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流行業近年迎來急速發展,危化品運輸的需求量越來越高。與危化品物流快速發展伴隨的還有層出不窮的危化品公路運輸安全事故。例如,2023年11月7日雅安油罐車爆燃事故,2020年6月13日沈海高速浙江溫嶺段液化氣槽罐車爆燃事故,2014年7月19日滬昆高速湖南邵懷段危化品車輛爆燃事故。樁樁件件反映出,危化品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帶來的將是無法承受的生命及財產損失。
根據海因里希法則,在330個類似事故中,有300件未造成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要防止重大事故發生,必須減少或消除無傷害事故。那么,這就要從日常管理中將無傷害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建立危化品承運商準入評估機制
當前,危化品銷售企業會將危化品運輸工作外包給有資質的危化品承運商。那么,在選取這些危化品承運商時就要有一個準入評估機制,從源頭把控運輸安全風險。
為此,國家和地方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體系。那么,在建立危化品承運商準入評估機制時,就要結合相關法律體系和自身特點進行定制。
危化品承運商需要擁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和含有相應危化品運輸資質的道路運輸許可證。其駕駛和押解人員需要持有符合資質的駕駛證和危化品運輸人員從業資格證,且在當地擁有危化品車輛停車場。同時,承運商需要具有良好的信譽、完善的HSE體系、高水平的管理和執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評估。
滿足資料準入要求后,承運商需要滿足硬件和人員的相關要求。危化品運輸承運商要擁有自有車輛,車輛的相關要求要滿足行業和企業的標準。例如,配備良好的導靜電拖地帶、緊急切斷閥、車載視頻監控系統和電子鉛封裝置等。危化品運輸人員要對車輛的狀況有充分了解。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考察駕駛員、押運員的安全素質和意識。例如,日常行車是否有抽煙習慣,是否了解承運危化品的性質,以及緊急狀態下壓力承受能力和應急操作能力等。通過評估的方式對危化品承運商進行初步了解,從表面上將無傷害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建立安全警示教育和車輛管理制度
危化品銷售企業始終秉持著和承運商合作共贏、共同成長的理念,不斷加強承運商管理,推進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同時,危化品銷售企業推行了危化品承運商安全警示教育培訓制度和動態管理機制。
危化品銷售企業履行作為裝貨人和托運人的職責,應對承運商的駕駛員和押運員進行場站安全管理、裝卸順序、日常運輸安全等不同主題的安全警示教育。危化品銷售企業制定的相關操作流程,從多方面、全角度避免了全流程的安全風險。所以,需要通過教育和考核的方式使駕駛員和押運員充分了解全流程步驟和要求。相關人員在學習完成后,應持有企業內部認可的駕押人員準許操作證和車輛入庫許可證。
為了鞏固承運商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危化品銷售企業應每月召開對承運商全體人員的月度安全教育培訓,不斷重復安全管理要求。同時,根據節假日和季節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升安全管理要求,以確保承運商在HSE的行動和理念上不低于企業要求的標準。
危化品銷售企業應推動承運商主動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斷提高HSE管理水平;應聯合承運商對可預見的異常和緊急情況制定應急響應計劃,通過演練不斷加深承運商從業人員對待緊急情況的肌肉記憶,以練代戰;通過演習檢驗預案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在危急時刻承運商能夠具有良好的應急處置能力。
除了承運商自己的安全檢查外,企業每月應對運輸車輛進行安全檢查。一線員工應充分發揮現場管理優勢,進行不定期、大頻次的現場抽查。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危化品銷售企業要對危化品承運商的從業人員資質和車輛情況進行檢查,特別是罐車導靜電接地設備、車輛輪胎、緊急切斷閥、車載應急物資的配備等方面。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問題,承運商要當場整改;對于現場發現的重大隱患問題或無法立即整改的問題,承運商要下發問題整改通知書,要求其在規定日期內整改。未整改完成前,車輛無法繼續執行現有業務。危化品銷售企業要根據問題的嚴重性對承運商做出相應處罰,從而再次提高承運商對HSE管理的認知和能力。
建立運輸過程中的監控管理
承運商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駕駛員和押運人員的行為因素。運輸環境的變化是不可控的,但人的行為是可控的。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危化品運輸車輛需要安裝定位和車載視頻監控,以確保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的實時監控。基于視頻監控和定位系統,危化品銷售企業又升級了主動安全系統,并加裝電子鉛封系統,有效保證了運輸途中的監控和數質量管理。
主動安全系統是通過AI模型分析,捕捉駕駛員在駕駛時的各種行為,通過分析這些行為來判定駕駛時是否存在異常行為。發現異常行為后,主動安全系統會向企業和承運商管理人員發出報警。企業和承運商會及時核實處理,降低人的因素產生的運輸風險。
危化品銷售企業要設置專門的視頻監控巡查人員,循環對運輸過程中的人員行為、人員狀態、運輸環境進行監控,極大減少駕駛員的不良駕駛行為,避免人員疲勞駕駛,有效提醒運輸過程中的風險,降低運輸過程中的傷害,履行裝貨人、托運人的職責。
作者單位為中國石化安徽宣城石油分公司
責任編輯:曲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