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臭冷杉屬于珍稀樹種,其具有分布區域狹窄及種群數量相對較少的特征,同時越冬困難,不利于臭冷杉的種群擴張。要重視臭冷杉育苗技術管理,綜合河北省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系統分析,了解臭冷杉的生長特征,優化容器育苗技術。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縮短育苗周期,也可以延長造林的時間,達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容器育苗是促進臭冷杉種群數量快速增加的重要手段,文章重點分析了臭冷杉育苗技術,探究了臭冷杉的保護措施及關鍵技術手段。
關鍵詞:臭冷杉;育苗技術;造林
臭冷杉屬于陰性植物,其具有較強的耐陰性特征,可以與針葉、闊葉樹種混合生長。但是臭冷杉的根系相對較淺,對于排水、立地條件要求嚴格,整體上來說臭冷杉個體數量不多,屬于瀕危樹種。重視臭冷杉育苗技術及保護措施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臭冷杉的種群數量。
1 臭冷杉育苗技術及保護重要性
臭冷杉主要分布在小五臺山區域的金河溝林區,海拔高度為1200~2100米。臭冷杉主要生長在寒濕山地的陰坡棕壤土中,同時與云杉、落葉松或樺樹混生[1]。
小五臺山區域中的臭冷杉數量相對較多,同時也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臭冷杉是松科冷杉屬常綠喬木,也是重要的保護植物。臭冷杉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凈化空氣,也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而臭冷杉的分泌物具有殺菌作用,可以充分維持生態平衡。
2 臭冷杉育苗技術
2.1種子采集
臭冷杉種子主要在每年的十月上旬左右成熟。在種子選擇過程中,重點采集植株生長狀態良好、沒有出現病蟲害的成年臭冷杉。采集中主要通過人工攀爬或者相關技術手段進行處理。采集后的果實要暴曬10天,適時翻動,種子可以自行脫落。晾曬之后及時去除雜質,獲得種子,將獲得的種子放在陰涼強干燥的環境中進行集中存儲。
2.2選地與做床
選擇背風、陽光充足且地勢平坦的區域作為種植區域,要保障其具備交通便利、便于灌溉的條件。苗圃地要保障營養土料充足,做好土地清理,進行做床。
苗圃地要選擇坡度平緩且土層深厚、肥沃的區域,土壤的pH為6.0~7.0。在播種前兩個月就要做好基礎處理,深挖翻土,深度為30~40cm,并且要施足基肥。育苗主要應用高度為10cm~15cm、寬度為1.0m~1.20m的床進行處理,長度為10m,中間要預留寬度為40cm的步道[2]。
根據實際狀態進行調整,重點做好排水處理。在確定苗床后,可以用2.0%硫酸亞鐵溶液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每平方米的用量為3.0kg。如果所在區域存在較為顯著的病蟲害問題,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應用3.0~5.0g的 3.0%呋喃丹顆粒對其進行消毒。操作時要保證3.0~5.0g的 3.0%呋喃丹顆粒可以與土壤充分混合。
2.3配置營養土
臭冷杉容器中的營養土應用臭冷杉林區范圍內的下表層土及黃心土等相關物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添加一定比例的有機肥或者鋸末等進行配比,一般情況下,配置的比例分別為60%、20%、10%、10%,并且要保障混合均勻。根據生長的具體需求進行肥料的補充與添加,充分攪拌,保證混合均勻。
基肥的施加量要適宜,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比例,避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臭冷杉在生長過程中喜歡酸性土壤成分,在配置營養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添加1.0%硫酸亞鐵溶液使土壤 pH 達到 6.0。為了有效避免土壤中的病菌及蟲害等問題嚴重影響幼苗的正常生長,在營養土的配置工作完成之后,必須對其進行消毒,主要就是通過福爾馬林或者代森錳鋅、多菌靈等藥劑進行處理。噴藥后要做好營養土的覆蓋處理,持續2~3天,及時去除覆蓋物,藥味散去后則可以進行育苗作業。
2.4播種
2.4.1播種前的準備
播種通常在五月下旬到中旬左右開展,地溫要穩定在8~10℃。對于儲存的種子,播種前要晾曬2~3天,添加0.15%福爾馬林溶液對其浸泡30分鐘,再用0.5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小時,方可達到消毒的目的。
完成上述處理后,種子要密封2個小時左右,用清水沖洗,方可達到催芽的目的。一般情況下,主要利用混沙催芽方式處理臭冷杉的種子。
準備細砂土,在陽光下暴曬4小時進行消毒,做好濕度調控,消毒之后則可以根據1:2或者1:3的比例均勻混合。混合均勻之后,根據操作流程將其放入專業的催芽容器設備中,同時要做好容器的選擇,保障其具有一定的透氣性,也可以觀察種子的生長狀態。在催芽過程中重點做好溫度控制,保障溫度處于15~25℃。如果沙子過于濕潤,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晾曬或者通風處理。當35%的種子露白時,則可以進行播種。
2.4.2臭冷杉種子催芽技術
第一,混沙法催芽。混沙法催芽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整體發芽率為63%。
第二,智能化綠色催芽育種系統。目前,南京工業大學團隊研發了智能化綠色催芽育種系統,主要就是利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滅除種子上附著的微生物,達到促進種子萌發的目的。此種技術可以提高發芽率10%~15%,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苗的生長狀態。此系統在應用中主要就是利用智能化控制電壓頻率進行動態處理,根據種子的生長狀態控制參數,設置之后對種子可以實現全面管理。今后可以利用太陽能及風能等多種技術進行處理,驅動電源系統,可以對種子進行自動化分析,自動匹配最佳處理參數。
播種前要根據容器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點播作業,一般來說,每個容器中的播種數量為3~5粒,播種深度一般為0.50cm左右,播種后要覆蓋營養土,輕輕按壓,充分保障營養土與種子緊密接觸。可以用塑料薄膜覆蓋,播種后5~6天種子開始發芽,一周左右苗出齊后則要及時撤去覆蓋物。
同時,播種前用溫水浸泡種子6小時,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研究表明,應用HB、Ribav等生長調節劑溶液進行處理,可以提高臭冷杉種子的發芽率,其中HB提高了28.4%~40.8%,Ribav提高了27.2%~47.0%。在種子播種期間要重點做好溫度、水分及空氣條件的綜合控制,要保障整體環境適宜。
同時在播種過程中也可以預先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對種子進行24小時的水分灌溉,然后進行播種,這樣可以保證種子發芽均勻,預處理后的種子發芽率可達到87%。
2.5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在臭冷杉育苗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涵蓋了從播種到收獲的整個栽培過程中的各項管理,直接影響了臭冷杉育苗整體質量。在管理中要綜合溫度、環境及臭冷杉的生長需求等因素進行系統分析。
2.5.1水分管理
在臭冷杉育苗中要做好水分管理。臭冷杉屬于一種淺根型的樹種,很容易受到水分的影響。對此在灌溉中要避免出現過度灌溉的問題,這樣會導致土壤出現積水或者根部缺氧等諸多問題。雨季要做好排水處理,避免出現積水等諸多問題。
在育苗的前期及中期等階段,要“以促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逐漸增加水分量。在定植的前10~15天要合理控制水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幼苗的抗逆性[2]。
容器苗可以通過噴壺進行澆水,在出苗階段及幼苗的生長階段,苗木組織結構相對較弱,同時根系相對較少,根系相對較淺。此時要遵守少量多次的基礎性原則,每間隔2~3天噴一次水。在苗木的快速生長階段,可以適當增加噴水的量,但是要減少噴水的次數。一般來說,7天左右噴一次水。雨季要控制噴水量。
2.5.2土壤溫度控制
臭冷杉喜歡相對較為濕潤的環境,因此,在育苗階段要充分保障土壤的濕潤度,在播種之后的七天內,早晚都要補充水分。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澆水量,要充分保障土壤的濕潤度。臭冷杉屬于喜歡濕度、耐陰、淺根性樹種,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水分的脅迫與影響,因此溫度及降水等都是影響臭冷杉生長狀態的重要因素。在幼苗的快速生長階段,必須要保證溫度滿足要求,可以通過室內供暖等方式調控溫度,避免臭冷杉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
2.5.3光照需求
臭冷杉在早期生長階段喜歡陽光,適宜的光照可以提高其生長效率。但是在移床培育階段,全光狀態下培育兩年可以有效增強苗木的整體質量,有利于促進根系的發育。通過溫室狀態中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光照強度直接關系到幼苗在生長階段的光合特性,適宜的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臭冷杉幼苗對于光照相對較為敏感,因此在全光狀態下進行育苗容易出現日灼等問題,對此要對其進行適當的遮陰處理。相關研究表明,在生長階段85%的遮陰率最為適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控。
2.5.4苗期管理
間苗主要在臭冷杉幼苗生長到2~3片真葉的階段開展,同時要保證臭冷杉的地下部分生長側根。間苗主要就是通過人工的方式摘除弱小植株,保留健壯的臭冷杉植株。如果臭冷杉的植株數量較多,可以分兩次進行間苗。
2.5.5追肥
臭冷杉容器苗追肥過程主要就是利用噴灑液肥進行處理,在操作中要做好速度控制,保證噴灑均勻,避免液滴過大而出現燒苗等問題,并且要合理控制速度。幼苗全面追肥四次左右,八月中旬后不可追肥,方可促進苗木木質化。對于幼苗主要進行氮肥、鉀肥追肥,濃度控制在0.20%~0.40%[3]。速生階段可以適當增加一定比例的磷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混合添加一定比例的氮肥、磷肥及鉀肥。
2.6病蟲害預防
臭冷杉在苗圃階段常見的病害問題主要包括枯萎病、根腐病及頸腐病這幾種類型,這些疾病主要受到真菌的影響,預防這些疾病可以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處理過程中,主要選擇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酸性土壤進行種植,其中pH 為4.5~5.5,也可以應用蒸汽或殺菌劑等方式進行土壤消毒,一旦發現臭冷杉幼苗受到感染,可以應用波爾多液對其進行噴灑[4]。
臭冷杉苗圃常見的蟲害問題主要包括地老虎、蠐螬。若土壤的濕度相對較大,苗圃中的雜草相對較多,則容易出現蟲害等問題。在預防過程中,主要通過噴灑敵百蟲溶液的方式進行處理,同時也可以利用物理手段進行預防,對室內溫度、濕度等進行調控,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等諸多問題。
2.7監測和預警系統
重視常態化管理,結合臭冷杉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地病蟲害的特征,做好病蟲害及細菌的消毒和查殺管理,預防細菌性病蟲害的蔓延及傳播。可以通過物聯網及智能監控、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精準化管理,對病蟲害進行智能化監控,及時發現存在的病蟲害問題,實現動態預防處理。
2.8適度疏伐
臭冷杉人工種植過程中,要做好適度疏伐管控,方可有效促進臭冷杉的健康成長。結合臭冷杉的生長狀態,確定適度疏伐的目標及方案,提高林木品質,做好病蟲害的防控及處理。根據臭冷杉的具體分布狀態、生態特征、變化規律及經濟要求等確定疏伐方案,明確技術及手段,保障剩余空間可以有效滿足臭冷杉的冠層、根系發育。
通過下層疏伐及機械疏伐的方式進行處理。下層疏伐可以對中齡階段的臭冷杉進行處理,如果臭冷杉存在林分過密等問題,則可以通過此種方式進行處理。如果需要對臭冷杉的林分密度進行調控,則可以通過機械疏伐的方式進行處理。疏伐要間隔3~5年,保障臭冷杉的林分胸徑高于疏伐前,合理控制林分郁閉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保留的株數等符合要求。工作人員要做好疏伐標記處理,定期進行檢查及調整,從首次疏伐開始,每兩三年要重新檢查種植區域,保障符合疏伐要求[5]。
3.臭冷杉保護措施
臭冷杉的生長速度相對較為緩慢,不利于種群的快速擴張。因此臭冷杉種群在面對環境變化、人類干擾等諸多問題的時候,無法迅速恢復或者快速增長。整體上來說,臭冷杉的繁殖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與影響,對此,在臭冷杉的生長環境出現了變化的時候,臭冷杉則無法快速適應,這樣會減少種群的數量。同時臭冷杉的遺傳多樣性相對較低,在受到病蟲害侵蝕的時候,也會無法有效應對。為了有效分析臭冷杉的生長狀態,促進臭冷杉的種群擴張,必須要重視對于臭冷杉的保護工作。
3.1重視宣傳教育
強化宣傳教育可以提高公眾對臭冷杉的認知。通過媒體宣傳及科普展覽等諸多方式,可以有效宣傳臭冷杉的生態價值,提高臭冷杉的科研價值,提升臭冷杉的文化價值。通過宣傳教育樹立生態環保意識,有效減少臭冷杉資源受到破壞的問題出現。
3.2重視保護區建設
重視保護區的建設,通過設置防火設施、監測站點等多種方式,可以保障保護工作的穩定開展。合理規劃保護區域的范圍,利用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多種措施進行優化處理,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改善臭冷杉的生長環境。
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視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嚴控臭冷杉保護區的各種活動,有效杜絕各種違規行為,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融合現代化管理方案和先進技術手段,重視監控工作,這樣可以了解臭冷杉的生長狀態,通過數據分析及動態處理的方式有效增強保護效果。
3.3重視科研保護
重視科研保護,分析臭冷杉的生態習慣,深入分析臭冷杉的遺傳特性,則可以優化自然環境,優化生態系統。研發全新的繁育技術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影響,提高種子的成活率,拓展臭冷杉的種群范圍。
重視臭冷杉育苗技術的研究,融合現代化科技手段及管理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臭冷杉育苗成活率,拓展臭冷杉的種群范圍。臭冷杉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可以有效促進生物多樣性,具有調節氣候的功能。重視臭冷杉的育苗技術及保護探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可以有效提高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及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封瑞.臭冷杉容器育苗技術[J].山西林業,2024(5)∶34-35.
[2]劉兵.山西省臭冷杉種群現狀及保護對策研究[J].山西林業,2024(5)∶38-39,56.
[3]龐振天.秦嶺冷杉育苗造林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4,18(12)∶25-28.
[4]李侃竑,李欣育.岷江林區巴山冷杉種苗優化培育技術[J].現代園藝,2022,45(1)∶65-67.
[5]耿培芳.山西省臭冷杉種群現狀及保護措施探討[J].山西林業,2020(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