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中國是基于我的人生經歷。我的人生始于非洲,最終來到了亞洲。”今年是74 歲的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定居中國云南的第10 個年頭。2013 年卸任駐華大使后,他本有機會繼續外交生涯,但卻決定前往中國妻子的老家云南,當起了“ 農民”。2015 年,他們從北京搬到了云南,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奈斯的父親是一名比利時外交官。父親在非洲工作時,奈斯就出生在比屬剛果的開賽地區。子承父業后,奈斯先后在非洲、日本和中國工作,曾任比利時駐上海、香港總領事,2009年出任駐華大使。
“我目睹了世界發生的巨大變化。在我看來,中國對平衡地緣政治體系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國和中華文明帶來了新的靈感,中國人非常勤奮,讓整個世界體系變得更加智慧。”奈斯說,云南正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自然生態勝地,有著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建設新型生態文明的最佳地點之一。“我們需要重新建立與自然的關系,而云南完全有條件引領這一未來方向。”
年輕時,奈斯就曾嘗試過可持續農業。在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的群山之中,奈斯和妻子投身于生態農業開發。他介紹,這里原來叫老轉地,是一個有29棟房屋的廢棄村莊。他們對這里的改造也與國家鄉村振興的大政方針一脈相承,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奈斯把這里命名為卡比杉(Kabissa),主要種植玫瑰、水果、蜂蜜、中藥、核桃等經濟作物,在出售有機農產品的同時開展學習培訓。最終,夫妻倆用了10年時間,把卡比杉建成了一座生機勃勃的生態農場。
最近兩年,奈斯又創立了“ 梧桐-Acacia 國際論壇”,致力于借助中歐和各國政商學界力量,共同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雖然已離開外交領域多年,談起自己干了半輩子的“老本行”,這位前駐華大使仍然滔滔不絕。“我一直是歐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堅定倡導者,并努力推動雙方關系的發展。”奈斯說,在駐華大使任內,他對第一批在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了支持,又幫助外國公司在中國發展、取得成功,并努力促進歐中民間往來和文化交流。盡管近幾年中歐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再像他擔任大使時那樣熱絡,奈斯仍相信生態領域可以為歐洲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提供一個全新的起點——因為生態問題非常緊迫,必須開展全球合作,而歐中雙方在生態領域的合作可以為全球提供巨大動力,實現合作共贏。
奈斯說,全世界共同見證了中國崛起和發展壯大的歷程,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當前世界正面臨著生態危機、金融挑戰和“去全球化”問題,這些挑戰甚至可能引發地緣政治沖突,但由于共同面對的生態環境問題,世界各國必須攜手應對,創造共同的未來。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