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健脾化痰消渴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的效果及其對血脂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T2DM肥胖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患者加用健脾化痰消渴湯聯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BMI、腰圍、血脂水平和血糖與胰島功能指標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MI與腰圍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指標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結論 健脾化痰消渴湯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T2DM肥胖患者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
【關鍵詞】健脾化痰消渴湯;穴位貼敷;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血糖
【中圖分類號】R259;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5.009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5.03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患者脂肪組織中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強,會對胰島β細胞造成直接影響,使病情更易惡化、血糖水平更難控制、治療難度更大[1],聯合治療已成為T2DM肥胖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中醫強調整體觀念,注重辨證施治和個體化干預,既達到疾病治療目的,又重視患者整體身體狀況[2]。中醫治療以其獨特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為T2DM肥胖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和手段。通過針灸、中藥和推拿等多種方式,中醫治療能夠調節患者的身體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體內代謝平衡,從而達到減輕體質量、控制血糖的目的[3]。消渴湯是臨床治療T2DM的經典方,中醫認為,痰濁、脾虛是T2DM肥胖患者病情進展的關鍵病理環節。另外,穴位貼敷是中醫外治療法,既往也有報道將其用于T2DM肥胖患者[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健脾化痰消渴湯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T2DM肥胖患者的效果及對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T2DM肥胖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62歲,平均年齡(48.06±12.23)歲;男性22例,女性8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6±1.27)年。觀察組患者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7.72±10.16)歲;男性19例,女性11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8±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5],且BMI ≥28.0 kg/m2;⑵中醫符合脾虛痰濕證的辨證標準[6](主證:形體肥胖、倦怠乏力、納呆便溏、肢體沉重;次證:口淡無味、氣短乏力、腹脹、面色無華、少氣懶言;舌脈象:舌質淡,可見齒痕,脈濡緩。符合2項主證和次證,并結合舌脈象即可診斷);⑶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⑴ 1型糖尿病患者;⑵合并惡性腫瘤、妊娠期、哺乳期或正在備孕者;⑶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嚴重并發癥者;⑷合并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或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性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289,規格:0.5 g/片)治療,1.0 g/次,2次/d,連續干預3個月。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同時口服健脾化痰消渴湯與中藥穴位貼敷。健脾化痰消渴湯組方:黃芪20 g,黨參、山藥和茯苓各15 g,澤瀉、天花粉、蒼術、白術、天門冬和葛根各10 g,陳皮6 g。隨證加減:若患者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可加枸杞與桑葚各10 g;若患者見失眠疲倦,可加茯神15 g,石菖蒲10 g。上述中藥均由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煎藥房煎制,先用500 mL清水浸泡中藥20 min,取出中藥,另取500 mL清水用大火煎煮中藥,煮開后留取藥汁300 mL,再加入清水300 mL,用文火煎煮,煮開后留取400 mL藥汁,200 mL/次,早、晚溫服。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每1~2周調整1次,連續干預3個月。中藥穴位貼敷中藥組成:黃芪與茯苓各200 g,丹參150 g,白術與陳皮各120 g,黨參與荷葉各100 g,半夏與甘草各50 g。隨證加減:腰膝酸軟者加山茱萸100 g,麥冬50 g;頭暈耳鳴、失眠者加地骨皮100 g,石菖蒲50 g。將處方研磨,制成膏劑。取穴: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豐隆、太沖(均取雙側)、中脘。將藥膏均勻涂抹,厚度為0.3 cm,4 h/次,3次/周,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療效。治療3個月后評估療效,分別在治療前后按嚴重程度記錄各癥狀評分[7],主證按0、2、4、6計分,次證按0、1、2、3計分,評分范圍0~39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記錄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顯效:減分率≥70%;有效:30%≤減分率lt;70%;無效:減分率lt;30%。⑵比較兩組患者BMI與腰圍。分別在治療前后計算患者BMI,測量腰圍。患者自然站立,雙足分開25~30 cm,在正常呼吸末測定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緣連線中點的圍長。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抽取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使用離心機離心10 min(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8.50 cm),留取上清液送檢。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52221159,型號:Chemray 400)進行檢測(治療前后)。⑷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和胰島功能指標水平。分別在餐前和餐后2 h抽取患者3 mL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采用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江山德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浙械注準20182220451,型號:T10)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另抽取患者靜脈血2 mL,按⑶方法留取上清液,以放射免疫法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INS×FBG)/22.5。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BMI與腰圍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BMI與腰圍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指標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T2DM在肥胖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T2DM具有顯著的多基因遺傳因素。對于有T2DM遺傳易感性的個體而言,在肥胖等環境因素的觸發下,更易發生T2DM。肥胖是T2DM發病的重要環境因素。肥胖患者體內脂肪組織增多,尤其是內臟脂肪的增加,會導致脂肪代謝異常。而肥胖通過多種途徑影響胰島素分泌,為應對肥胖造成的胰島素抵抗,T2DM肥胖患者可持續釋放腫瘤壞死因子-α、游離脂肪酸,誘導和加重胰島素抵抗,長期發展會增加胰島負擔,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促進病情進展。T2DM肥胖患者病情較復雜,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實現優勢互補,發揮疊加作用,其在T2DM肥胖患者中的應用也備受臨床關注。因此,本研究在常規應用二甲雙胍的同時,聯合中醫治療,提高療效。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西藥降糖治療基礎上,將健脾化痰消渴湯與穴位貼敷聯合用于T2DM肥胖患者有利于增強療效。分析原因為,健脾化痰消渴湯具有健脾化痰、益氣滋陰功效,方中黃芪益氣健脾、天花粉補津止渴,蒼術、白術健脾燥濕,茯苓、陳皮理氣化痰,進而緩解倦怠乏力、面色無華等癥狀[8]。另外,全方根據中醫辨證與辨癥結合的整體治療理念,對組方進行調整,以實現個體化治療目的。穴位貼敷作為中醫外治療法,避免首過效應,提高藥物有效利用率。本研究采用穴位貼敷的方法,通過經絡將藥物有效成分直達病灶部位,以調節臟腑機能,提高療效。
中醫認為,肥胖多為本虛標實證,患者脾虛濕盛,水液代謝失常,聚而成痰,進而導致肥胖。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BMI與腰圍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健脾化痰消渴湯聯合中藥穴位貼敷有利于減輕肥胖。分析原因為,中藥穴位貼敷可發揮藥物與穴位刺激的雙重作用,以調節臟腑機能,促進水液代謝,減輕肥胖。臨床研究也證實穴位貼敷可使藥物持續經體表進入體內,以維持恒定的血藥濃度,更好發揮藥效[9]。本研究選取黃芪、黨參、白術、茯苓,達到益氣健脾功效,祛濕化痰,減輕肥胖,降低BMI水平。
另外,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提示健脾化痰消渴湯與穴位貼敷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原因為,健脾化痰消渴湯可起到健脾除濕,改善氣血運行,調節臟腑功能作用,進而改善血脂水平[10],方中黃芪健脾補中,山藥固腎益精,對改善臟腑功能,調節血脂水平具有重要價值。另外,本研究選用天花粉與葛根合用增強生津止渴之功效,配合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化痰除濕,保護脾胃功能,改善糖脂代謝狀態,進而降低血脂水平。
最后,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指標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健脾化痰消渴湯與穴位貼敷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分析原因為,健脾化痰消渴湯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這有利于糾正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功能。健脾化痰消渴湯中黃芪益氣健脾,茯苓、白術利水滲濕、補氣健脾,調節臟器功能,改善血糖水平。另外,本研究采用穴位貼敷,利用藥物與穴位雙重作用調節臟腑功能,改善FBG、2 hPG、HbA1c水平,本研究選擇足三里燥濕化痰,關元培元固本,氣海行氣補氣,進而調節機體代謝功能,改善血糖水平。
綜上所述,健脾化痰消渴湯聯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T2DM肥胖患者效果顯著,有效改善胰島功能和血脂水平。
參考文獻
楊茜,鄒大進.肥胖與2型糖尿病的共同起源:能量過剩引發肝臟胰島素抵抗[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6, 8(2): 116-119.
劉冬梅,尹學永,齊桂秋.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 2015, 35(10): 2490-2492.
唐咸玉,曾慧妍,何柳,等.近20年中醫藥防治肥胖2型糖尿病研究趨勢可視化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8, 25(4): 96-101.
王文娟,都增強,劉香春,等.穴位貼敷聯合利拉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肥胖32例[J].陜西中醫, 2015, 36(6): 675-677.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4): 315-409.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內分泌與代謝病專業委員會. 2型糖尿病病證結合診療指南[J].中醫雜志, 2021, 62(4): 361-368.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 2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9, 18(9): 810-818.
蘇玉娜,楊曉蓓,馬園園.消渴湯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藥材, 2020, 43(6): 1490-1492.
肖莉莉,張鳳,甘洪橋.中藥穴位貼敷、穴位埋線序貫療法在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 2024, 42(3): 197-201.
朱禎禎.中藥穴位貼敷聯合實時血糖動態監測在2型糖尿病中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藥研究, 2022, 1(4): 96-98.
作者簡介:王陽洋,大學本科,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內分泌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