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 甘肅省是我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基地,馬鈴薯產業既是甘肅省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性產業,也是甘肅省六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對推動區域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和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持續面臨著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種薯產業布局不合理、脫毒種薯質量有待提升以及加工企業引領作用有限等核心問題,這些因素制約了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高品質品牌建設。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從產業規模、產業布局、生產現狀、加工貿易及品牌建設等多個維度對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推動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的高效、優質發展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 特色優勢產業; 雙鏈融合; 新質生產力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5)02-195-07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PAN Congyu, SHANG Mingrui, CHEN Han
(School of Managemen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Abstract: Gansu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potato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and the potato industry is not only a key supporting indust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s agricultural economy, but also one of the six agricultural specialty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in Gansu province, which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potato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continues to face core issues such as rising production costs, irrational layout of the seed potato industry, the need for improved quality of virus-free seed potatoes, and limiting leadership from processing enterprises, which constrain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igh-quality brand building of the potato industry.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otato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industrial scale, industrial layout, production status, processing and trade, and branding, and so on.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 this study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ansu’s potato industry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industrial scale, industrial layout, production status, processing trade, and branding.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it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ansu’s potato industry.
Key words: Potato; Specialty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Dual-chain integration;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甘肅省是全國馬鈴薯的重要產區之一,其面積占全國馬鈴薯生產面積的1/5以上。甘肅省因地處高海拔地區,氣候多樣化的特征使得農作物光照時間充足[1]、病蟲害少、單位面積產量高[2],這也是甘肅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最大優勢,因此,甘肅省馬鈴薯在種植、加工、培育等環節全產業鏈的發展相比其他一些省份更具有產業鏈的完整性[3]。基于此,本研究概述了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現狀,深入分析總結了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有助于提升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水平,推動甘肅省馬鈴薯由生產大省向產業強省的轉型升級[4]。
在馬鈴薯產業研究領域,相關學者針對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呂健菲等[5]依據甘肅省定西市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出發,揭示馬鈴薯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積極效應,指出馬鈴薯市場價格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顯著正相關,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能力,加強科研創新能力,挖掘馬鈴薯產業價值,以推動定西市馬鈴薯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孫莉莉等[6]指出甘肅省馬鈴薯種植總面積略有下降,總產量小幅提高,單產快速增加,面臨著農業資源再利用效率低、馬鈴薯供給穩定性不足、價格波動大影響農戶增收的新挑戰,同時甘肅省馬鈴薯產業享有政策紅利集中、市場需求多元化、科技創新引領、城鎮化水平帶動的發展機遇,應從標準化生產、精深化加工、科學化打造、品牌化營銷、綠色化生產等方面推動甘肅省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李菁等[7]以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供應鏈金融實踐為例,介紹了藍天公司的發展歷程,從產品供應鏈管理、金融供應鏈管理方面分析馬鈴薯供應鏈金融架構,從農產品生產供應的不確定性、分散化農戶潛在發生信用危機方面探討其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機制,提出創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聯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銀行”多位一體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拓寬農業企業與農戶的融資渠道等相關對策建議。魏進堂等[8]在甘肅定西馬鈴薯主產區安定、渭源、通渭、隴西、臨洮等4縣1區的10個鄉鎮、20個村、40個社、400戶農戶,通過逐戶走訪、與干部群眾座談、查閱資料文獻等方法,分析總結得出甘肅定西馬鈴薯具有主食化加工勢頭強勁、脫毒種薯產業科技支撐顯著增強、有亟待研究解決的瓶頸因素,比如主食加工專用品種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夠強、種薯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以及科技投入不足等問題,必須做好馬鈴薯種質資源創新體系建設、品牌推廣體系建設、脫毒種薯繁育體系建設、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倉儲營銷體系建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閆蘇龍等[9]通過對莊浪縣馬鈴薯種植現狀和產業狀況的調研分析,發現莊浪縣馬鈴薯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土地撂荒日趨嚴重、機械化程度低、深加工專用薯擴繁滯后、加工轉化能力弱、優勢資源開發不足的問題,提出鼓勵農民創業,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堅持政府推動,提高機械化應用率;完善種薯繁供體系,增強專用薯供應能力;提高加工能力,做優做強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莊浪資源優勢的解決對策。
可見當前研究中學者大多從發展馬鈴薯產業的作用、產業發展的方向、提升種薯質量、市場導向和政府引導等角度展開研究,可以很好地掌握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問題,為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提出政策建議和措施。筆者從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出發,探索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強化科技支撐,促進馬鈴薯產業的品質提升;重塑市場導向,推動馬鈴薯產業效益的優化升級;深化生產結構調整,提升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生產標準化水平;優化企業轉型,助推馬鈴薯精深加工業提質增效。
1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1 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甘肅省馬鈴薯生產力能夠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具體而言,根據推廣面積、年平均氣溫、降雨量、海拔等因素可將甘肅馬鈴薯產業布局分為四個主要生產區。
1.1.1 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生產區 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生產區是甘肅省馬鈴薯重點種植區域,海拔在1600~2600 m,推廣種植面積超過40.2萬hm2,種植規模大、品種多。主要分布在定西、蘭州、臨夏、白銀、平涼、慶陽,年均溫在5~9 ℃,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年降水量在240~650 mm[10],降水偏少且時間分布不均。因該區域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使得所產馬鈴薯塊大,肉質較細膩,淀粉含量高,極為適合高淀粉及菜用型馬鈴薯的種植。近年來,中部生產區建立的馬鈴薯產業數字化平臺,通過鼓勵相關企業積極部署工業機器人等AI制造裝備,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不僅推動了優質高產高效馬鈴薯品種的引進與應用,也為科研機構和農業專家提供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
1.1.2 河西及沿黃灌區加工型生產區 河西及沿黃灌區加工型生產區是甘肅省傳統灌溉農業區,農業生產和灌溉條件優勢突出,生產栽培區域主要分布在武威市、張掖市和金昌市。馬鈴薯種植推廣面積超過13.4萬hm2,海拔在1000~1600 m,年均溫在6~8 ℃,一年四季氣候涼爽,年降雨量在38~250 mm,由于該地區降雨稀少,然而馬鈴薯是十分節水的大田作物,需水量是玉米的60%,小麥的80%,所以節水栽培技術為該地區馬鈴薯的永續生產提供了保障。河西及沿黃灌區加工型生產區是甘肅省近年新興發展的優質高產區域,以馬鈴薯精深加工為突破口,精選品種以適應薯片和薯條的生產要求,多樣化培育馬鈴薯食品加工專用型產品。
1.1.3 天水、隴南早熟菜用型生產區 早熟菜用型生產區是甘肅省發展早熟馬鈴薯最具優勢的區域,所產馬鈴薯因上市早、品質優、口感佳而深受市場歡迎,生產栽培區域主要分布在隴南市和天水市。馬鈴薯種植推廣面積超過13.4萬hm2,海拔在1000~1500 m,年均溫在7~15 ℃,年降雨量在450~950 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11]。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土壤疏松且有機質含量較高,晝夜溫差大,較大的溫差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的滋生,使得馬鈴薯的商品化生產變得更加高效而且可持續;在海拔較低的地區,利用冬季濕潤的氣候條件進行雙膜覆蓋的馬鈴薯種植,充分滿足各個季節的市場需求。
1.1.4 高海拔地區脫毒種薯繁育生產區 高海拔地區脫毒種薯繁育生產區是甘肅省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種薯繁育體系的核心區域,馬鈴薯種植推廣面積超過6.7萬hm2,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平涼市、隴南市、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天水市的一些高海拔高寒陰濕地區,是馬鈴薯脫毒良種繁育的理想地區。高海拔地區脫毒種薯繁育生產區海拔在1500~2500 m,年平均氣溫在5~9 ℃,年降雨量在400~800 mm,依托獨特的高海拔氣候條件和優質的生態條件,馬鈴薯抗病性強,傳播病毒媒介少,因此專注于馬鈴薯的脫毒良種繁育與生產,把脫毒種薯推廣工作作為農業提質增效的戰略措施來抓[10],為甘肅省馬鈴薯主產區及周邊地區提供了可靠的種薯來源。
1.2 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盡管我國馬鈴薯整體播種面積自2013年以來呈下降趨勢,從最初的502.5萬hm2降至453.5萬hm2,但單位面積產量在持續增長,反映了農業技術進步與生產效率的提高。特別是甘肅省的馬鈴薯生產表現較好,單位面積產量在部分年份中高于我國整體平均水平,尤其在2020年達到3 877.5 kg·hm-2,表現出農業生產體系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表1)。甘肅省地處地貌復雜多樣的黃土高原,黃土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通氣性,適合馬鈴薯種植,氣候溫涼且晝夜溫差大,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了最佳天然場所,盡管水資源相對緊張,但甘肅省通過采用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的先進節水技術,如滴灌水肥一體化、精細化灌溉、定量灌溉等技術,能夠有效解決馬鈴薯種植中的水分需求問題,實現控水更精準,灌溉更智能,增收更突出。總體而言,甘肅省在提升單位面積產量方面表現出色,符合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趨勢。
1.3 加工能力穩步提升
隨著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持續推進、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作為鮮食商品薯,北方馬鈴薯的競爭力持續下降,“重心南移”的區域布局持續演化,馬鈴薯加工行業的市場細分也更加明顯。近年來,甘肅省以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工業為牽引,圍繞國家“馬鈴薯主糧化”的戰略的持續推進[12],深入貫徹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甘味”品牌戰略決策,引導鼓勵馬鈴薯相關加工生產企業實施技改,通過實施對馬鈴薯加工企業的扶持政策,著力破解馬鈴薯產業加工產能的瓶頸問題,并鼓勵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產業,提升附加值,成立了一批主要以淀粉加工為主的馬鈴薯加工企業,根據馬鈴薯淀粉生產加工的穩定性優化馬鈴薯特色主食的加工生產。截至2022年末,甘肅省馬鈴薯加工企業超過680家,馬鈴薯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40億元,全省年加工鮮薯超過500萬t,年馬鈴薯制品生產能力70余萬t,加工轉化率在30%以上,其中精淀粉30余萬t,粉絲粉條30多萬t,全粉3萬t,休閑主食化產品3萬t,生物涂料等功能粉制品4.2萬t。
1.4 品牌建設初具規模
截至2023年底,甘肅省已經獲得馬鈴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的有4個(表2),分別是“皋蘭紅砂洋芋”“定西馬鈴薯”“臨洮馬鈴薯”“莊浪馬鈴薯”,其中“皋蘭紅砂洋芋”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最早;“臨洮馬鈴薯”和“定西馬鈴薯”被認定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其中“定西馬鈴薯”在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定西馬鈴薯”也成為在甘肅省種植歷史最悠久、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區域公用品牌。
1.5 產品分銷體系持續完善
馬鈴薯既可作為蔬菜,也可作為糧食,不僅營養豐富,還富有加工價值,馬鈴薯易于種植,也有一定可挖掘的產業價值,同時能調整我國居民膳食結構。我國雖是馬鈴薯生產大國,但還不是馬鈴薯貿易強國,我國馬鈴薯的流向主要還是通過銷售到國內市場,以滿足各地市場需求,出口以鮮薯和冷藏薯為主,主要出口國家有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所進口的馬鈴薯,馬鈴薯產地主要為貴州省、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產地的馬鈴薯出口量較小,所以中國馬鈴薯出口量對甘肅省馬鈴薯需求因素影響較為有限。從馬鈴薯出口量的變化情況來看(表3),近年來甘肅省的馬鈴薯出口增幅顯著,尤其在2021—2022年表現出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其出口量和出口額的上升反映了甘肅省在馬鈴薯生產及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可見,隨著市場對馬鈴薯產品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在健康飲食和糧食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背景下,未來甘肅省在馬鈴薯市場分銷方面具有較大的潛力和廣闊的拓展空間。
由于馬鈴薯貯藏費用較為昂貴,市場整體價格較低,又受到不同產區之間馬鈴薯品質的制約,導致馬鈴薯出口貿易呈現一定的波動性。因此我國與周邊其他國家建立了馬鈴薯出口貿易關系,中國-東盟國家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為中國馬鈴薯產品的出口創造了有利的貿易條件。
2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生產成本年年攀升,收益起伏
據農產品成本收益年鑒數據(表4),全國范圍內的馬鈴薯生產在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方面表現突出,尤其是在2022年,生產成本利潤率遠高于甘肅省,體現了整體生產水平的優勢。差異表明,甘肅省在露地馬鈴薯生產上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由于極端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的減少導致成本的上升,而且隨著生產總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年年攀升,拉低了成本利潤率[13],從而降低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再加上馬鈴薯原產地價格與目的地價格之間的差價太大,部分農戶可能通過合理控制馬鈴薯的種植成本,從而影響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還導致產品滯銷。
2.2 種薯產業生產布局不合理
甘肅省的馬鈴薯生產布局存在資源分散的問題,種薯生產集中在部分地區,尤其是隴中、隴東等區域,而其他地理條件適宜的地區未得到充分開發,導致種薯的生產區域化程度過高,增加了生產風險和供應不穩定性。各個縣區的生產缺乏集中度,且種薯和商品薯都是以農戶為單位進行分散貯藏,貯藏量小,損耗大,缺乏專業化的核心生產和貯藏區域,從而影響了種薯的質量和產量穩定性,導致難以實現產業規模經濟效益。此外,省內不同地區的耕地土壤條件差異較大,有些地區耕地土壤條件達不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種薯栽培標準,物質積累差且土壤改良和管理投入不足[14],進一步影響了種薯的種植和生產。
2.3 脫毒種薯質量有待提高
甘肅省的脫毒種薯繁育體系有一定的基礎規模,但在實際的推廣種植工作開展階段,由于一味地重視脫毒原種生產,部分農戶仍采用傳統的脫毒方法,可能導致脫毒不徹底,種薯中病毒含量較高,從而影響土地產量和作物健康,加上種薯的繁育成本高、繁育體系眾多、種薯級別混亂[15],從而導致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難度加大、脫毒種薯與生產用種脫節等問題。匆匆建立起來的脫毒種薯繁種基地缺少專業的馬鈴薯種薯質量檢測設施,生產繁育技術不規范,一味地追求規模,忽視了生產與研究的緊密結合,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種薯質量參差不齊、品種魚龍混雜、病害層出不窮等現象。
2.4 加工企業的引領作用有限
在生產方面,甘肅省缺乏具備綜合競爭力的馬鈴薯領軍企業,地方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生產工藝和管理模式相對落后,缺乏國際化視野和品牌建設意識,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雖然大多數企業隨著加工工藝的不斷提高已經有效緩解了產品加工與供應鏈的供需矛盾,但相當一部分企業加工轉化率低,實際加工量平均只有8萬~9萬t,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成本較高導致企業的加工利潤不高,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影響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從而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在精深加工方面,加工方式單一,以加工普通淀粉形成的初級產品為主,產品檔次低、同質化較為嚴重,且一些食品加工專用產品尚未制定統一的地方生產標準,導致產品成分、形狀和包裝存在混亂現象,品質參差不齊,許多加工企業主要依賴傳統銷售渠道,缺乏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銷售網絡和品牌營銷策略,極大地損害了甘肅省馬鈴薯品牌的市場聲譽,且加工企業受到環保、融資、人才等因素制約,難以擴產增量,削弱了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在終端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和議價能力。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現代化更新迭代仍然主要依賴于政府項目資金支撐,并且存在個別企業以騙取項目資金為目的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嚴重削弱了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3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3.1 雙鏈融合助力馬鈴薯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甘肅省應依托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定西馬鈴薯研究所等科研平臺的科技優勢加強對農業基礎研究領域的前瞻性研究,重點關注產業技術的自主創新和設備自主研發,減少對外部技術依賴,打破產業整體的技術壁壘,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鏈,圍繞“產業+科技+實驗室+共享”的創新模式,建立基于遙感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精準農業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土壤和作物生長狀態,智能調控水肥供應,減少資源浪費并提高作物產量,以無人作業為代表的現代化、智能化技術,切實推動優良品種與先進技術的有效銜接,打造科技+創新+產業的綜合新業態。
建立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中心,聚焦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螺旋融合,強化種質資源集成,著力于種薯品質的高效生產技術研究和開發,建設“研發+種植+養殖+加工物流+休閑”全產業鏈及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全力推進馬鈴薯育、繁、試、推一體化發展,激發傳統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創新活力,為全省科技支撐馬鈴薯品質安全“保駕護航”。
3.2 市場定位求新求變
以國家級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為引領,建設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原產保護基地;以各縣區批發市場為關鍵支撐,支持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持續放大“甘味”品牌效應;開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廣泛宣傳和推廣,舉辦甘肅省馬鈴薯產銷會,邀請國內外各界嘉賓參與,尋求更多合作機遇;以各鄉鎮交易市場為分布節點,通過農村電商精準的市場定位與供應鏈優化“改造”農村特色產業,拓展馬鈴薯在主糧食品領域中的多樣化應用途徑。
對國內一二線主要城市連鎖超市及目標消費群體市場進行滲透與拓展,使其產品向高端方向發展[16],推動精深加工領域的橫向聯合與縱向延伸,打破單一加工模式,強化馬鈴薯鮮薯及主食化產品的市場深度融合與資源共享,打造產地與終端緊密連接的馬鈴薯流通體系,重塑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力量,用創新驅動農產品暢銷增收。
3.3 強化種業向“新”
馬鈴薯種薯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產量和品質[17],脫毒馬鈴薯由于具有質優、味佳、高產等優勢,不斷吸引市場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從數智化構成農業新質生產力要素著眼,結合生物技術,培育高抗逆、低化肥需求的馬鈴薯新品種,打破傳統的鄉鎮、村社界限,積極探索連片規模化種植,以新型品種的推廣推動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提升脫毒馬鈴薯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甘肅省四大馬鈴薯主產區應根據自然氣候條件優化種植策略,將自主培育與國際先進技術相結合,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建立全國一流的脫毒種薯生產供應基地,實現集中布局、集中耕種、集中作業的機械化示范基地,強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方式的應用,進一步挖掘提升馬鈴薯單產潛力。
3.4 優化產業鏈集聚效應
基于產業園產業現狀及甘肅省特色產業整體戰略布局,通過建設政府主導型、企業帶動型馬鈴薯高端精深加工產業園,規劃甘肅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構建以主食化為方向,以“馬鈴薯”基礎產業為主導,以具有保健功能的優質果蔬[18]、高原夏菜等產業為特色,以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消費、農產品品牌、農產品物流為耦合配套的產業結構,有針對性地支持“功能農業”等多種類型的產業新業態導入構建馬鈴薯產業聯合體,產業聯合體不僅有助于集聚技術、資金和人才等資源,還能夠促進產品創新、市場拓展與產業鏈條的延伸,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在推進產業深度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產業間的協同創新,特別是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及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主食加工及綜合利用。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推動產業集群內各環節的智能化升級,實現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銷售渠道的全流程協同。依托區域品牌優勢和供應鏈整合,推動馬鈴薯產業的跨領域合作與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精深加工鏈條。政府部門設立產業項目補貼,設立產業扶持基金,實施“一企一策”的差異化政策,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量身定制政策措施,確保資金使用的精準性與高效性,政策支持應注重促進企業技術革新和設備更新,引導企業以特色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主要抓手實施技改,提升加工環節的現代化水平,推動全產業鏈的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3.5 培育產業綠色生產力
鼓勵應用植物互作理論,探索不同作物間的共生效應,通過多樣化輪作和間作模式提升土壤健康與生態多樣性,降低病蟲害壓力,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實施“閉環農業”模式,利用農業廢棄物(如馬鈴薯秧枝)轉化為有機肥料或生物能源,減輕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負擔。
推動綠色認證體系建設,通過市場激勵機制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促進綠色生產力的市場化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煥麗,張曉靜,吳煥章,等.中原地區綠色食品露地馬鈴薯生產操作規程[J].中國瓜菜,2021,34(7): 108-110.
[2] 馬英杰,陳煒,鄧生菊.我國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分析[J].中國蔬菜,2024(6): 11-18.
[3] 謝從華,柳俊.中國馬鈴薯從濟荒作物到主糧之變遷[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21,40(4): 8-15.
[4] 李紅霞,湯瑛芳,沈慧.甘肅馬鈴薯省域競爭力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33(8): 36-41.
[5] 呂健菲,孫一文,王澳雪,等.馬鈴薯產業發展的農民增收帶動效應分析:以甘肅省定西市為例[J].中國馬鈴薯,2023,37(6):560-572.
[6] 孫莉莉,陳海生.甘肅省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馬鈴薯,2022,36(6): 565-572.
[7] 李菁,潘永昕,郭雯婷.農業供應鏈金融構建模式研究:基于甘肅藍天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的案例[J].甘肅金融,2022(1):54-58.
[8] 魏進堂,李旭華,鄒金秋.甘肅定西馬鈴薯及其脫毒種薯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思路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6): 16-21.
[9] 閆蘇龍,韓旭峰.甘肅省莊浪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中國集體經濟,2020(33): 13-14.
[10] 劉悅善,第紅君,王華,等.甘肅中部旱作區專用型馬鈴薯品種篩選與評價[J].種子,2023,42(2): 133-140.
[11] 謝謙.甘肅渭河流域蔬菜產銷形勢與發展策略[J].中國蔬菜,2012(15): 11-13.
[12] 岳曉甜,馬云倩,郭燕枝.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應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8(2): 62-63.
[13] 崔勇,雷雨顏,王曉媛.30多年來世界馬鈴薯種植及交易情況分析[J].中國蔬菜,2021(6): 1-10.
[14] 于水情,張明月,隋濤,等.山東省馬鈴薯成本收益分析:2011—2020年[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2): 45-51.
[15] 王鶴齡,王潤元,張強,等.甘肅馬鈴薯種植布局對區域氣候變化的響應[J].生態學雜志,2012,31(5): 1111-1116.
[16] 龐澤,田國奎,王海艷,等.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瓜菜,2023,36(7): 148-154.
[17] 徐學軍,趙亞蘭,代立蘭,等.甘肅省干旱山區甘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北方園藝,2023(8): 137-140.
[18] 黃重.漢中地區馬鈴薯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國瓜菜,2016,29(8):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