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疆白山湖濕地植被調查研究

2025-03-02 00:00:00周翔王鵬王秋琰努爾買買提·艾山江
安徽農學通報 2025年4期

摘要""為了解新疆白山湖濕地的植被分布狀況,采用典型區樣方調查法對該濕地植被類型、主要植被類型特征、植物區系組成和植物分布區類型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參考《中國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類系統和原則,根據物種優勢度將研究區植被劃分為5個植被型組、5個植被型和13個群系,其中沼澤類和水生類群系最能代表該區濕地水生植物特征。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植物111種,隸屬35科81屬。按形態結構特征分類:蕨類植物占物種總數的1.8%;被子植物占比98.2%(雙子葉植物占比67.9%,單子葉植物占比32.1%)。按植物對水的適應性分類:水生植物28種,占物種總數的25.2%(其中濕生型植物占比35.7%;挺水型植物占比35.7%;沉水型植物占比25.0%;漂浮型植物占比3.6%)。植物區系分析表明單種和寡種科占優勢,科和屬的地理成分均主要表現為世界廣布。本研究為該地區濕地保護管理規劃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白山湖濕地;植被調查;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城市濕地保護

中圖分類號""Q9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04-0073-07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4.016

Investigation of wetland vegetation in Baishan Lake, Xinjiang

ZHOU Xiang WANG Peng WANG Qiuyan AYSANJIANG Nurmaimeti

1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Planning Institute, Urumqi 830011, China;

2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830011, China;

3Cele National Field Sc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Desert Grassland Ecosystem, Cele 848300,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of Baishan Lake wetland in Xinjiang, the vegetation types, main vegetation type characteristics, flora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stribution types of the wetl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ypical quadrat surve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principles of Flora of China"and Flora of Xinjiang, the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5 vegetation type groups, 5 vegetation types, and 13 groups based on the species dominance, among which swamp and aquatic groups could best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aquatic plants in this area. A total of 111 plant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 this survey, belonging to 35 families and 81 genera.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pteridophytes accounted for 1.8% of the species; angiosperms accounted for 98.2% (dicotyledonous plants accounted for 67.9%,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accounted for 32.1%). According to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s to water: aquatic plants accounted for 25.2% of the species (of which hydrophytic plants accounted for 35.7%; emergent plants accounted for 35.7%; submerged plants accounted for 25.0%; floating plants accounted for 3.6%). The analysis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monospecific and oligospecific species were dominant, and the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were mainly world wide.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lanning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in this area.

Keywords "Baishan Lake wetland;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urban wetland protection

濕地是指發育在水陸交替過渡地帶的生態系統[1],具有獨特的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特征以及景觀多功能性[2],對促進和保障生態安全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3]。受氣候變化以及人類活動干擾等因素影響,濕地總面積呈減少趨勢[4],之后隨著濕地保護措施的實施,濕地總面積呈恢復趨勢[5-6]。當前,濕地保護尤其是濕地植被保護仍然尤為重要。齊成[7]研究提出,新疆濕地資源存在退化形勢嚴峻、濕地生物多樣性本底不清等現狀,建議加強濕地保護力度。展開濕地植被調查,提高對其生境、群落結構和生態功能的認知,增強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意識,對保障濕地生態環境的健康和有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8]。諸多學者在不同地點開展了濕地植被調查研究,于振海[9]采用線路調查與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烏拉特中旗植被進行了調查,對其植被特點、植物區系及植被分布做了系統闡述;黃獻章等[10]對浙江云和梯田國家濕地公園植被進行調查,分析了濕地植被類型的組成、結構特征、分布規律和生境條件。

新疆白山湖濕地由溝渠、坑塘和沼澤等水體類型組成,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植物資源,在維持區域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11]。白山湖深居內陸,降水稀少,生態環境較為脆弱[12-13],可能面臨地表水量減少,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導致水體生物多樣性降低,水產養殖導致外來物種入侵,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導致濕地缺水干旱等問題[14-15]。本文基于典型區樣方調查法對該濕地植物種類及植被分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為該區域城市濕地保護管理規劃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基本情況

研究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分為平原農區與山地牧區兩部分,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16]。平原農區干旱少雨,光能豐富,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四季較分明,多大風、沙暴和浮塵;山地牧區地勢高峻,屬高寒氣候[11]。境內河流屬塔里木河流域,由西南山區流向東北平原[17]

白山湖濕地坐標范圍為75°56′30.39″—75°58′03.83″ E,39°09′54.60″—39°10′41.48″ N,面積101.8 hm2。濕地范圍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有草本沼澤、坑塘水面、溝渠、水澆地和喬木林等。

1.2 調查方法

采用典型區樣方調查法[18],在不同的植被型和物種群系內選取了26個植物樣地,其中落葉闊葉林面積20 m×20 m,灌叢及草本樣地面積分別為10 m×10 m和1 m×1 m;在每個喬木樣地內隨機設置3個灌木樣方和3個草本樣方,每個灌木樣地隨機設置3個草本樣方。分層調查喬木、灌木及草本,實地觀察記錄物種生境類型、生長狀況等;測量記錄喬木和灌木的多度,草本的高度及蓋度[19-20]。調查結束后及時錄入、整理和分析野外調查數據。對每個樣地分別計算喬木、灌木和草本的重要值。物種鑒定及群系命名參考《中國植被》[21]《新疆植被及其利用》[22]和《中國植物志》[23]等植被分類系統和原則,將樣地中優勢度(重要值)最大的物種作為群系的名稱。

植物群落科和屬的統計分析,對充分了解某一地區植物群落物種的組成、種間關系、生活型及生態類型等具有重要意義[24-25]。通過調查分析科、屬、種組成,了解植物區系組成。

植物分布區是指任何植物分類單位——種、屬或科的分布區域,即其分布于一定空間的總和。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的劃分參照《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26]

2 結果與分析

2.1 濕地植被類型

植被是一個地區所有植物群落的總和,其分布受空間環境影響,隨海拔、溫度和水分等因素的變化而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和地帶性。根據此次調查的物種優勢度,可將新疆白山湖濕地植被劃分為5個植被型組,5個植被型和13個群系[22-23](表1)。

2.2 主要植被類型特征

2.2.1 落葉闊葉林 植被型為溫性落葉闊葉林,主要的植物群系包括新疆楊群系、白柳群系以及新疆楊+白柳群系(表1)。

(1)新疆楊群系。新疆楊以新疆南疆較為普遍,屬中濕性樹種,抗寒性較差,喜光,不耐陰,抗大氣干旱、風和煙塵,較耐鹽堿。在調查區以純林為主,少與鉆天楊(Populus nigra"var. italica)、箭桿楊(Populus nigra"var. thevestina)混種,少量配植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白柳(Salix alba)等喬木,形成混交林帶,林下多伴生檉柳屬(Tamarix)灌木。草本層有粉綠鐵線蓮(Clematis glauca)、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駱駝刺(Alhagi camelor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刺兒菜(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等。該群系類型多以防護林帶形式分布在道路、渠系兩側或田邊。

(2)白柳群系。白柳是新疆地區主要的人工造林樹種之一,屬濕性樹種,喜光,不耐陰,耐寒,耐修剪,中等耐鹽。常單獨種植或與沙棗混交種植,林下多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和檉柳屬等灌木。草本層有蘆葦、粉綠鐵線蓮、駱駝刺、苦馬豆(Sphaerophysa salsula)、苦豆子、刺兒菜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該群系類型多數分布在灌排渠系兩側或田邊,以防護林形式整齊排列,渠系內及周邊常伴生有濕生植物。

(3)新疆楊+白柳群系。該群系多按楊多柳少的比例混交種植,還混生種植沙棗和桑(Morus alba)等喬木。林下多檉柳屬、疏花薔薇(Rosa laxa)等灌木。草本層有蘆葦、粉綠鐵線蓮和駱駝刺等。

上述3個群系在濕地范圍內均為人工栽植型落葉闊葉林。

2.2.2 灌叢 植被型為溫性落葉闊葉灌叢,主要植物群系為多枝檉柳(Tamarix ramosissima)群系。多枝檉柳是檉柳科檉柳屬灌木,對干旱荒漠環境的適應性強,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可形成喬木狀灌木,通常分布于河漫灘、河谷階地、鹽土、沙土及沙丘。該物種多分布于土壤鹽化較重的渠系兩側、坑塘水面岸邊,常與黑果枸杞、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甘草、駱駝刺、白麻(Apocynum pictum)、鹽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平車前(Plantago depress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等組成群系。該群系在濕地中部加馬鐵熱克水渠以北有大片分布(面積約1 hm2),形成連片的群落景觀。

2.2.3 草甸 植被型為低濕地草甸,主要植物群系包括拂子茅群系、牛筋草群系以及藨草(Schoenoplectus triqueter)群系等

(1)拂子茅群系。拂子茅為多年生草本,高80~150 cm,具根狀莖。喜生于平原綠洲,習見于水分條件良好的農田、地埂、河邊及山地,土壤常輕度至中度鹽漬化,是組成平原草甸和山地河谷草甸的建群種,常與花花柴、鹽角草、平車前和蒲公英等組成群系。該群系在低濕地內有片狀分布。

(2)牛筋草群系。牛筋草為一年生草本,根系發達,稈叢生,基部傾斜,高10~90 cm,多生于荒蕪之地及道路旁。牛筋草可通過有性和無性繁殖,常以絕對優勢建立群系,有少量的黑果枸杞、蒲公英、鹽生車前(Plantago salsa)、乳苣(Lactuca tatarica)、蘆葦、芨芨草(Neotrinia splendens)、賴草(Leymus secalinus)和粗脈薹草(Carex rugulosa)等草本植物生長。該群系在路邊、渠埂上有大量片狀分布。

(3)藨草群系。藨草挺拔直立,色澤光雅潔凈,抗寒耐濕,喜生于潮濕多水之地,常于溝邊、塘邊、山谷溪畔或沼澤地成片出現藨草優勢群系。時常有少量的鹽生車前、乳苣、蘆葦、粗脈薹草、圓囊薹草(Carex orbicularis)、節節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問荊(Equisetum arvense)及褐穗莎草(Cyperus fuscus)、紅鱗扁莎(Pycreus sanguinolentus)和小花燈心草(Juncus articulatus)等濕生型植物生長。該群系在濕地區有片狀分布。

2.2.4 沼澤 植被型為沼澤,主要植物群系為蘆葦群系。蘆葦主要分布在較潮濕土壤、沼澤和泊淺水區域。群落發育良好,高度2~3 m,蓋度60%~90%,形成茂密的純群。群落組成單一,蘆葦占絕對優勢,群落邊緣伴生種有水燭(Typha angustifolia)、鳳眼蓮(Pontederia crassipes)等。

2.2.5 水生植被 植被型為水生植被,主要植物群系包括浮葉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群系、蘆葦+水燭(Typha angustifolia)群系、水燭群系、水蔥(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群系以及蓮(Nelumbo nucifera)群系等。

(1)浮葉眼子菜群系。該群系分布于低洼地小水塘內、河溝、水渠和池塘等,水體多呈微酸性或中性環境,水深10~20 cm,群落蓋度10%~15%,呈片狀分布,且占有絕對優勢。常見伴生種有蘆葦、水燭、小香蒲(Typha minima)、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a)和水麥冬(Triglochin palustris),偶見絲葉眼子菜(Stuckenia filiformi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等。

(2)蘆葦+水燭群系。蘆葦生態幅較廣,可在河邊、池沼中生長成為沼澤類型;又可在地下水位較高、水分飽和的土壤中生長成為草甸類型,于鹽漬化土壤中生長形成鹽化草甸類型,于流沙地區的沙丘間低地生長成為沙生植被的組成成分。該群系濕地內群落高度100~150 cm,下部10~50 cm部分被水淹沒,蓋度50%~90%。伴生種有小香蒲、金魚藻、絲葉眼子菜、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狐尾藻和穗狀狐尾藻等。

(3)水燭群系。水燭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生于湖泊、河流、池塘淺水處,水深達1 m或更深,沼澤、溝渠亦常見,當水體干枯時可生于濕地及地表皸裂環境。該群系呈片狀分布,蓋度50%~90%,伴生種有蘆葦、浮葉眼子菜、小香蒲、金魚藻、絲葉眼子菜、小眼子菜、狐尾藻和穗狀狐尾藻等。

(4)水蔥群系。水蔥匍匐根狀莖粗壯,有許多須根,稈圓柱狀,高1~2 m,生長在湖邊、水邊、淺水塘、沼澤地或濕地草叢中。該群系呈小片狀分布,蓋度30%~90%,伴生種有蘆葦、浮葉眼子菜、小香蒲、金魚藻、絲葉眼子菜、小眼子菜和狐尾藻等。

(5)蓮群系。蓮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縱行通氣孔道,節部縊縮;葉圓形、盾狀,直徑25~90 cm,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花瓣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該群系為人工栽培,生長于池塘,伴生種有浮萍(Lemna minor)、蘆葦、浮葉眼子菜、小香蒲、絲葉眼子菜、小眼子菜、狐尾藻和金魚藻等。

2.3 植物區系的組成

植物區系是植物科和屬的自然綜合體,可以反映植物的演化歷史、土壤和氣候條件等變化[24]。科的特征能夠體現物種間較為廣泛的親緣關系,其數量及排序可以反映某一區域優勢科的數量、種類及對植物區系組成的重要作用。屬的組成則集中體現該地區植物區系的演化歷史與地理特征。科、屬的特征是區分不同植物類群的重要標志,能夠反映植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適應性特征。

2.3.1 植物科的組成 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植物111種,隸屬35科81屬。按形態結構特征分類:蕨類植物1科1屬2種(木賊科木賊屬),占物種總數的1.8%;被子植物34科80屬109種,占比98.2%。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27科55屬74種,種數占被子植物總種數的67.9%;單子葉植物7科25屬35種,占比32.1%。按植物對水的適應性分類:水生植物28種,歸屬于14科20屬,占植物總種數的25.2%,其中濕生型植物10種,占水生植物總種數的35.7%;挺水型植物10種,占比35.7%;沉水型植物7種,占比25.0%;漂浮型植物1種,占比3.6%。區系分析表明,物種數目較少的小型科、小型屬占絕對優勢。

科按所含種數的多少依次排序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Leguminosae)、莎草科(Cyp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楊柳科(Salicaceae)、茄科(Solanaceae)、車前科(Plantagin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胡頹子科(Elaeagnaceae)、木賊科(Equisetaceae)、桑科(Moraceae)、蓼科(Polygonaceae)、莧科(Amaranthaceae)、薔薇科(Rosaceae)、檉柳科(Tamaricaceae)、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唇形科(Lamiaceae)、香蒲科(Typhaceae)、水麥冬科(Juncagin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睡蓮科(Nymphaeaceae)、金魚藻科(Ceratophyllaceae)、蒺藜科(Zygophyllaceae)、錦葵科(Malvaceae)、報春花科(Primul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蘿藦科(Asclepiad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貍藻科(Lentibulariaceae)、浮萍科(Lemnaceae)和燈心草科(Juncaceae)。

對組成植物區系的35個科按所含種數多少劃分為5個類別(表2),其中單種科有14科,寡種科19科,中型科2科,無較大型科和大型科,單種科和寡種科占優勢。從科的分級及比例上可以看出,在科水平區域植物以單種科和寡種科為區系優勢科的特征明顯。單種科和寡種科在此區域占比較大,表明植物在逐步適應嚴酷環境時只有一種或少數種能較好地生存,科內的其他種可能因無法適應環境而被淘汰。無大型科的現象說明區系內部各科之間優勢差別不明顯,植被整體多樣性程度不高,植被內部結構較為簡單。

2.3.2 植物屬的組成 由表3可知,白山湖濕地被子植物有80屬共109種。按所含種數劃分為5種類型,其中單種屬59個,寡種屬(2~5種)21個,無中型屬、較大型屬和大型屬。寡種屬中含2種以上的屬包括楊屬(Populus)(4種)、車前屬(Plantago)(4種)、眼子菜屬(Potamogeton)(4種)、藨草屬(Scirpus)(3種)和薹草屬(Carex)(3種),含2種的屬包括蓼屬(Polygonum)、藜屬(Chenopodium)、濱藜屬(Atriplex)、莧屬(Amaranthus)、堿毛茛屬(Halerpestes)、草木犀屬(Melilotus)、苜蓿屬(Medicago)、檉柳屬(Tamarix)、胡頹子屬(Elaeagnus)、狐尾藻屬(Myriophyllum)、茄屬(Solanum)、旋覆花屬(Inula)、蒲公英屬(Taraxacum)、香蒲屬(Typha)、水麥冬屬(Triglochin)和拂子茅屬(Calamagrostis)。

統計表明,該區域植被完全由單種屬和寡種屬(2~5種)組成,無中型屬、較大型屬和大型屬。從數據上看,單種屬的比例為73.8%,占絕大部分,說明該區植物整體多樣性不高。

2.4 植物分布區的類型

分布區是植物種的發生對環境的長期適應,以及許多自然因素對其影響的綜合結果。各植物可根據其地理分布劃分出分布區類型或分布型。植物區系地理成分是按照其分布區類型劃分的,植物區系分區也以此為主要依據。此外,植被的分類、區劃,綜合自然地理區劃和區域自然地理的研究等,也以植物區系的分布區類型或地理成分作為重要參考或依據[26-27]。通過對白山湖濕地植物區系科的地理成分分析,其植物區系中優勢科基本為世界廣布科,這反映出該地區氣候較嚴酷,干旱荒漠氣候使許多溫帶成分雖在該區有分布,卻難以形成優勢,而廣布性的科能以其龐大的種系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在生境惡劣地域取得優勢[28]。其次是溫帶成分,這表明盡管其所含種數相對優勢科而言不多,但在植物區系中起著重要的表征作用,反映出植物分布與地區氣候條件的一致性。如檉柳科,為該區植物區系的表征科,但僅有1屬2種,主要分布在荒漠和洪泛區,其中多枝檉柳是該區植被中的建群種或優勢種。

2.4.1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白山湖濕地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有4種[28],其中以世界廣布種占絕對優勢,占比64%,包括木賊科、毛茛科、藜科、蓼科、薔薇科、豆科、小二仙草科、金魚藻科、茄科、旋花科、車前科、菊科、眼子菜科、莎草科、禾本科和香蒲科等;溫帶分布種次之,占比16%,包括楊柳科、貍藻科和水麥冬科等;再次為古地中海種,占比12%,包括檉柳科、胡頹子科和蒺藜科等;泛熱帶分布種最少,占比8%,如夾竹桃科、蘿藦科等(圖1A)。

2.4.2 屬的地理成分分析 白山湖濕地植物共計81屬[26],可粗略劃分為5種分布區類型:世界廣布、泛熱帶分布、北極—高山、古地中海/古地中海—溫帶成分和東亞成分。代表本區植物起源和屬性的世界廣布、古地中海/古地中海—溫帶成分占比較大,分別反映了該區植物的現狀和起源。同時,北極—高山成分、泛熱帶成分和東亞成分也有零星組成,表明該區域氣候地理條件的獨特性,與北疆和我國東部地區相互區別[26]

世界廣布的屬占絕對優勢,占比58%,如木賊屬、毛茛屬、合頭草屬、藜屬、楊屬、柳屬、槐屬、狐尾藻屬、金魚藻屬、旋花屬和車前屬等;古地中海成分與溫帶成分在該區已難以劃清界限,占比16%,表明其溫帶性質和起源的特殊性。這一類型的植物也分布在中亞各部溫暖干旱荒漠/綠洲等群落中。泛熱帶分布屬排第三,占比11%,有鵝絨藤屬、苦苣菜屬等;再次為北極—高山屬,占比10%,有委陵菜屬和水麥冬屬;最少為東亞屬,占比5%(圖1B)。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典型區樣方調查法對該濕地植被類型、分布特征、植物區系組成和植物分布區類型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參考《中國植被》和《新疆植物志》等植被分類系統和原則,根據物種優勢度將研究區植被劃分為5個植被型組、5個植被型和13個群系,其中沼澤類和水生類群系最能代表該區濕地水生植物特征。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植物111種,隸屬35科81屬。按形態結構特征分類:蕨類植物占物種總數的1.8%;被子植物占比98.2%(雙子葉植物占67.9%,單子葉植物占比32.1%)。按植物對水的適應性分類:水生植物28種,占物種總數的25.2%(其中濕生型植物占比35.7%;挺水型植物占比35.7%;沉水型植物占比25.0%;漂浮型植物占比3.6%)。植物區系分析表明單種和寡種科占優勢,科和屬的地理成分均主要表現為世界廣布。

該濕地位于典型的內陸干旱荒漠綠洲地區,濕地內陸生植物組成、植被類型均有著顯著的溫帶性質和荒漠特征,與該區域的歷史起源和氣候、地理演化過程相符合。規劃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濕地植被類型較豐富,保存完好。濕地內沼生、水生濕地植被種類豐富、層次多樣、群系較復雜,能夠代表該區域濕地群落的共性,展示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度,保護現狀趨于良好。濕地水源單一,易受人類活動干擾,為避免人為干擾引起的濕地生境條件惡化,導致濕地植被由濕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發生逆向演替,應減少工農業與濕地爭水,還水于濕地,使濕地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章光新,尹雄銳,馮夏清. 濕地水文研究的若干熱點問題[J]. 濕地科學,2008,6(2):105-115.

[2] 周華榮. 干旱區濕地多功能景觀研究的意義與前景分析[J]. 干旱區地理,2005,28(1):16-20.

[3] CHEN W,CAO C X,LIU D,et al. An evaluating system for wetland ecological health:Case study on nineteen major wetland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66:1080-1088.

[4] 張慧,李智,劉光,等. 中國城市濕地研究進展[J]. 濕地科學,2016,14(1):103-107.

[5] 祝惠,武海濤,邢曉旭,等. 中國濕地保護修復成效及發展策略[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23,38(3):365-375.

[6] 齊成. 新疆濕地生態狀況分級與綜合評價[J]. 現代園藝,2022(3):16-18,20.

[7] 齊成. 新疆濕地資源現狀分析與保護管理對策[J]. 中國林業經濟,2021(5):98-100.

[8] 李亭亭,余霜敏,莫家勇,等. 亞熱帶山地泥炭蘚沼澤濕地植被調查與觀測[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3,42(5):264-269.

[9] 于振海. 烏拉特中旗植被調查與研究[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3,46(5):25-27,72.

[10] 黃獻章,葉長飛,王永標,等. 浙江云和梯田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植被調查研究[J]. 綠色科技,2018,20(18):36-38.

[11] 魏瀧,阿克陶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阿克陶縣志:1994—2015[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

[12]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管理局. 新疆土地開發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及對策研究[M]. 北京:氣象出版社,1996.

[13] 劉慧,孫思奧,方創琳,等. 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時空演化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J]. 干旱區地理,2024,47(9):1451-1461.

[14] 陳亞寧,楊青,羅毅,等. 西北干旱區水資源問題研究思考[J]. 干旱區地理,2012,35(1):1-9.

[15] 周亮. 生態環境保護下水資源的利用與水資源空間規劃設計[J]. 科技資訊,2022,20(18):125-127.

[16] 陳亞寧,李忠勤,徐建華,等. 中國西北干旱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變化及保護建議[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23,38(3):385-393.

[17] 劉圣鋒,高柏,張海陽,等.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下水水質評價及氟化物富集特征:以阿克陶縣為例[J]. 干旱區地理,2021,44(5):1261-1271.

[18] 程雷星,陳克龍,汪詩平,等. 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濕地植物多樣性[J]. 濕地科學,2013,11(4):460-465.

[19] 方精云,王襄平,沈澤昊,等.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內容、方法和技術規范[J]. 生物多樣性,2009,17(6):533-548.

[20]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21] 中國植被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被[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22] 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23]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一卷-總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4] 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新疆植物志-第一卷"[M]. 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3.

[25] 吳征鎰,周浙昆,孫舤,等. 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26] 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等. 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27] 郝靜頤,趙巍,劉瑞龍. 黃河包頭段小白河濕地植被資源調查[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8,41(4):48-52.

[28] 吳征鎰. 《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的修訂[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5):535-538.

(責任編輯:何""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21p大胆| 9啪在线视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在线97| 91久久精品国产|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无码专区第一页|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无套av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她的性爱视频| 成人国产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视频 第一页| 黄色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中国毛片网| 91久草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亚洲天堂.com|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色综合天天操| 97se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福利片| 国产97视频在线|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人妻|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色综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亚洲午夜综合网| 婷婷午夜天|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日韩中文欧美|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欧美色综合久久| 在线观看av永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