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術(CTA)診斷腦動靜脈畸形患兒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的131例疑似腦動靜脈畸形患兒。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A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一致性,觀察病變大小及部位、DSA檢查影像學特征、CTA檢查影像學特征。結果 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CTA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準確率為96.18%,靈敏度為96.80%,特異度為83.33%,陽性預測值為99.18%,陰性預測值為55.56%,Kappa值為0.866。動脈期檢查結果顯示,血管團呈現為扭曲、不規則,并發現數根或者1根供血動脈,顯影較少;在引流靜脈早期發現扭曲擴張血管影,部分導入靜脈竇顯影,而病變遠側腦動脈則表現為不充盈或者是充盈不良。平掃結果顯示,右側大腦后動脈明顯增粗,右枕葉腦溝內存在高密度影,呈條帶狀;腦表淺部位存在混雜密度、不規則病灶,不存在占位表現,邊界模糊,病變內存在高密度鈣化,病變周圍在無出血狀態時表現為無水腫,邊緣清晰,存在弧線狀或者點狀血管影,部分病變周圍存在迂曲、強化的血管影。結論 CTA檢查可有效診斷腦動靜脈畸形患兒,具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征,且診斷準確率較高。
【關鍵詞】CT血管造影術;腦動靜脈畸形;影像數據;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5.011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5.038
在臨床神經外科中,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是發生率較高的急危重癥,而其中大部分是因腦動靜脈畸形所致,患兒多表現出頭痛、嘔吐等臨床癥狀,甚至出現驚厥、意識障礙等情況[1]。作為先天性腦血管疾病之一,在顱內血管畸形中,腦動靜脈畸形的占比達90%[2]。腦動靜脈畸形指病變部位的腦靜脈與腦動脈直接相通,形成動靜脈之間的短路,進而引起各種腦血流動力學紊亂[3]。患兒可能會出現全身性或者部分性癲癇發作、顱內出血、短暫性腦缺血、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神經功能異常,并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4]。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現階段臨床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操作,可能導致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形成,嚴重情況甚至可能引發血管損傷、動靜脈瘺等并發癥[5]。因此,尋求一種更精確、可靠、安全且有效的診斷方法顯得尤為重要。CT血管造影術(CTA)可無創對患兒頭部進行觀察,且其通過三維重建技術能夠清晰顯示患兒腦部結構形態,有利于臨床對患者進行診斷。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應用CTA診斷腦動靜脈畸形患兒的價值,為腦動靜脈畸形的防治提供一定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的131例疑似腦動靜脈畸形患兒。其中女性54例,男性77例;年齡7個月~17歲,平均年齡(7.63±1.51)歲。本研究經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在手術中、病理資料或影像學檢查發現具有異常血管畸形團者;⑵年齡lt;18歲;⑶具有完整的影像學或病歷資料。排除標準:⑴非腦動靜脈畸形所導致的自發性腦出血患兒;⑵轉院或因其他原因終止治療患兒;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患兒;⑷不符合手術指征患兒。
1.2 檢查方法 首先進行CTA檢查,并在CTA檢查后1周內開展DSA檢查。⑴CTA檢查: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GE Healthcare Japan Corporation,國械注進20153301617,型號:Optima CT660),螺距設置為0.984,層厚設置為5 mm,管電流、管電壓分別為210 mA及100 kV,對患兒顱底至側腦室范圍進行掃描;靜脈注射碘海醇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327,規格:50 mL∶17.5 g),300 mgI/mL,注射速度為2.5~3.5 mL/s。首先對患兒頭部進行平掃,獲得常規影像圖像,然后調整為CTA模式,在下頜角水平設定好定位線,觸發區域為頸內動脈,采用延遲掃描,掃描時間為觸發后3 s,掃描區域為頂部頭皮至第二頸椎區域。將掃描獲得的影像資料上傳,完成圖像后處理,如最大密度投影等。⑵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選擇body模式,并通過Seldinger技術對患兒股動脈進行穿刺,插管到至少一側椎動脈及雙側頸動脈。選擇300 mgI/mL的碘海醇注射液,于椎動脈、頸動脈分別注射5 mL(注射速度為2 mL/s)、8 mL(注射速度為4 mL/s)。進行左前斜位造影,左右側椎動脈、頸內動脈、雙側頸總動脈造影,再進行動脈期、引流靜脈早期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安排兩名高年資、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影像科醫師負責閱片,如果閱片意見存在分歧,則相互討論以保證獲得同意的診斷結果。陽性判斷標準為:顯示迂曲、增粗動脈;畸形血管團[6]。
1.3 觀察指標 ⑴分析CTA檢查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一致性。以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A檢查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一致性。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⑵觀察DSA檢查影像學特征。包括血管團特征、供血動脈及顯影情況。⑶觀察CTA檢查影像學特征。包括病灶形態、密度、占位、邊界、鈣化及血管影特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A檢查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一致性分析 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CTA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準確率為96.18%,靈敏度為96.80%,特異度為83.33%,陽性預測值為99.18%,陰性預測值為55.56%,Kappa值=0.866,見表1。
2.2 DSA檢查影像學特征觀察 動脈期檢查結果顯示,血管團呈現為扭曲、不規則,并發現數根或者1根供血動脈,顯影較少;在引流靜脈早期發現扭曲擴張血管影,部分導入靜脈竇顯影,而病變遠側腦動脈則表現為不充盈或者是充盈不良。
2.3 CTA檢查影像學特征觀察 平掃結果顯示,右側大腦后動脈明顯增粗,右枕葉腦溝內存在高密度影,呈條帶狀;腦表淺部位存在混雜密度、不規則病灶,不存在占位表現,邊界模糊,病變內存在高密度鈣化,病變周圍在無出血狀態時表現為無水腫,邊緣清晰,存在弧線狀或者點狀血管影,部分病變周圍存在迂曲、強化的血管影;131例患兒中,126例患兒圖像資料不存在偽影,5例患兒的圖像周邊存在淡薄的一層稍高密度影。
3 討論
兒童腦動靜脈畸形作為一種先天性血管疾病,在臨床中較常見[7]。異常的血管擴張,不僅會導致相鄰腦組織水腫,而且還會引起血管破裂、腦出血等情況[8-9]。腦動靜脈畸形病灶破裂出血的風險較高,導致患兒腦內出血,同時流入腦室腦池而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積血,危害患兒的生命安全[10]。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如CTA、MRA、DSA等[11]。其中,DSA檢查是現階段臨床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金標準,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能獲得清晰的圖像質量,不但能對管徑、血管束進行清晰顯示,同時也能了解血流特點。但是DSA檢查會對患兒造成輻射傷害,且無法進行三維成像。CTA是一種血管成像技術,其具有明顯的非介入性特征,能進行三維圖像的重建,直觀性及分辨率較高,通過三維重建技術不但能對結構立體形態進行清晰顯示,而且能獲得更豐富、客觀和準確的病變信息[12]。
本研究結果顯示,CTA診斷腦動靜脈畸形的準確率為96.18%,靈敏度為96.80%,特異度為83.33%,陽性預測值為99.18%,陰性預測值為55.56%,這提示CTA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與吳紅宇等[13]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為,CTA檢查通過CT薄層掃描,掃描范圍較大,且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清晰顯示大腦血管數量及走行情況,清晰觀察病變大小及部位。CTA檢查結合CT特點和CT增強技術,再利用圖像后處理技術,能夠對全身血管進行清晰顯示的影像學檢查[14]。
本研究結果顯示,DSA動脈期檢查結果顯示,血管團呈現為扭曲、不規則,并發現數根或者1根供血動脈,顯影較少;在引流靜脈早期發現扭曲擴張血管影,部分導入靜脈竇顯影,而病變遠側腦動脈則表現為不充盈或者是充盈不良。CTA平掃結果顯示,右側大腦后動脈明顯增粗,右枕葉腦溝內存在高密度影,呈條帶狀;腦表淺部位存在混雜密度、不規則病灶,不存在占位表現,邊界模糊,病變內存在高密度鈣化,病變周圍在無出血狀態時表現為無水腫,邊緣清晰,存在弧線狀或者點狀血管影,部分病變周圍存在迂曲、強化的血管影;131例患兒中,126例患兒圖像資料不存在偽影,5例患兒的圖像周邊存在淡薄的一層稍高密度影。這提示在對腦動靜脈畸形進行診斷時,CTA檢查具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征,但是兩者的側重點卻存在明顯差異。分析原因為,DSA能重點強化病灶血管圖像,其主要通過X射線來實現血管成像,能對血流動態變化情況進行實時觀察,并保留血管影像。CTA則是通過頭部平掃數據和增強數據,經周圍靜脈將對比劑高速注入,與靶血管內充盈高峰期開展螺旋CT掃描,快速采集體積數據,并通過計算機處理技術,制作成三維圖像,通過對打強度投影灰階、表面遮蓋顯示法、最大強度投影等圖像后處理技術,使X線衰減值微小變化得以充分體現,用來對腔內對比劑、鈣斑進行鑒別,具有較強的圖像立體感[15]。通過CTA檢查不但能對血管情況進行了解,同時還能明確血管與病灶或相鄰組織的關系。但CTA檢查不能清晰顯示小血管,且無法動態血流量、血液流速,不能對穿支等小動脈病變進行準確識別。而在開展CTA檢查時,平掃序列和增強序列的掃描條件存在差異,導致患者圖像周邊存在淡薄的一層稍高密度影。
綜上所述,CTA檢查可有效診斷腦動靜脈畸形患兒,具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征,且診斷準確率較高。
參考文獻
武麗卿. CT血管成像對腦血管畸形診斷價值的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 2018, 47(22): 2670-2671.
周奮,何安邦,劉珍,等.腦血管畸形患兒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5(11): 572-577.
朱春麗. MSCTA與DSA對腦血管畸形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14): 1588-1590.
謝定祥,賴志滿,趙靜,等. 4D-CTA在顱內動靜脈畸形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22, 43(6): 630-636.
KEVCI R, LEWéN A, RONNE-ENGSTR?M E, et al. Lumbar puncture-verifi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Bleeding sources, need of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J]. Acta Neurochirurgica, 2023, 165(7): 1847-1854.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介入學組,《腦動靜脈畸形介入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腦動靜脈畸形介入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7, 33(12): 1195-1203.
梁恩,蔡軍. MSCTA與DSA對腦血管畸形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19): 2318-2320.
朱春麗,彭一鵬,歐陽存,等. CT血管造影在急性腦血管病中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 22(2): 15-17.
呂濤,劉亮,馬亞玲.三維CT血管成像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5): 746-748.
KEIL F, BERGKEMPER A, BIRKHOLD A, et al. 4D flat panel conebeam CTA for analysis of the angioarchitecture of cerebral AVMs with a novel software prototype[J].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2, 43(1): 102-109.
孫靜坤,張志偉,彭剛,等. C臂錐形束CT成像時間對腦血管成像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22, 28(4): 427-432.
SAMANIEGO E A, DABUS G, MEYERS P M, et al. Most promising approaches to improve brain AVM management: ARISE I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J]. Stroke, 2024, 55(5): 1449-1463.
吳紅宇,鄭波.腦動靜脈畸形CTA、DSA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的對照性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1): 36-37, 52.
于冬梅. CT血管成像對腦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 2024, 22(1): 79-81.
王謙,陳曉光. 4D CTA技術在顱腦血管疾病篩查中的價值現狀[J].現代儀器與醫療, 2024, 30(3): 54-57.
作者簡介:張領,大學本科,主管技師,研究方向:醫學影像診斷。
通信作者:郭萬亮,博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腫瘤介入與影像診斷。E-mail:m133386609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