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五分之一,德國亦以強大的工業基礎享譽全球多年。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德國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從農業國迅速崛起為工業強國,從煤炭到鋼鐵,從化工到電氣,各領域的工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蓬勃發展。然而,近幾年德國這一傳統優勢的衰落跡象越發明顯,大眾汽車、巴斯夫集團、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等多家工業巨頭減產、關廠、裁員,企業外遷步伐加快,本國凈投資額連年為負值……
德國工業究竟遇到了什么難題?是地緣形勢動蕩造成的一過性沖擊,還是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促使結構性問題浮出水面?德國工業模式助其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是否也為今天的困境埋下了伏筆?本期“封面話題”特邀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的三位學者撰文,就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編者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