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食品安全問題得到高度重視。玉米作為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提高對于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現代農業技術快速發展為提高玉米產量、保障玉米品質等提供了可能?,F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優勢體現在經濟收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多方面,不僅有利于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提高玉米產量、滿足糧食需求、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均具有重要價值。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優勢,應加大對該種植技術的推廣研究,以期為提高玉米產量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現代農業;玉米;種植技術
玉米不僅是全球重要糧食作物,也是許多飼料工業和生物能源產業的基礎原料。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玉米需求持續上升,這要求農業生產能夠提供更高的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此外,氣候條件不斷變化和耕地資源的有限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玉米產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用和推廣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種植水平,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的意義
1.1提高種植效益
與傳統的種植方式相比,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在選種、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都更具有針對性。例如,通過使用優質種子和先進的育種技術,可以培育出更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高產品種,精準農業技術的應用使得水肥管理更加科學。隨著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也將得到增強,如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大量引進優秀人員等。這既能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又能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1]。
1.2保障糧食穩定
保障糧食穩定是現代農業生產最重要的問題,尤其是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需求量持續上升。如何通過高產種植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變得尤為重要。在玉米種植中,高產種植技術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糧食增產。例如,選擇培育出抗逆性強、抗病性強、耐旱和高產的玉米品種,在生產中可以根據玉米生長需求不斷優化水肥管理,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利用現代機械化設備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和精確度,降低生產成本。同時,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還可以有效應對天氣變化,如面對長時間的干旱和高溫,可以通過選擇耐逆境的玉米品種種植及先進的灌溉系統,提高玉米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能力,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
1.3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更加有利于進行綠色防控和科學化管理。例如,在施肥時通過分析土壤成分和作物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在防治病蟲害時,通過使用生物農藥、物理防治技術進行綠色防控,既滿足了作物在生長中的養分需求,又避免了過量施肥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2]。此外,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普遍采用先進的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縮短了作業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也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大批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業。這些年輕人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技術,推動了當地農業的轉型升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2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應用要點
2.1科學整地
科學整地的目的是為播種環節提供便利的條件,也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和發育。對土地進行深耕,提高土壤的蓬松度,進而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以便于玉米根系的深入伸展,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同時,深翻能將秸稈、雜草等翻至土底分解,將有機物轉化為營養成分,既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增強土壤的自我修復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又能為玉米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玉米的健康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在深耕的同時還要搭配施入基肥和有機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滿足玉米生長所需。有機肥不僅能提供養分,還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微生物活性。翻耕后要進行精細化整地,將地面耙平壓實,為播種做好準備。精細化整地便于后續工作的開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3]。
2.2合理選種
種子品質與玉米的生長、產量、品質等息息相關,要想實現玉米種植高產,必須根據玉米品種的特性,結合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因為不同的玉米品種在生育期、抗病性、耐旱性、耐寒性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會直接影響玉米的生長狀況和最終產量。所以在選種時,一方面要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另一方面要考慮玉米的產量和市場價值。例如,山東地區可以選擇登海605、登海701、農大372等玉米品種,這些品種均具備高產、穩產、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等特點,也與當地的氣候條件相適應,可以表現出更高的產量潛力。如果是大規模種植,要優先選擇單位面積產量高、穩產性強的品種,如魯單9088、魯單9006等,不僅具有較高的遺傳穩定性,能夠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塊上保持較為一致的產量表現,而且在收割時可以適應多種播種機械種類,可以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提高作業效率。如果是小規模種植,可以優先考慮雜交種,如先玉335、先玉1225等,這些品種純度高、抗性強且易于管理,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滿足市場需求[4]。
2.3種子處理
在玉米種植中,為了提高單位產量和質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生產成本,通常會對種子進行曬種、浸種、消毒、拌種、生物肥料處理等,以提高玉米種子的出芽率。首先,要進行曬種,降低種子內部的水分含量,提高種子的活力。晾曬時,將種子均勻鋪開,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細菌、病毒,確保播種后能夠快速地萌發和生長,晾曬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24小時左右即可。其次,要進行浸種。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6~8小時,其間換水1~2次,以保持水質清潔。撈出種子后瀝干水分即可播種。消毒的目的是將種子表面可能攜帶的病菌或病毒殺滅,減少病害傳播的風險。消毒之后要進行拌種,在種子表面包覆一層除草劑,確保其在生長中免遭病蟲害的威脅,預防雜草的生長。拌種藥劑一般會選擇乙草胺,拌種時將藥劑均勻包裹在每一粒種子上。這樣可以在玉米苗期避免雜草與幼苗的競爭,降低后期除草的成本和勞動強度。此外,化學除草劑還可以減少土壤中的雜草種子,進一步降低雜草的發生概率。生物肥料中富含多種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溶磷菌等。將生物肥料與種子混合后,微生物可以先于幼根生長而定殖于根際,在幼苗生長關鍵期為其提供營養元素,增強抗逆性。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作物的養分吸收效率,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2.4播種時間
玉米一般在土壤溫度穩定在10℃以上時進行播種,也就是每年的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期間,也稱作為春播。播種時要注意避開晚霜,避免溫度驟降造成種子死亡。播種時可以選擇直播、育苗移栽這兩種播種方式。直播是將種子直接播種到田地里,不經過育苗移栽過程,播種時不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人力,也不會對玉米根系造成損傷,玉米植株生長健壯,豐產性能好,且作業效率高。選擇直播的方式,需要提前做好精細化整地工作,播種時要嚴格控制好播種密度和播種深度,并且做好田間管理。通常情況下,播種深度為4~5厘米,播種密度按照玉米的品種加以確定。對于緊湊型品種,每畝地播5500株左右;對于平展型品種,每畝地播3500株左右;對于套種玉米的情況,每畝地播4000株左右。如果土壤肥沃度高,且保水保肥能力強,可以適當增加密度;如果土壤濕度差,則要適當增加播種深度,避免影響出苗質量??梢匀斯げシN,也可以機械播種,如果種植規模較小或者土地分布較為零散,則可以采取人工播種;如果種植面積較大,則可以選擇機械播種,以提高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也可以選擇育苗移栽的方法,相對于直播,育苗移栽通常會在較為特殊的情況下應用,如土地條件不佳或需要特殊管理的情況。
2.5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有利于促進玉米的茁壯生長。在施肥過程中,必須根據土壤的養分情況和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等關鍵營養元素的需求量進行施肥。通常情況下,底肥的施用應在整地時進行,以確保土壤中養分的含量充足。每畝施加2000~3000千克。播種時,適量施用種肥可以為種子提供初始生長所需的營養。通常會選擇速效肥,如氮肥、磷肥,每畝施加5~10千克。隨著玉米的生長,特別是在拔節期至孕穗期這一關鍵生長階段,需要多次分批追肥,以滿足植株迅速增長時期對于養分的需求。一般情況下,拔節期以追施氮肥為主,每畝施加15~20千克,孕穗期則需增加磷鉀肥的施用,以提高籽粒的飽滿度,每畝可追施復合肥20~30千克。在這一過程中,應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施肥方式,如機械撒施、噴施、滴灌或人工深施等,以確保肥料能夠均勻且高效地被吸收利用。與此同時,有機肥料如廄肥、秸稈肥等不僅可以為玉米提供必要的養分,還有助于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氣性,為玉米的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灌溉方面,同樣需要根據玉米不同生育階段對水分的需求和當地的氣候環境進行。一般來說,出苗期、拔節期和孕穗期是玉米需水的關鍵時刻,需要適時灌水以保證植株的正常生長。其中,拔節期灌溉量不宜過大,一般每畝灌溉20~30立方米即可,在拔節期適當增加灌溉量,一般每畝灌溉40~60立方米,進入孕穗期,需水量增加,需要加大灌溉量,以提高籽粒的飽滿度,一般每畝灌溉60~80立方米。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過度澆灌會導致植株徒長、根系缺氧等不利后果,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灌溉量和頻率[5]。此外,在雨季或雨水充沛的地區,還要特別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積水對玉米造成傷害。
2.6病蟲害防治
玉米高產種植中,病蟲害防治是關鍵環節之一,有效的病蟲害管理策略可以在確保玉米的健康生長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并將防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玉米生長過程中,玉米大斑病、玉米銹病、玉米黑穗病等都是經常發生的病害。其中,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形成大的梭形病斑,嚴重時會造成玉米葉片脫落,植株死亡。玉米銹病會對葉片造成侵害,感染銹病的玉米葉片會出現黃色或棕色的粉末狀孢子堆,是一種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的病害,嚴重時,可能會成片危害。玉米黑穗病主要影響玉米的果穗,感染黑穗病的玉米籽粒會變黑,隨著病情的加重,籽粒會慢慢脫落,最終影響產量和品質。在防治玉米病害時,可以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的方式來解決。種植時,采用輪作制度,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也可以選擇藥物進行噴灑,在大斑病發病初期噴灑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等廣譜性殺菌劑。對于玉米銹病,可以用三唑酮、戊唑醇等殺菌劑進行噴灑。對于玉米黑穗病,可以使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處理種子或噴霧防治。除了病害外,玉米螟、蚜蟲等常見害蟲對玉米生長和發育的影響也較大。其中,玉米螟主要通過幼蟲對玉米植株產生危害,其幼蟲會鉆進玉米植株莖干內啃食,并影響果穗,造成減產。蚜蟲主要吸食玉米植株汁液,造成植株死亡,此外,蚜蟲在啃食過程中產生的液體還能傳播病毒,引發系列病害,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害蟲。在對玉米蟲害進行防治時,可以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等殺蟲劑來消滅蚜蟲,在玉米螟高發期,可以用氯蟲苯甲酰胺、蘇云金芽孢桿菌等低毒高效藥劑進行防治。此外,通過釋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進行防治也能起到明顯的效果。針對病蟲害,還應建立病蟲害監測體系,定期調查,有效控制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保障玉米的高產穩產。
3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3.1加強技術培訓與宣傳
要想更好地推廣現代農業高產種植技術,必須加強技術培訓與示范,在不同農業區域建立高產玉米種植示范基地,展示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讓農民親身體驗和學習。通過田間學校、農業技術培訓班等形式,對農民進行系統培訓,使其了解并掌握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機械化操作等具體的種植技術。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渠道,廣泛宣傳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成功案例和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3.2加強政策支持與激勵
為了有效推進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制度,對采用高產種植技術的農戶給予種子、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的補貼,減輕農民負擔,讓廣大種植戶積極學習先進的高產種植技術。為購買先進農業機械和設備的農戶提供低息貸款或貸款貼息,鼓勵農業現代化投入,實現從播種到收割的機械化設備操作,從而提升種植效率和種植效益。緊跟時代發展變化,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進程,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精準農業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應用高產種植技術不僅可以實現玉米高產穩產,還能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無論是在種植效益、生態效益方面還是在社會效益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在保障糧食安全、創收經濟收入、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改變。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高產種植技術也需不斷完善和發展,與智能化領域相結合,實現玉米高產的精準化、集約化種植。
參考文獻:
[1]蒙雪梅.現代農業中的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J].種子科技,2024,42(7)∶54-56.
[2]程釗.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實踐[J].河北農機,2024(7)∶109-111.
[3]蘇棟,閆國慶,趙文博,等.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探究[J].棉花科學,2024,46(2)∶34-36.
[4]宋鳳,曲嘉,王續,等.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J].種子科技,2024,42(5)∶73-75.
[5]翁黎金.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棉花科學,2023,45(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