在飛防實施期間,鹿邑縣植保植檢站安排專人利用第三方監控平臺采用GPS定位技術實時監控每臺植保無人機工作情況,對不符合飛防要求的工作反饋給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并要求其重新安排施藥或判為無效工作。同時,鹿邑縣植保植檢站會同駐農業農村局紀檢人員到飛防工作現場巡查,確認村級人員到場及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現場施藥情況。在施藥完成后,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將藥肥包裝瓶匯總送到植保植檢站指定位置,植保植檢站確認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藥瓶數量無誤后集中處理。
六、防效評價
為檢查評估鹿邑縣2023年小麥病蟲害“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的效果,為以后大力推進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提供科學依據,2023年5月15—19日,鹿邑縣農業農村局抽調10名專業技術人員,同時邀請河南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周口市農業農村局、周口市農業科學院、周口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等6位專家參與指導調查。調查取樣方法:每個標段(全縣共24個鄉鎮、辦事處(含農場),分21個標段)隨機抽3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隨機調查3塊麥田,每塊麥田采取5點取樣,每個樣點隨機抽取100株(穗),共選取189塊麥田、945個點、94 500穗小麥,調查統計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的發病情況,包括病穗數、病穗率、病葉數嚴重度、病情指數等,與對照區(不防區或病害觀測區)比較,計算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蟲防控效果。調查結果顯示:一是統防統治藥劑配方科學,是小麥抽穗揚花期防治以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蟲為主的小麥重大病蟲害較佳配方;二是施藥防治時間安排及時、合理;三是防控農藥配方高效、低毒,綠色環保;四是防控效果較好,統防統治田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蟲平均防治效果分別為99.9%、100%、99.4%、100%。農民滿意度調查,采取隨機的方式,在田間地頭走訪農民或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進行一對一口頭交流,交流內容涉及種植面積、小麥品種、飛防滿意度、飛防組織實施建議、購買飛防服務意愿5個方面。通過對24個鄉鎮共163個農戶調查,農戶對“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的滿意度達93.2%。
七、結語
鹿邑縣在2023小麥以赤霉病為主的重大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開展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推進了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提高了防治效率,增強了防治效果,為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及提高農業生產減災防災能力提供寶貴經驗。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植保無人機性能(如目前植保無人機不能100%避讓高壓線)、氣象與環境條件(需要綜合考慮雨天、風力、陽光影響)、飛手作業水平、鄉村兩級組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仍存在不足。2023年統防統治覆蓋率為73.5%。相關部門應根據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連片麥田施藥而小片麥田未施藥而造成農民不滿意等),尋找對策并不斷完善“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操作體系。
作者簡介:湯玉彬(1977— ),男,河南鹿邑人,大專,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植物保護工作。
(責任編輯 "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