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解廣州越秀公園植物資源分布狀況,采用文獻查閱結合實地調研的方法,對廣州越秀公園的植物本底資源(物種組成、生活型及優勢科屬)、種子植物科屬的地理分布及植物應用形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22科367屬502種(不含種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16科25屬44種,裸子植物6科8屬10種,被子植物100科334屬448種;(2)維管束植物的生活型以草本為主,占總數的43.82%,喬木占比28.69%,灌木占比23.71%,藤本植物占比3.78%;(3)優勢科數量占總科數的12.30%,其種類數量占總種數的47.61%,優勢科的特征較為明顯,屬的組成相對復雜多樣;(4)公園現有野生種子植物106科共10個分布區類型7個變型,342屬共12個類型10個變型,整體以熱帶、亞熱帶分布類型為主;(5)公園內的園林觀賞植物可分為林木類植物、園景樹和庭蔭樹等。基于植物資源調查結果,提出增加落葉植物的應用、引入新優園林植物和增種鄉土植物等建議,為城市公園的植物選擇及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資源;優勢科屬;地理分布;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S688;TU98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04-0068-05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4.01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lant resources in Guangzhou Yuexiu Park
WANG Zihan MA Mianying "ZHANG Deshun "LI Bingmin XIE Weiwen TAN Guangwen
(1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Guangzhou 510600,China;
2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Guangzhou Yuexiu Park, the plant background resources(species composition, life forms, and dominant families and genera),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and plant application in Guangzhou Yuexiu Park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122 families, 367 genera and 502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park (excluding subspecies), including 44 species of pteridophytes, 25 genera and 16 families, 10 species of gymnosperms, 8 genera and 6 families, and 448 species of angiosperms, 334 genera and 100 families. (2) The life types of vascular plants were mainly herbs, accounting for 43.82% of the total, trees accounted for 28.69%, shrubs accounted for 23.71%, vines accounted for 3.78%. (3) The number of dominant families accounted for 12.3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familie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accounted for 47.6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families were obviou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genera wa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diverse. (4) There were 7 variations in 10 distribution types of wild seed plants in 106 families, and 10 variations in 12 types of 342 genera, mainly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distribution types. (5) Garden ornamental plants in the park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rest plants, landscape trees, and garden shade trees.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plant resource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deciduous plants, introducing new garden plants and increasing native plant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lant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urban parks.
Keywords "plant resources; dominant family and genu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garden application
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體現,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1]。植物多樣性對城市的氣候調節、水循環以及維持城市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2]。植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越發重視,對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城市生態環境的維護與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3-4]。劉歡龍等[5]研究表明,調查的8個城市公園中植物隸屬84科195屬,月季、桂花和百日紅等植物應用較廣泛;陳林等[6]研究發現,廣州黃埔區84個城市公園被子植物數量較多,占城市公園植物總數的90%以上,按生活型分類喬木232種,草本192種,灌木178種。植物豐富程度及應用形式不僅對公園的生態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還對公眾的游園體驗具有重要影響。越秀公園作為一個綜合性公園,在綠化生態、公眾服務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文獻查閱結合實地調研的方法,對廣州越秀公園的植物本底資源、種子植物科屬的地理分布及植物應用形式進行分析,并就公園內部植物管理及應用方面提出建議,為相似地區城市公園的建設管理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基本情況
越秀公園位于廣州越秀區解放北路(113"°16' E,23"°8' N),總面積約65.397 8"hm2。公園主體越秀山是城市中軸線的起點和標志,該公園是廣州較大的綜合公園之一。越秀山為白云山余脈,該地屬于山地公園,海拔約70"m,為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季較長,原生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見樹種有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樸樹(Celtis sinensis)、樟(Camphora officinarum)、貓尾木(Markhamia stipulata)、幌傘楓(Heteropanax fragrans)和魚尾葵(Caryota maxima)等,植被外貌終年常綠。公園內部的主要景點有海員亭、孫中山紀念碑、四方炮臺、鎮海樓及五羊石像等。
1.2 研究方法
采用實地調研的方法,于2023年4—11月對研究區的植物資源進行調研勘察,現場辨別植物種類并進行拍照記錄,通過《中國植物志》[7]及苗木信息網站(https://ppbc.iplant.cn/)對植物種類、生活型進行進一步確認,并分析優勢科屬的組成以及地理分布。其中在植物的分類系統中,蕨類植物采用PPG1系統[8],裸子植物采用楊氏裸子植物分類系統[9],被子植物采用APGⅣ系統[10]。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種組成
經調查,研究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22科367屬502種(不含種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44種,隸屬16科25屬,包括三叉蕨(Tectaria subtriphylla)、地耳蕨(Tectaria zeilanica)、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和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等;裸子植物10種,隸屬6科8屬,分別為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圓柏(Juniperus chinensis)、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華南蘇鐵(Cycas rumphii)和竹柏(Nageia nagi)等;被子植物448種,隸屬100科334屬,包括黃葛樹(Ficus virens)、白蘭(Michelia × alba)、樟、榕樹(Ficus microcarpa)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整體上看,越秀公園維管束植物資源豐富,且被子植物占主體地位,裸子植物相對較少。
2.2 生活型
從維管束植物的生活型上看,共調查到喬木144種,占維管束植物總數的28.69%,包括美麗異木棉(Ceiba speciosa)、南洋杉和宮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等;灌木119種,占比23.71%,包括鷹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及變葉珊瑚花(Jatropha integerrima)等;草本220種,占比43.82%,包括花葉冷水花(Pilea cadierei)、海芋(Alocasia odora)及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等;藤本植物19種,占比3.78%,包括西番蓮(Passiflora caerulea)、麒麟葉(Epipremnum pinnatum)及首冠藤(Cheniella corymbosa)等。說明研究區以喬木和灌木植物為主,藤本植物占比較少。
2.3 優勢科屬組成
按科內種數將研究區植物122科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大科、較大科、中等科、寡種科和單種科[11],其中優勢科(大科及較大科)統計如表1所示。含20種及以上物種的科為大科,有4科93種,為禾本科(26種)、豆科(25種)、桑科(22種)和菊科(20種)。10~19種的為較大科,有11科146種,包括棕櫚科(19種)、天門冬科(19種)、大戟科(14種)及爵床科(14種)等。5~9種為中等科,包括鳳尾蕨科、竹芋科、薔薇科、紫葳科、金星蕨科和莎草科等14個科,占總科數的11.48%。2~4種為寡種科,包括水龍骨科、腎蕨科、三叉蕨科和阿福花科等46科,占總科數的37.70%。單科種共有47科,包括紫萁科、烏毛蕨科、鐵角蕨科和木賊科等,占總科數的38.52%。公園內優勢科數量占總科數的12.30%,其種類數量占總種數的47.61%。
按照屬內種數將植物屬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大屬、中等屬、寡種屬和單種屬。其中,大屬(10~19種)僅有榕屬1個,占總屬數的0.27%;中等屬(5~9種)有5個,占總屬數的1.36%,主要有鳳尾蕨屬、龍血樹屬、簕竹屬、杜英屬和大青屬等;寡種屬(2~4種)有67個,包括腎蕨屬、叉蕨屬、棕竹屬、大戟屬、蒲桃屬、冬青屬、海金沙屬和鐵線蕨屬等,占總屬數的18.26%;單種屬(1種)有294個,包括羽節紫萁屬、烏毛蕨屬、碗蕨屬、鐵角蕨屬和黑桫欏屬等,占總屬數的80.11%。園內的維管束植物有98.37%的屬所包含的種數低于4種,說明公園維管束植物屬的成分相對復雜。
2.4 種子植物科屬的地理分布
2.4.1 科的地理分布 結合對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研究結果[12-14],將公園的種子植物106科劃分為10個類型7個變型(表2),其中主要包括4個主要類型,分別為世界廣布、泛熱帶分布、熱帶及熱帶—亞熱帶分布、溫帶和亞熱帶—溫帶分布。公園分布有世界廣布(類型1)種子植物33科,包括大科與較大科的多數科,如禾本科、桑科和菊科等;泛熱帶分布(類型2及變型)種子植物39科,占總科數(不含世界分布,下同)的53.42%;熱帶及熱帶—亞熱帶分布(類型3~6"d及變型)種子植物14科,占比19.18%;溫帶、亞熱帶—溫帶分布(類型8~14及變型)種子植物16科,占比21.92%。除了4個主要類型,南半球熱帶以外間斷或星散分布出現1科,占比1.37%;熱帶非洲—熱帶美洲間斷出現3科,占比4.11%,未出現中國特有分布的科。
2.4.2 屬的地理分布 根據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類型[15],將公園內種子植物342屬的地理分布劃分為12個類型10個變型。公園內共有世界廣布型屬25個,包括假鷹爪屬、堇菜屬、飛蓬屬和茄屬等;泛熱帶分布及變型屬97個,占總屬數(不含世界分布,下同)的30.60%,包括紫金牛屬、大青屬、烏桕屬和樸屬等;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型屬44個,占比13.88%,包括雞蛋花屬、懸鈴花屬、假連翹屬和美人蕉屬等;舊世界熱帶分布及變型屬35個,占比11.05%,包括芭蕉屬、野桐屬和海桐屬等;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型屬30個,占比9.46%,包括山菅蘭屬、變葉木屬和海紅豆屬等。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及變型屬25個,占比7.89%,包括鳳凰木屬、十字爵床屬和君子蘭屬等;熱帶亞洲(印度—馬來西亞)分布及變型屬39個,占比12.30%,包括含笑屬、山茶屬和龍眼屬等。北溫帶分布型屬15個,占比4.73%,包括李屬、莢蒾屬和忍冬屬等;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型屬10個,占比3.15%,包括木棉屬、玉蘭屬和菖蒲屬等;舊世界溫帶分布及變型屬5個,占比1.58%,包括夾竹桃屬、女貞屬和萱草屬等;地中海區、西亞至中亞分布及變型屬4個,占比1.26%,包括石榴屬、木樨欖屬和燕麥草屬等;東亞分布型屬13個,占比4.10%,包括檵木屬、泡桐屬和蜘蛛抱蛋屬等(表2)。公園內種子植物具有熱帶成分的屬(類型2~7及變型)占比85.18%,說明該公園內種子植物屬的地理分布具有明顯的熱帶屬性。
2.5 植物應用形式
根據植物不同的園林應用形式,將公園內的園林觀賞植物分為林木類植物、園景樹、庭蔭樹、行道樹、地被植物及垂直綠化植物。公園內存在次生林,次生林中的大部分樹種為林木類植物,如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等,該類植物可以片植的形式形成優美的林冠線。園景樹通常樹形優美,在場地中多位于視覺中心以形成主景,如中國無憂花(Saraca dives)、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假蘋婆(Sterculia lanceolata)和鐵冬青(Ilex rotunda)等。公園內庭蔭樹以樟、榕樹、秋楓(Bischofia javanica)、烏桕(Triadica sebifera)和吊瓜樹(Kigelia africana)為主,多冠大蔭濃。園內適合作為行道樹的樹種主要有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秋楓和毛果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等,其分支點較高、樹干筆直,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公園內許多地被植物如白花燈籠(Clerodendrum fortunatum)、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花葉冷水花(Pilea cadierei)和紅尾鐵莧菜(Acalypha pendula)等,觀賞價值較高。
3 結論與展望
越秀公園維管束植物共有122科367屬502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5屬44種,裸子植物6科8屬10種,被子植物100科334屬448種。維管束植物的種數超過10種的科占總科數的12.30%,占總種數的47.61%,優勢科特征較為明顯。在地理分布中,種子植物科的地理分布為10個類型7個變型,泛熱帶分布種子植物科占總科數的53.42%,公園在植物的整體應用上具有一定的南亞熱帶特色和嶺南特征;種子植物屬的地理分布劃分為12個類型10個變型,其中具有熱帶成分的屬占總屬數的85.18%,具有明顯的熱帶屬性。公園內的植物應用類型多樣,主要有林木類植物、園景樹、庭蔭樹和行道樹等。
越秀公園的植物種類豐富,極具南亞熱帶特色,在調查中也發現了公園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整體植物季相變化單一、局部林間出現較大面積的入侵植物等。針對發現的問題,對公園景觀質量的提升提出了以下策略。(1)增加落葉植物的應用,營造豐富的季相變化。公園內植物種類豐富,多以常綠植物為主,四季林相變化不明顯,建議引入落葉植物,如復羽葉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無患子(Sapindus saponaria)和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以提升植物景觀效果。(2)引入新優園林植物,豐富植物組團景觀效果。公園內部分植物以單一植物重復出現進行植物造景,易產生審美疲勞。歐陽底梅等[16]研究發現,鐵力木(Mesua ferrea)、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和美麗決明(Senna spectabilis)等均屬于適應性強、栽培表現優良的新優園林植物,適當增加其應用可提升公園景觀效果。(3)增種鄉土植物,減少入侵植物生長空間。若入侵植物未得到及時控制,會搶占其他植物的養分,影響植物的觀賞效果。在群落中增加優勢鄉土樹種,利用其天然適應性,減少入侵植物的生長空間,提高公園的生態穩定性。(4)增種抗風樹種,減小極端天氣的影響。張德順等[17-18]研究發現,對抗風性較差的樹種進行修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風能力,園林綠化中可適當選擇抗風性較強的樹種如烏桕、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楓香樹、樟、樸樹和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等。(5)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整體觀賞效果。公園局部存在植物因養護不當而枯萎的情況,部分林緣出現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等入侵植物,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長,應提高對植物的養護管理,有效防除入侵植物,以提高其景觀性。
參考文獻
[1] 詹志偉,蘇丹華. 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河南林業科技,2020,40(1):38-39.
[2] 管斐斐. 植物多樣性對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及評價[J]. 分子植物育種,2023,21(17):5901-5905.
[3] 白潔媛,王洪成. 城市公園綠地春季花卉色彩量化及其景觀色彩美的營造[J]. 中國城市林業,2023,21(2):67-75.
[4] 鄭曉敏,黃川騰,楊眾養,等. 海口市公園綠地珍貴樹種應用與評價[J]. 中國城市林業,2023,21(5):165-170.
[5] 劉歡龍,陳玉琴. 三門峽城市公園植物物種組成分析[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4):140-146.
[6] 陳林,林玉琳. 廣州黃埔區城市公園植物多樣性調查[J]. 廣東園林,2024,46(4):88-95.
[7]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一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8] YANG Y,FERGUSON D K,LIU B,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phylogenomics of gymnosperms and a new classification[J]. Plant diversity,2022,44(4):340-350.
[9] GHAHREMANINEJAD F,NEJAD FALATOURY A. An update on the flora of Iran:Iranian angiosperm orders and families in accordance with APG IV[J]. Nova biologica reperta,2016,3(1):80-107.
[10] PPG I. A community-derived classification for extant lycophytes and ferns[J].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16,54(6):563-603.
[11] 龔圓輝,李銓年,黃久香,等. 廣東河源大桂山野生維管植物區系分析[J]. 亞熱帶植物科學,2022,51(5):380-388.
[12] 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等. 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3] 吳征鎰. 《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的修訂[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5):535-538.
[14] 高一丁. 云開山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及植物資源[D]. 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
[15] 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等. 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6] 歐陽底梅,寧祖林,彭彩霞. 華南新優園林植物[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20.
[17] 張德順,劉鳴,姚馳遠,等. 氣候變化背景下濱海地區園林樹種抗風性研究進展[J]. 風景園林,2021,28(11):68-73.
[18] 張德順,曾明璇,奉樹成,等. 我國沿海地區城市行道樹抗臺風評價與應用[J]. 中國城市林業,2022,20(5):151-156,162.
(責任編輯:吳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