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公路機械設備作為公路施工的核心要素,其日常維護和保養對于保障施工質量和提升效率至關重要。文章簡要分析了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與保養的重要性,強調了通過定期檢查、清潔、潤滑和緊固等保養措施,可以有效預防故障、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施工效率。合理制定保養周期、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加強設備清潔及雨天施工的特別保護措施,可以確保公路機械設備在良好狀態下運行,為公路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 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維護及保養
中圖分類號 U41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5)02-0160-03
0 引言
隨著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公路機械設備作為施工過程中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穩定性對于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一些施工單位在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保養周期不合理、保養措施不到位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還可能對施工質量和安全造成潛在威脅。該文旨在分析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與保養的重要性,探討如何制定合理的保養周期和內容,并提出有效的保養措施和方法。
1 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內容及方法
1.1 設備的日常清潔與檢查
外部清潔:定期清理機械設備表面的塵土、油污和其他雜物。可以使用軟刷或高壓水槍進行清洗,對于電氣部分和精密部件避免直接用水沖洗。
內部清潔:機械的內部空間,如發動機艙、油箱等,定期打開清理內部的灰塵和雜質。同時,檢查并清理空氣濾清器[1]。
潤滑系統清潔:定期更換潤滑油,清理潤滑系統中的雜質和沉積物,保證潤滑效果良好。
外觀檢查:觀察機械設備有無變形、裂紋或銹蝕等損傷,檢查緊固件是否松動,如螺絲、螺母等。
油液檢查:檢查燃油、潤滑油和液壓油等是否充足,觀察其顏色、氣味和清潔度,以判斷油液的質量是否良好,定期檢查并更換濾芯。
電氣系統檢查:檢查電纜、接頭和插座等電氣元件是否有損壞或老化現象,測試電氣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如燈光、儀表等。
動力系統檢查:對于發動機等動力系統,應檢查其運轉是否平穩、有無異響或振動,檢查發動機的冷卻系統和排氣系統是否正常。
1.2 潤滑油的定期更換與檢查
更換周期:潤滑油的更換周期應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工作環境及油的變質情況而定。建議每隔3 000~5 000 km或每半年更換一次潤滑油。但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如高溫、多塵或高濕度環境,可適當增加更換頻率[2]。
油的變質判斷:觀察潤滑油的外觀、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初步判斷其是否變質。例如,如果油的顏色變深、出現懸浮物或沉淀物,或者其黏度、水分含量等指標超出正常范圍,需要考慮更換。
停機與安全:在更換或檢查潤滑油前,機械設備應處于停機狀態,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發生。
更換步驟:查找潤滑油底盤上的螺絲,使用適當的工具擰開,將舊潤滑油排出。注意控制潤滑油的流動方向,避免污染環境。檢查潤滑油濾芯的狀態,如有必要一同更換。清理底盤后,將新的潤滑油倒入,液位應符合設備制造商的建議范圍[3]。關閉底盤并緊固螺絲。
觀察與記錄:更換潤滑油后,啟動機械設備并觀察潤滑油的流動情況和狀態。記錄更換的日期、油的類型、數量及更換時的設備狀態等信息,以便后續參考。
應使用符合設備要求的潤滑油,并在更換和檢查過程中,避免雜質和水分等污染物進入潤滑系統。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潤滑系統存在異常或故障,應及時處理并記錄,避免問題擴大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
1.3 緊固件的定期檢查與緊固
檢查周期:根據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和工作環境,制定合理的檢查周期。通常建議每周或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而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如高溫、多塵或多雨地區,可能需要增加檢查頻率。
檢查內容:檢查所有緊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墊圈等,是否有松動、缺失或損壞的情況。特別關注那些承受較大振動和沖擊的緊固件,如發動機支架、傳動軸等部件的緊固件。
使用合適的工具:根據緊固件的規格和類型,選擇適當的扳手、螺絲刀或扭矩扳手等工具進行緊固操作。
控制緊固力矩:對于需要控制緊固力矩的緊固件,應使用扭矩扳手進行操作,根據設備制造商的推薦值設定適當的力矩。在緊固過程中,應注意使用鎖緊墊圈、螺紋鎖固劑等輔助措施,防止緊固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松動。
安全操作:在進行緊固操作時,機械設備應處于停機狀態,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手套等,以防止意外發生[4]。
記錄與跟蹤:對每次檢查的結果和緊固操作進行記錄,包括緊固件的位置、狀態、緊固力矩等信息,有助于跟蹤緊固件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維護內容見圖1所示:
圖1 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內容
2 公路機械設備保養周期及計劃的制定
2.1 保養周期確定
日常保養:通常每班次都應進行日常保養,包括清潔設備、檢查潤滑情況、緊固松動的部件等。這些保養工作一般不超過30 min,設備在每班次結束后都應處于良好狀態。
季度保養: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設備的電氣系統、液壓系統、潤滑系統等方面。保養時間根據設備復雜程度和工作量,一般在2~3 h。此階段應對設備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和保養,預防潛在問題。
年度保養: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年度保養,對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清潔和維修。保養時間可能長達1~2個工作日,具體取決于設備的規模和復雜程度。年度保養應重點關注設備的磨損情況、性能評估及必要的維修和更換[5]。
2.2 特殊設備考慮
對于特殊設備,如高溫設備、高精度設備等,需要根據設備要求和使用情況確定更加具體的保養周期和保養方式。這些設備可能需要頻繁的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和性能穩定。
2.3 保養計劃制定
明確責任人:實行設備包機制,將設備保養責任明確到個人。責任人應負責設備的日常保養、定期檢查及維修工作。
制定詳細計劃: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和保養周期,制定詳細的保養計劃。計劃中應包括保養時間、保養內容、所需材料及責任人等信息。
執行與監督:責任人應按照保養計劃執行保養工作,并做好記錄。同時,相關部門或人員應對保養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3 特殊條件下公路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
3.1 設備存放與防護
選擇合適的存放地點:設備應存放在避風、避雨、避雪的地方,減少天氣對設備的直接影響。存放地點應堅實平穩,防止設備因地面濕滑或不平而受損[1]。
搭建設備防護棚:對于無法移至室內或無法完全遮蔽的設備,應搭建臨時防護棚,減少雨水、雪水等直接浸入設備內部。
防水與防潮措施:對設備的電氣系統、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位進行防水防潮,避免因濕度過高導致短路或故障。
3.2 設備使用與維護
啟動前檢查:在惡劣天氣下使用設備前,應全面檢查設備的各項功能是否正常。
運行中監控:在設備運行期間,應密切關注設備的運行狀態,一旦發現異常或故障,應立即停機檢查并排除故障[2]。
加強潤滑與清潔:惡劣天氣可能導致設備潤滑不良或積塵嚴重,應定期加強設備的潤滑與清潔工作。
3.3 應急準備與預案
制定應急預案:針對惡劣天氣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故障,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包括應急處理流程、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等。
備足應急物資:如防滑鏈、融雪劑、應急照明等,在設備故障或突發情況下能夠及時應對。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員工應對惡劣天氣和突發事件的能力。
3.4 人員安全與培訓
加強人員安全防護:為操作人員提供必要的防護裝備,如防雨衣、防滑鞋等。
開展安全培訓: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其對惡劣天氣下設備操作和維護的安全意識。
4 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與保養的改進建議
4.1 提高重視程度與加強培訓
施工單位應提高對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的重視程度,理解其在公路工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適當增加在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機械設備應得到充分的維護。加強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可以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設備的操作流程、安全規范及維護保養的重要性。利用技術手段如計算機模擬系統,幫助操作人員練習設備操作,提升他們的實操能力。
4.2 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
根據公路工程的具體情況和現實需求制定完善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覆蓋設備的日常管理、維護保養、安全檢查等方面。定期對管理制度進行審查與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程需求和機械設備的發展。建立管理制度是公路機械管理工作的基石。在公路建設和維護過程中,機械設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用于規范和指導機械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可以發揮設備應有的效能,不會因操作不當或維護不到位而導致故障頻發,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安全生產。
健全管理制度是提升公路機械管理水平的關鍵。隨著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機械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對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應具備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全面覆蓋機械設備的采購、使用、維護、保養、報廢等各個環節,并明確各個環節的職責、流程和標準。
在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還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制度意識。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需要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因此需要加強制度宣傳和教育,提高全體人員對制度重要性的認識,每個人都能夠自覺遵守制度規定,形成良好的制度氛圍。
二是注重制度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公路機械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不斷探索和創新管理制度,以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例如,可以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機械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設備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
三是加強制度執行和監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建立健全制度執行和監督機制,確保各項制度都能夠得到有效執行。建立獎懲機制,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和評估,對表現優秀的給予獎勵,對違反制度的進行懲處,以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4.3 分類制定養護標準與流程
在公路機械設備管理中,設備的養護操作直接關系設備的性能、使用壽命及公路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根據實際情況,對于不同類型的機械設備,應制定專門的養護標準和流程,每一類設備都能得到恰當的維護和保養。
以銑刨機為例,是公路養護中常用的設備,主要用于路面的銑刨和修復。對于銑刨機的養護,應定期檢查其刀片是否鋒利,刀片磨損嚴重時應及時更換;檢查設備的液壓系統、傳動系統及電氣系統是否正常工作,油液是否清潔充足,各部件連接是否緊固,注意對設備的清潔,防止灰塵和雜物對設備造成損害。
壓路機是另一類在公路工程中廣泛使用的設備,主要用于路面的壓實。對于壓路機需要關注其輪胎或鋼輪的磨損情況,及時更換磨損嚴重的部件;檢查設備的發動機、液壓系統,以及制動系統是否工作正常,油、水、氣等是否充足。
瀝青混凝土攪拌機用于生產瀝青混凝土。對于這類設備的養護,需要關注其攪拌葉片的磨損情況,及時進行更換;檢查設備的傳動系統、電氣系統,以及加熱系統是否正常工作,確保瀝青混凝土的生產質量和效率。
除了上述設備外,其他類型的公路機械設備,如裝載機、挖掘機等,同樣需要制定專門的養護標準和流程,恰當地對其進行維護和保養。
4.4 強化安全操作規程
在進行養護操作時,應確保設備處于停機狀態,并斷開電源。遵循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對于危險部位,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并進行嚴格的封閉管理,防止人員誤入。
4.5 應用先進技術
積極應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和技術,提高設備的性能和效率,包括使用新型的維護工具、診斷設備和監測系統等。定期對設備進行升級和改造,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程需求和技術發展。
5 結論
日常維護與保養對于公路機械設備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直接關系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更會對公路工程的順利進行和整體質量產生影響。通過定期、規范地保養工作,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設備潛在的問題,確保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減少維修成本。實施有效的日常維護與保養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設備的類型、使用頻率、工作環境等客觀條件,以及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責任心等主觀因素。通過提高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責任意識,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設備的操作規范和保養要求,從而在日常使用中更加注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參考文獻
[1]符策力.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J].中國公路, 2018(12):114-115.
[2]成迎升.試論公路機械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J].科技展望, 2015(33):23.
[3]張波,雍平.公路機械設備和物資材料的集約化管理要點分析[J].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4(12):151-153.
[4]馬芳芳.淺談如何做好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管理工作[J].中國設備工程, 2024(10):65-67.
[5]韋凱.機械設備的管理和維修措施及故障診斷分析[J].模具制造, 2024(5):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