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露梅俗稱金蠟梅、金老梅等,植株大小適中、枝條優美、花葉鮮亮,是青藏高原地區具有開發價值的觀賞性植物類型。此外,金露梅的葉片、花朵等部位可以直接用來作為藥材,在古代開始中醫就開始運用金露梅給病人進行治病。本文結合金露梅生長特點進行有效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性、有效性的播種育苗技術措施,從而為推進青藏高原地區金露梅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參考與借鑒意義。
關鍵詞:青藏高原;金露梅;播種育苗;生長特點;技術要點
金露梅枝葉茂密、花朵艷麗,比較適合用來作為公園、庭院的觀賞灌木,用來做成籬笆外形非常美觀。金露梅的果實與葉片具有鞣質,可以進行提煉制作成栲膠。金露梅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廣的樹木,按集生羽狀復葉小葉數可分為5葉金露梅和7葉金露梅。金露梅在青藏高原具有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平衡性的特點。
1金露梅的生長特點
1.1金露梅的形態特征
金露梅作為落葉灌木類植物,高度在0.5~2m之間,莖干內部會出現許多分枝。小枝以紅褐色、灰褐色等顏色為主,葉片如羽毛一樣進行整齊排列。葉柄偏短,在上面存在絹毛或疏柔毛,葉片呈現出倒卵長圓形、卵狀披針形等形狀。葉片周邊平坦,葉長0.7~2cm、寬0.4~1cm,基部呈現楔形,正反兩面呈現出綠色。通常情況下,在枝葉頂部長出1朵或多朵花,花的直徑為22~30mm。花萼片呈現出卵圓形狀,副萼片呈現出倒卵狀披針形、披針形,外部疏被絹毛。金露梅的花果期為6~9月。
1.2金露梅的生長習性
金露梅植株強壯,耐干旱、喜濕潤、喜陽光,如果長期處于遮陰處生長受到制約,植株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土壤實際需求偏低,即便是在素沙土或沙壤土中均可以正常生長,比較喜歡在肥料充足的地塊生長。
2青藏高原地區金露梅播種育苗技術要點
2.1金露梅種子采集時間和種子處理
在初秋季節,金露梅種子逐漸開始成熟,需要嚴格把控好采集時間,如果采集過早種子沒有成熟,如果采集過晚種子會逐漸掉落地上。在實際開展采集工作中,要堅持輕拿輕放的基本原則,可以在地面上進行鋪設塑料薄膜,避免出現種子墜落的情況。在此以后,要及時將采集中的種子放置于容器中,搓干凈果皮并在容器中加入清水,及時剔除浮于水表面的雜物,撈出水底種子并進行晾曬處理。
在采集完種子以后要及時開展處理種子工作,用清水挑選出顆粒飽滿、外表完整的金露梅種子,為了更好提高種子的實際發芽率,可以將種子放置到積沙中進行催芽處理。此外。還要通過熱水浸泡的形式進行種子消毒工作,控制60℃水溫進行浸泡5min,從而可以取得良好的消毒成效。從播種基質消毒方式來看,最佳形式是熱炒,這樣可以大大抵抗病蟲害。
2.2金露梅的選地和整地
為了確保金露梅實現健康有序生長,開展好選地與整地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挑選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苗圃地進行種植工作。其中在秋天進行深翻處理,控制深度為25~30cm,從而可以及時消滅干凈病菌與蟲害,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1]。等到第二年春天,耙地深度為20~25cm,采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工作,按照磷酸二銨4500kg/hm2、硫酸鉀4500kg/hm2并配合甲胺磷苯基混合物2.25L/hm2進行混合配置施加肥料,從而取得良好的種植成效。
2.3金露梅的播種方法
金露梅種子細小,種植人員可以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拾取,還可以借助牙簽等工具將種子進行一粒粒黏附在牙簽上,并在上面覆蓋厚度為1cm的基質,在此之后再將少量水放入播種花盆中,但是要控制好水的實際深度,讓水慢慢浸沒金露梅種子,這也就是比較常用的盆浸法。此外,針對一些體積大的金露梅種子,可以將其直接放入基質中,科學控制好點播間距,在完成點播后要及時觀察覆蓋基質的情況,確保覆蓋厚度高于種粒2~3倍。在完成播種工作以后,可以采用花灑或噴霧器進行淋濕基質,及時觀察花盆內部的土壤狀況,如果出現土壤偏干的情況要再次進行澆灌工作,嚴格控制好水分澆灌量,避免出現沖走種子的問題。在春秋冬三個季節開展播種工作,一旦遇到極端低溫的天氣,種植人員可以采用塑料薄膜進行包裹花盆,這樣可以真正達到保溫保濕的目標。等到幼苗出土后,要選擇在上午9:00和下午15:30兩個時間段掀開薄膜,從而確保幼苗可以吸收更多的陽光,避免出現幼苗過于柔弱的情況。
2.4金露梅播種后的管理
等到金露梅幼苗長到3~4cm的時候,要及時開展間苗、補苗及定苗工作。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在下雨以后借助移苗器開展打孔移苗處理,合理控制好實際預留苗數量,在完成補苗處理以后進行水分澆灌處理。等到進入苗期生長環節,要及時開展松土除草等各項工作,特別是在每年5~6月份要及時開展追肥2~3次。其中在于夏季可以進行水分澆灌并覆蓋雜草,在春秋兩季可以開展分蘗繁殖工作,分株苗木的時候要攜帶土坨,避免直接危害到金露梅幼苗根系的發展。在根系處理環節,可以采用塑料袋或尼龍袋進行包裹處理,按照采挖與包裝同步開展的基本原則進行栽植,從而切實提高金露梅的實際成活率。等到幼苗長出針葉以后,要及時開展追肥處理,每間隔10d進行追肥,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追肥,在金露梅葉面上直接噴灑濃度為40%的硫酸銨溶液,在完成噴灑以后用清水進行沖洗干凈,避免對莖葉等部位出現灼燒情況。其中尤為關鍵的是,在進入7月以后要停止進行施加氮肥,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施加量,從而促進幼苗實現更好更快生長。
2.4.1培育金露梅實生苗
等到苗木生長到30~60cm的時候,在第2年春分來臨之際可以開展移栽處理,控制株距為20cm、行距為30cm,等到完成栽植處理以后要施加充足水分,及時開展除草、施肥等各項工作,以速效氮肥為主,在實際生長環節撒施尿素2~3次,等到2年以后就會開花結果。少數金露梅植株在適宜的土壤環境條件可以在當年就生長與開花,在培育5年以后就會結出果實。如果將金露梅苗木用于園林綠化工作,通常培育2~3年以后就可以進行定植處理。
2.4.2培育金露梅大苗
在早春時節,要針對定植苗開展澆水、除草等各項工作,及時加強施肥管理,以腐熟人糞尿肥為主要施加肥料,進行噴灑濃度為0.5%的尿素更好促進苗木的開花。等到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可以撒施化學肥料2~3次,這樣可以促進苗木花與芽更好分化與成長,同步進行加強水肥管理更好促進開花與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土壤濕度情況,其中在秋天可以進行施加有機肥或鉀肥,促進苗木朝著木質化方向發展,借助根外施肥的技術手段推進苗木健康成長。
2.5金露梅育苗過程中的整形修剪
在進行金露梅育苗過程中,為了促進苗木健康生長,要修剪出優美的外觀形狀。在具體修剪環節,要注意進行側枝短截,通過開展好短截工作來促進苗木的形狀外觀豐滿,促進更多的枝條開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未能及時開展種子采集工作,那么需要剪除苗木枝條上的殘花,一旦枝條過密需要進行開展疏枝處理。在實際培養環節,為了確保苗木生長狀況更好調節,需要針對一些長勢過旺的枝條進行適當修剪。
2.6金露梅栽植繁殖方式
每年春末秋初時期,可以采用當年生長的枝條開展扦插,如果當年生長的枝條無法滿足實際栽植需求,可以采用上一年生長的枝條進行扦插。在栽植過程中,要充分應用好營養土、河沙等,在進行具體使用前可以用清水進行反復沖洗,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在剪下枝條以后,保留整體粗壯部位,每段長度5~15cm,保留3個以上葉節。特別是春天季節溫度回暖,種植人員可以選擇粗壯的枝條作為插穗,保留葉節3個以上,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金露梅的栽植效率及繁殖方法[2]。
2.7金露梅嫩枝扦插技術
2.7.1金露梅扦插前準備
在開展金露梅幼苗扦插過程中,要進行育苗地的科學選擇,及時做好整地處理。在選擇嫩枝扦插環節,要充分考慮到金露梅的實際生長特點,科學選擇地勢平坦、灌溉良好的培育地塊,還要注重土質的疏松與肥沃。等到完成育苗地選擇工作以后,要清理干凈雜物、石塊等,及時進行整地處理,控制苗床長寬高比例為10∶1∶10,這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為了降低病蟲害的實際發生概率,要及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以五氯硝基苯800倍液為主。
2.7.2選擇金露梅嫩枝與剪穗
為了更好地開展金露梅嫩枝的采集工作,以5~6年的母樹作為采集樹種類型,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的實際成活率。在此過程中,如果金露梅嫩枝處于半木質化狀態,這個時期就可以在早上或晚上進行采集綠葉,如果選擇在太陽強烈的午后進行采集會出現水分流失的狀況,進而直接影響到實際成活率。在完成采集工作以后,將苗木根部直接浸泡在水中深度2~3cm,并將其放置在陰涼處,避免出現太陽光直射的問題。為了更好提高實際成活率,要將嫩枝剪成5~15cm,在每個嫩枝上保留3個以上葉節。
2.7.3金露梅扦插生根劑使用方法
在實際扦插環節,要結合金露梅的實際生長狀況科學選擇生根劑,一般可以用ABT1號生根粉100~300mg/L浸泡插穗基部3~5h以后就可以開展扦插工作。
2.7.4金露梅插穗后管理
在苗木生根環節,要嚴格控制栽培溫度為20~30℃,如果溫度<20℃那么生根相對困難,而且會出現生長速度緩慢的情況;如果溫度>30℃,可以采用物理降溫方式進行遮掩處理,直接為插穗工作遮蔽1/2以上的太陽光照,此外還需要及時開展噴水處理,每天操作3~5次,合理控制好溫濕度條件[3]。一旦遇到連續陰雨天氣,這個時期空氣濕度較大,則無需進行噴灑澆灌水分。在插穗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光照程度,避免直接影響到插穗的實際成活率,一旦外界溫度過高會導致蒸騰作用逐漸加強,進而影響到生根效果。在完成插根處理以后,可以通過加裝遮陽網的方式保證插穗不受到太陽光的直射。等到處于晴朗天氣的狀況下,要進行適時進行遮蓋遮陽網,及時做好生根管理工作,一般情況下扦插周期為25d左右,在此過程中及時觀察扦插苗的生長情況,控制好水分程度,確保苗床處于濕潤狀況,這樣才能促進苗木實現健康穩定成長。
2.8完成金露梅扦插工作后的管理
在完成扦插工作后,要全面加強苗床檢查工作,及時觀察遮陽網薄膜是否被蟲害咬破,檢查塑料薄膜有沒有被風吹開。在后期管理環節,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更好提高扦插苗的實際成活率,及時開展施肥、除草、灌溉等各項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光照條件。
在具體開展松土環節,要避免出現傷害苗木根部的情況。金露梅具備較強的耐干旱特點,作為灌木樹種類型之一,在生長初期對干旱比較敏感,要及時做好水分澆灌工作,確保苗床沒有積水情況,推進金露梅幼苗實現更好生長。一般情況下,每半個月進行1次施肥,按照150kg/667m2硝銨的標準進行施加,在生根期間要及時進行噴灑多菌靈溶液的葉面肥料。在進入冬季以前,要及時做好土壤封凍期間的灌溉工作,保障苗木可以安全越冬,還要禁止外來人員進行踐踏苗床。等到進入第二年春季,要及時開展好培土工作,避免出現凍害威脅,這樣可以發揮增溫作用。
2.9金露梅病蟲害防治方法
2.9.1金露梅白粉病的發生特點與防治
在實際開展金露梅種植過程中,白粉病作為常見病害類型,一旦染病以后會出現葉片枯焦、彎曲等情況,進而影響到實際開花情況,大大影響到苗木的觀賞價值。其中嫩葉在染病以后會直接出現葉片卷曲或皺縮等情況,少數葉片會直接變成紫紅色,一些老葉會呈現出圓形水漬狀的褪綠病斑,這與健康葉片并未出現明顯的界限差距,從而在葉片背面出現白色病斑,最為嚴重狀況下會導致葉片出現枯萎脫落情況。一般情況下,處于溫暖、干燥環境條件下容易誘發白粉病,加上氮肥施加過量也會大大增加發病概率。如果通風不良、管理不當等均會增加發病情況,進而直接影響到植株的抗病害水平。在具體防治環節,主要采用以下幾類措施。在金露梅幼苗還未發芽前期,可以進行噴灑石硫合劑噴灑3~4次,這樣可以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在實際生長環節,可以進行交替噴灑百菌清或者多菌靈等,每間隔1周進行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在出現病害威脅以后要及時開展防治工作,采用濃度為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進行噴灑,或者采用濃度為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灑,從而可以實現白粉病的全面控制與有效防治,切實提高金露梅苗木的實際觀賞價值。
2.9.2金露梅根腐病的發生特點與防治
在金露梅處于幼苗期,一旦發生根腐病可以進行噴灑濃度為0.5%代森鋅溶液,每周進行噴灑1次,連續噴灑5~6次以后即可以大大降低根腐病的實際發病率。在進入出苗期以后,要及時采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噴施防治。
2.9.3金露梅白粉虱的危害特點與防治
白粉虱作為金露梅種植過程中常見病害類型,可以選擇噴灑濃度為10%的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濃度為10%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每間隔1周進行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有效防治。
2.9.4月季長管蚜的危害特點與防治
在金露梅種植過程中,一旦出現月季長管蚜蟲害以后,可以選擇在陽光直射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噴灑濃度為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從而實現這類蟲害的全面滅殺處理。
2.9.5古毒蛾的危害特點與防治
古毒蛾作為常見蟲害類型,在處于幼蟲階段就會嚴重危害到苗木生長情況,主要以花朵、葉子、嫩芽等部位為食,進而嚴重影響到金露梅的實際生長狀況及生長質量。在實際防治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采用引入天敵寄生蜂或鳥類等方式進行蟲害的全面捕殺,另一方面可以進行通過噴灑濃度為45%的樂斯本乳油35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在此環節要堅持適量綠色的基本原則,降低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與威脅。
3結束語
新形勢下,隨著林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在青藏高原地區開展金露梅播種育苗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具體栽植環節,要加強播種育苗工作,保護周邊生態環境,從而可以推進金露梅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其他種植人員提供更多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郭志英.金露梅栽培技術及繁殖方法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4)∶57-58.
[2]王明洪.金露梅栽培技術及繁殖方法[J].農家致富顧問,2021(16)∶145.
[3]郭志英.金露梅栽培技術及繁殖方法分析[J].種子科技,202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