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志怪集《夷堅志》里有這樣一段記載:張村有一位程法師,修煉茅山正法,為人治病驅邪。一天夜里,他從鄰村回家,忽然出現一個“黑物如鐘”,轟隆隆在路上轉著圈,似要與他打斗。黑物越逼越近,程法師知它是石精,催動“那吒(同哪吒)火球咒”。頃刻間,一個大火球從他的身后冒出。火球和黑石精打斗,許久之后,石精消失,但自此,程法師不敢夜行。
一般認為,此處的石精正是后來《封神演義》中石磯娘娘的雛形。從黑乎乎的石精,到如今《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里說著“我貌美如花,但山外有山的道理我豈能不懂”的石磯,她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元明時期,一本類似于神仙辭典的民間書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誕生。書中,石磯娘娘尚被寫作石記娘娘,但已經有了非石形態。石記娘娘是諸魔領袖,哪吒不小心用弓箭射死了她的兒子。石記興兵,找李靖交出哪吒。哪吒聽說后,用降魔杵砸死了她。這讓李靖非常生氣,也就有了后來哪吒割肉剔骨等故事。可以看出,石記娘娘雖有諸魔領袖的身份,卻是一個妥妥的“龍套”角色,和哪吒的孽緣也真正開啟。
稍晚的《封神演義》中,隨著哪吒被引入武王伐紂的故事,石磯娘娘也像一個伴生品一樣,被加了進來,并有了一個明確的身世,“乃一頑石成精,采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得道數千年,尚未成正果”。她住在骷髏山白骨洞,有兩個門人——碧云童子和彩云童子,坐騎是青鸞,武器是八卦云光帕和太阿劍。
如果你想據此確定石磯娘娘在神祇系統中的地位,那你就錯了。《封神演義》中大到女媧娘娘,小到散仙陸壓道人,騎的都是青鸞,看起來它更像是仙家的日常交通工具,沒有什么門派之分。
至于武器厲害與否,主要取決于神仙的段位高低。書中如此描寫石磯娘娘的八寶云光帕:“上面有坎、離、震、兌之寶,包羅萬象之珍。”往下一丟,就召喚出了黃金力士。黃金力士抓了李靖就到白骨洞來,但碰到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真人口中念念有詞,“此物不落,更待何時?”用手一指,帕子便掉了下來。
還有太阿劍。《戰國策》稱其“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敵即斬”,《越絕書》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是古代名劍。可以想見,明朝的通俗小說家們寫起書來,也懶得費心,從古書里扒出個名字,圖的是熱鬧奇異。《封神演義》中至少還有火靈圣母、董天君都用此劍。尤其到了大場面,太阿劍更是常常出現。看,“正東上,九華巾,水合袍,太阿劍,梅花鹿,都是道德清高奇異人;正西上,雙抓髻,蛋黃袍,古定劍,八叉鹿,盡是駕霧騰云清隱士……”

如果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的石磯娘娘是諸魔領袖,勉強算死得其所,那在《封神演義》里,她真是無辜枉死了——哪吒射死碧云童子,石磯娘娘看見箭上字號,抓來李靖。李靖不知情,石磯便放他回去查明真相。李靖帶著哪吒來請罪,結果哪吒想起“打人不過先下手”,又打得彩云童子一命將危。即使如此,石磯仍和李靖說:“不干你事,你回去罷。”如此講理,難怪明清《封神演義》配圖里的石磯娘娘多風雅清麗,宛若仙姑。值得玩味的是,待石磯娘娘和太乙真人論理時,太乙真人用九龍神火罩燒煉石磯娘娘。她現出真形,一命嗚呼!
對此,太乙真人解釋,“你乃截教,吾乃闡教”“天數已定,怎能逃躲?”這就引出一個大的背景——何為闡教、截教?何為天數?
我們熟悉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好了答案:“神佛錯出,助周者為闡教即道釋,助殷者為截教。”《封神演義》創造出一個以鴻鈞老祖為最高領袖的神祇系統,三大弟子——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分別執掌人道、闡教、截教。闡教弟子多為人在修仙,截教弟子就五花八門了,妖魔鬼怪皆可修仙。這看上去已自帶正與邪的氣息。
從這個角度理解,就能明白太乙真人所謂的“天數”了。太乙真人動手前,第一次提起兩教之分,并勸誡石磯,哪吒“輔姜子牙而滅成湯,奉的是元始掌教符命”。所以,作家、古典小說研究者李天飛提出,真正開啟闡截兩教矛盾的,是太乙真人和石磯娘娘;石磯的暗含身份是諸魔領袖,她的死簡直是命中注定。

要說一般人對石磯娘娘的印象,可能更多來自于2003年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片中,她叫囂著“我要讓邪惡充滿人間”“讓女媧做我的丫鬟”“用不了多久,這天下就是我石磯的了”,搖身一變成了大反派。
她的仙家氣派消失殆盡,居所是陰森幽暗的骷髏山白骨洞,洞內布滿嶙峋怪石與詭異綠光,還有吐著信子的蟒蛇、黑壓壓的蝙蝠。她成了實打實的“諸魔之領袖”,吃壯丁、吸龍珠、食大地之脈,為的就是顛覆天庭的統治,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黑暗統治。而她最擅長的是借刀殺人,利用申公豹、九尾狐等達成目標。
石磯娘娘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哪吒傳奇》的導演蔡志軍、陳家奇、張族權說,哪吒的定位很明確,就是要塑造一個既有中國傳統文化性格特征,又有現代時代感的卡通小英雄,拍給3.7億少年兒童看。可見,石磯娘娘形象的改編,就是要向兒童直觀地傳遞“邪不壓正”的價值觀。
有趣的是,《哪吒傳奇》里寫石磯的來源,她不再是一塊簡單的頑石,而是女媧用來撐天的擎天柱下面的石頭,后因向女媧“挑戰”被鎮壓。再后來,石磯為禍人間,女媧則多次通過神諭或化身指引哪吒對抗石磯。顯然,這部片子吸收了女媧補天的元素,讓女媧創世補天的母神形象和石磯的滅世形象形成一種天然對立。
而據《中華創世神話選注:世界萬物起源卷》記載,與“伏羲”相比,女媧別稱也很多,如“女渦”“媧皇”“皇媧”“媧皇圣母”“石磯娘娘”等。在南方某些地區的傳說中,女媧娘娘就是石磯娘娘——女媧補天煉成了一大一小兩塊石板。等補完天,她也化作一縷輕煙,隱到小石板中。一年后,小石板忽然不見了,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婦人,就是石磯娘娘。石磯娘娘在人間采藥,把醫術傳授給人們。一天,不幸的事發生了,她的大徒弟彩云童子在采藥時被哪吒用箭射死了。這一傳說,讓女媧和石磯之間更多了一種宿命的意味。
(注意,下方少量劇透!)
在《哪吒2》中,導演餃子賦予了石磯娘娘前所未有的反差萌。她很霸氣,對哪吒原地放大招,“這整座山都是老娘的身體”;她很樂觀,打輸了立馬認慫,“還好剩一點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臭小子,給老娘記著!”;她很搞笑,被搖得暈頭轉向時,用軟萌的聲音說:“別搖了,要吐了!”說著吐出來一堆小石塊。
觀眾們心疼她:她明明是個沒做任何壞事的“宅女”!也理解她:她本體就是玄黃頑石,當然希望自己就是巍峨雄偉的高山。

早在影片上映前,餃子就說自己要做一部“打破成見”的電影:“對我來說最難割舍的東西,是《哪吒2》里的所有人物,他們背后都有非常豐富的人物小傳和故事,共同構成了《哪吒2》里體系龐大的世界觀。所以,每一個角色我都很在乎。”因此影片中,餃子直接借石磯之口質問哪吒:“我與你無冤無仇,你竟敢毀我法寶,傷我弟子,真是罪不容誅!”
在電影官方出版的繪本中,有一只小貓住進了石磯娘娘住的山里。魔鏡告訴她,貓咪生性膽小,她高大的樣子恐怕會嚇到它。石磯說著“本宮自有辦法”,隨后變成了頂著兩片綠葉的小石頭人,與貓咪成為好朋友。她還給貓咪起名叫“虎子”,一人一貓嬉戲為伴。一天,山里闖進一只熊,為了保護小貓咪,她恢復了巨人的原貌,嚇走了熊,卻也嚇跑了虎子。石磯娘娘又開始孤單,直到有一天,小貓來和她告別,說自己找到了媽媽,是時候說再見了。
“成魔”幾百年,石磯娘娘終于在現代有了更豐富的細節。
心疼石磯娘娘的人,也曾為她造了個復仇的故事。《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蘇卷》就收錄了這樣一則故事:太乙真人讓哪吒把煉成石頭的石磯娘娘扔到大海里去,越遠越好。哪吒背啊背,背到東海邊的花果山上,實在走不動了,就把它扔在山上。太乙真人得知后,掐指一算:此石精命不該絕!果然,這塊石頭在花果山上受日月精華,竟成了一個石猴,得道叫孫悟空。孫悟空由石磯娘娘轉胎而來,大鬧天宮時打得哪吒吐血,原來報的是前世之仇。
石磯娘娘就是孫悟空,這么“魔性”的想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石頭成精的故事,比起其他物種成精,想象空間更窄。
志怪文化研究者盛文強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從文學敘事的功能來看,石頭即使成精,也無法像溫柔有情的花妖那樣,令人生出無限的遐想;也不像長相魅惑的狐妖,突然就化作狐臉人身,驚險刺激得如云巔直墜冰淵。石頭的神性最典型的體現是對抗時間,漢武帝想長生不老,就“接露水,拌著玉石屑飲用”。
如此說來,人們對石頭精的憐愛,也是早有根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