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機械法聯絡通道工法無需進行大范圍的地基加固,施工工期短,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文章依托于實際工程,研究了機械法聯絡通道的費用構成及分布,并與主線盾構區間進行對比,得出機械法聯絡通道分部工程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及影響因素,以及與主線盾構區間的差異性及原因,研究對于機械法聯絡通道的投資控制、工藝推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機械法聯絡通道;軌道交通;工程造價
中圖分類號 U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5)02-0186-03
0 引言
盾構法施工是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重要工法,而雙線盾構區間橫向聯絡通道是災情發生時重要的消防疏散通道。目前聯絡通道多采用礦山法,其地層采用注漿加固或冷凍法,礦山法適應性廣、技術成熟,但存在地層加固費用高、工期長、風險高等缺點。
近年來,寧波、上海、蘇州、深圳等地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均采用機械法聯絡通道,該工法無須進行大范圍的地基加固,施工工期短,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1]。由于該工法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對該工法的工程造價技術經濟性分析較少。新工藝的投資控制過于寬松,造價指標高,導致建設單位望而卻步,不利于工法的推廣;新工藝的投資控制過緊,工程造價低于市場行情,參建方無利潤可言,工法推廣的積極性下降。因此,依托在建、已建的機械法聯絡通道工程,系統分析其造價費用組成及比例,得出機械法聯絡通道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及影響因素,對于機械法聯絡通道的投資控制、工藝推廣等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 機械法聯絡通道施工組織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機械法聯絡通道分為頂管法、盾構法等,主隧道中心線間距16 m以內一般采用頂管法,而間距16 m以上則一般采用盾構法。兩種工法的施工組織及工藝流程相似,該文主要以盾構法聯絡通道作為研究對象。
為深入分析機械法聯絡通道的費用組成及技術經濟指標,類比于正線區間盾構施工,該文將其費用構成分為六個部分工程,即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洞門處理,鋼套筒始發及接收,盾構掘進及出渣,盾構管片及防水,盾構壁后注漿等[2]。
1.1 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
盾構機直徑為3 290 mm,由刀盤系統、主驅動系統、盾體系統、渣土處理系統、后配套系統、推進系統、管片拼裝系統、注漿系統、泡沫系統等組成。后配套為五節拖車,布置有盾構主機、反力架、制漿機、接收鋼套筒等。聯絡通道施工時,一臺盾構機及五節車架需從洞口吊裝并運輸至聯絡通道施工處。
1.2 洞門處理
洞門鋼環焊接在開洞特殊管片的預留洞門處,通過法蘭盤將鋼環與始發套筒的連接,以形成完全密封結構。
洞門接口處主隧道與聯絡通道隧道的進出洞處存在間隙,需進行注漿封堵,并澆筑高3.46 m的現澆環梁,包括橫梁及立柱,環梁強度不低于主隧道的結構強度。
1.3 鋼套筒始發及接收
機械法聯絡通道采用套筒法進出洞,鋼套筒始發接收具有施工安全、工期短、可重復利用等優點,無須進行地層預加固。始發及接收鋼套筒隨臺車整體運輸至進出洞處,與洞門鋼環焊接;套筒內部填充介質,以保證始發接收時的土壓平衡狀態,主機與鋼套筒存在間隙,一般采用三道鋼絲繩、盾尾油脂進行密封,以保證始發過程中接口的密封性。沿套筒接縫方向設置反力油缸,調節反力油缸以確保套筒連接處始終處于受壓狀態,保證套筒密封良好。
1.4 盾構掘進及出渣
盾構始發時,采用鋼套筒密封,切割洞門主隧道管片混凝土始發;盾構接收時也應切割洞門主隧道管片混凝土到達;在掘進過程中使用泡沫劑等渣土改良劑對土體進行改良,以穩定工作面、便于排土;機械法聯絡通道無法采用常規方式出土,需采用人力推車將渣土推至主隧道內,再由主隧道渣土車外運至井口后,吊出至地面。
1.5 盾構管片及防水
管片防水材料黏貼在地面完成,防水材料一般采用遇水膨脹條、三元乙丙橡膠彈性密封墊。管片由吊機系統從地面運送至洞內管片拼裝的工作范圍等待安裝,管片由隧道底部開始依次拼裝,最后安裝封頂塊,安裝到位后及時用推進油缸頂緊管片以穩定管片,并連接管片螺栓。
1.6 盾構壁后注漿
在聯絡通道施工前,需對主隧道聯絡通道洞門附近左右線的前后10環進行二次注漿[3]。聯絡通道施工時,盾構臺車上設置有注漿泵,同步注漿時應通過管片預留的注漿孔注入水泥-水玻璃漿液。在盾構接收后,針對填充漿液收縮的空隙及滲漏點進行二次注漿,漿液同樣采用水泥-水玻璃漿液。
2 機械法聯絡通道工程造價分析
2.1 工程概況
某盾構區間聯絡通道地層情況主要為黏土、淤泥層,埋深17 m,線間距17 m,采用盾構機械法聯絡通道工藝進行施工,其主要項目特征及工程量如表1所示:
2.2 總費用分析
基于分部分項構成及費用,機械法聯絡通道指標為318萬元/座,圖1為機械法聯絡通道分部工程造價費用占總工程造價比例測算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工程費用105萬元/座,占比最高,將近33%;其次為盾構掘進及出渣90萬元/座,占比28%;洞門處理40萬元/座,鋼套筒始發接收40萬元/座,均占比13%;盾構管片及防水31.91萬元/座,占比10%;盾構壁后注漿10.83萬元/座,占比3%。
與同等長度的常規礦山法聯絡通道進行對比,若地層不需要加固,費用指標約150萬元/座;若地層需要加固,由于加固范圍及要求差異較大,費用指標離散性較大,約300~500萬元/座。可見,機械法聯絡通道對于地質條件一般、采用礦山法必須進行地層預加固的工程來講,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2.3 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費用分析
機械法聯絡通道盾構機直徑為3 290 mm,遠小于常見的主線隧道盾構機直徑6 480 mm,其進出場運輸、吊裝吊拆分項工程單價低于主線區間,但機械法聯絡通道的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費用占比高達33%,以某雙線長度1 150 m的主線隧道為例,其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費用占比1.5%,遠遠低于機械法聯絡通道的3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線區間長度普遍在400~2 000 m之間,而聯絡通道通常只有10~20 m,但盾構機進出場及吊裝、吊拆費用與區間長度無關,費用較為固定,因此區間長度越短,其費用占比越高。
2.4 洞門處理、鋼套筒始發接收
洞門處理、鋼套筒始發接收工作內容較為常規,其分項工程費用單價與主線盾構區間單價無明顯差異,機械法聯絡通道洞門處理、鋼套筒始發接收合計占比高達26%,遠高于主線隧道區間的2.5%。究其原因,這與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費一致,該部分工程費用與區間掘進長度無關,但因聯絡通道掘進長度過短,因而其占比較高。
2.5 盾構掘進及出渣
聯絡通道線間距為17 m,掘進長度約11.25 m,則機械聯絡通道盾構掘進及出渣單價為8萬元/單延米,遠高于常見的主線盾構區間掘進及出渣的3~4萬元/單延米[4]。經分析,盾構掘進的材料及普通機械與主線盾構掘進無明顯區別,單價的差別主要在于盾構機的攤銷費用。常規6 480 mm盾構機單價約6 000萬元/臺,通常按8 km攤銷考慮,盾構機租賃費用約8 500元/單延米;聯絡通道盾構機單價約2 000萬元/臺,假設一條線有10座聯絡通道采用機械法,每個聯絡通道長度按16 m考慮,則全線機械法聯絡通道總長度僅160 m,且由于工期考慮及各工點承包商不同,不可能全線僅用一臺聯絡通道盾構機,再考慮目前聯絡通道采用機械法的比例不高,該技術尚在起步階段,因此其聯絡通道盾構機的攤銷長度遠遠小于主線區間盾構機。經調研,目前一座線間距為16 m的機械法聯絡通道盾構機租賃費用約40萬/座,折合成掘進長度指標約40 000元/單延米,遠高于常規6 480 mm盾構機的租賃單價8 500元/單延米。
綜上,盾構掘進及出渣的費用主要與盾構機費用攤銷緊密相關,隨著機械法聯絡通道技術的推廣,市場需求增多,聯絡通道盾構機在各項目中周轉使用,利用率提高,其盾構機攤銷費用將大幅降低。
2.6 盾構管片及防水
機械法聯絡通道主要采用的是外徑3 150 mm、內徑2 650 mm、環寬550 mm的混凝土管片,常規6.2 m盾構區間采用的是外徑6 200 mm、內徑5 500 mm、環寬1 500 mm的管片,為比較兩者在同范圍的單價差別,將管片及防水費用均折算成管片體積。經調研分析,機械法聯絡通道混凝土管片及防水單價為5 000元/立方米,而常規6.2盾構區間管片及防水單價約3 200元/立方米,兩者存在較大差距。
盡管兩種管片的工藝基本一致,但單價差距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兩種管片的市場需求差異巨大。假設1條地鐵線路盾構的區間長度為30 km,其中機械法聯絡通道10座(長度為16 m),則全線6.2 m盾構管片數量約19萬立方米,而聯絡通道管片數量僅需365 m3,兩者差距達到530倍。盾構管片采用工廠化生產,建廠、模具、機械化系統等費用為固定成本,管片生產數量越大,管片成本越低,因此市場需求少的聯絡通道管片,其管片單價高于市場需求量大的主線盾構管片。
2.7 盾構壁后注漿
機械法聯絡通道管片與掘進斷面的空隙約0.71 m3/m,遠低于常規6.2 m盾構區間的2.79 m3/m,但機械法聯絡通道盾構壁后的注漿單價為10 000元/單延米,高于常規6.2 m盾構區間約7 000元/單延米。經分析其原因在于,機械法聯絡通道需對主隧道聯絡通道洞門附近左右線的前后10環進行二次注漿,其注漿量遠大于聯絡通道掘進時的注漿量,扣除其影響,機械法聯絡通道盾構壁厚的注漿單價約2 000元/單延米。
3 結語
該文依托于機械法聯絡通道實際工程,從分部和分項工程技術經濟指標出發,研究了機械法聯絡通道的費用構成及分布,并與主線盾構區間進行了對比,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機械法聯絡通道(線間距為16 m)工程造價約318萬元/座。對于地質條件一般、采用礦山法必須進行地層預加固的工程,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機械法聯絡通道具體費用組成及分布如下:盾構進出場及吊裝、吊拆工程費用105萬元/座,占比最高,將近33%;其次為盾構掘進及出渣90萬元/座,占比28%;洞門處理40萬元/座,鋼套筒始發接收40萬元/座,均占比13%;盾構管片及防水31.91萬元/座,占比10%;盾構壁后注漿10.83萬元/座,占比3%。
機械法聯絡通道盾構掘進及出渣單價約8萬元/單延米,遠高于主線盾構區間,原因在于聯絡通道盾構機攤銷長度短,導致單價高,市場需求增多,盾構機利用率提高,其盾構機攤銷費用將存在大幅的降低空間。
機械法聯絡通道混凝土管片及防水單價為5 000元/立方米,高于主線盾構區間,原因在于建廠、模具、機械化系統等費用為固定成本,聯絡通道管片目前市場需求偏小,導致分攤成本較大。
機械法聯絡通道盾構壁后的注漿單價10 000元/單延米,扣除主隧道聯絡通道洞門附近的注漿影響,注漿單價約2 000元/單延米。
參考文獻
[1]姚燕明,黃毅,周俊宏,等.寧波軌道交通4號線盾構隧道聯絡通道多種工法實踐研究[J].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1(6):1007-1014.
[2]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辦法[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7.
[3]丁修恒.地鐵區間聯絡通道盾構法修建關鍵技術[J].建筑施工, 2019(4):667-671.
[4]王立勇.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經濟指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