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0日至11日,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500名參會者。本次峰會旨在加強國際社會的行動力,探討人工智能的應用和全球治理問題。
當前,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從分析式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持續迭代升級,以Open AI、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驚艷世界。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未來,優化政策環境,豐富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創新,將持續賦能人們的生產生活。
國際社會應推動人工智能普惠發展,讓各國共享智能紅利。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堅持開放包容原則。事實證明,個別國家可以限制芯片出口,但限制不了創新。企圖壟斷人工智能發展優勢,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阻撓他國人工智能發展是行不通的。發展人工智能還要警惕智能鴻溝和數字鴻溝疊加,避免進一步加劇各國間發展的不平衡。中方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普惠發展,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主張開源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人工智能服務的可及性,實現世界共享智能紅利。
國際社會應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精神,攜手推進人工智能治理。人工智能的發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對法律規范、道德倫理、公共治理、國際關系等造成沖擊,甚至存在“人工智能失控”的擔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觀點頗具代表性——要帶著“一種緊迫感、一種全球視野和一種學習者的心態”來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本著審慎包容、堅守底線的原則,對人工智能治理進行前瞻性研究,加強國際協調,達成基本共識,制定相關法律,有利于實現人工智能良性競爭、持續發展,保障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作為世界人工智能發展大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和引領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進程。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已站在新起點上,國際社會應擯棄“小院高墻”思想,以“同球共濟”精神開啟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公平、有序發展的新篇章。
編輯 毛予菲 / 美編 苑立榮 / 編審 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