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沒猜錯,各位過年期間置辦的年貨都還沒消耗完吧。實不相瞞,今年我家剩得特別多。
事情是這樣的。“媽,今年年貨我包了!”年前,我滿臉自信地拎著大包小包踏進家門,長輩們滿眼期待地圍上來,很快,他們就失去了表情管理。“螺螄粉味的元宵?”媽媽皺起眉頭。“芥末味的夏威夷果?”奶奶戴上老花鏡研究起配料表。爺爺盯著這些莫名其妙的年貨緩緩開口:“怎么的,你有自己的親戚要串門?”我嘿嘿一笑——咱“00后”的年貨哲學就是,吃不吃無所謂,關鍵得和別人不一樣。
抽象年貨除了吃的,還有用的。今年回家,我特意在網上淘了一張個性年畫。“怎么是蛇精?!”老媽盯著年畫上的圖案,表情震驚。“這不是普通的蛇精!這是葫蘆娃里的蛇精!”我興奮地指著年畫上那張經典的妖媚臉,“你看,年年有‘蛇’,福到你家,多喜慶!”
到了初五“迎財神”那天,我們去妹妹家串門,結果我妹更超前,她買了一個電子財神爺!按下開關后,財神爺會瘋狂點頭,還能循環播放“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的音效。“姥姥,你看,財神爺在對你說‘發大財’呢!”我妹一臉驕傲。姥姥盯著那個點頭不止的塑料財神,皺眉問:“他不會累嗎?”“不會!充電5分鐘,連點24小時!”還有什么“新春水獺大禮包”,就是十幾只毛絨玩偶,從除夕排到正月十五,氣氛倒是喜慶,就是沙發上沒地兒坐人了。“免彎腰穿襪神器”本以為是孝心好物,結果爺爺擺弄了半天都沒明白該怎么用。
都說年味兒沒了,要我看那是他們沒買過抽象年貨。年味兒不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折騰點新鮮玩意兒,討論到底誰敢第一個吃變態辣的薯片嘛!當長輩們還在疑惑這屆年輕人買年貨到底圖什么的時候,我們已經舉起一袋臭豆腐味巧克力,高聲宣布:“新春氛圍組,就位!”
編輯 高塬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