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物流業在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經濟的持續運轉與物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文章旨在研究物流行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選擇了涵蓋2000—2022年期間河北省經濟發展和物流業的時間序列數據,共涉及11個指標。首先運用熵值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利用線性加權法構建綜合評價指數函數,并分別測算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數據,并以此建立VAR模型。使用VAR模型進行分析,驗證結果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效應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得到確認。研究結果顯示,經濟發展是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單向原因,經濟發展對物流業具有積極長期影響,而物流業并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VAR模型;物流業;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2.024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developed very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elects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22, involving 11 indicators. Firstly,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the linear weighting method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func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data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VAR model is established.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e VAR model and the validation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Granger causality test, pulse effect analysis,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one-way reas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long-term impact 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hil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not the reas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VAR model; logistics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0 " "引 " "言
近年來,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對物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物流業已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的主要支柱產業[1]。物流業是由交通運輸、倉儲等多行業共同構成的,是近些年來新興的產業,物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行業,其社會成本由2012年的9.40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16.70萬億元。 2012年,社會物流成本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7.45%,2021年為14.60%,這十年間整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顯示出中國物流業的效益在逐步提高。探討物流行業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礎上以河北省為研究對象,得出兩者間的關系,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 " "文獻綜述
隨著物流業規模在經濟發展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許多學者都對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探討研究。在探討的過程中無論是以哪個地區為研究對象,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觀點。
首先,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物流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單向促進的作用。吳繼貴等運用1990—2011年的統計資料,從經濟和效率角度對我國的物流發展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物流規模的增大起到了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是經濟的增長卻不一定會導致物流業的發展[2]。同樣趙曉敏等以我國整體為研究對象,指出中國經濟的發達程度對物流產業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而中國的物流并未對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3]。賈海成對天津市與上海市物流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作出了探討,認為天津經濟的發展對物流業的拉動作用是顯著的,但物流行業對經濟發展影響不大;上海市的經濟發展和物流業是相互促進的關系[4]。陳梁丞以浙江省為研究對象,選取2010—2019年的數據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物流行業的發展在經濟發展之間的推動作用并不明顯,但經濟發展在促進物流行業發展方面卻發揮了很好的作用[5]。雷勛平等利用Eviews軟件進行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和GDP、物流產值格蘭因果檢驗,把經濟增長和物流業的發展看成一種單向度提升的關系,經濟增長對物流業發展的影響是顯著的[6]。劉蘭鳳等對安徽物流業與經濟發展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安徽經濟發展需求導致物流產業轉型升級,而物流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不十分顯著,這表明我省物流產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7]。
其次,還有部分學者認為物流業與經濟增長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借力1990—2015年安徽省國民經濟、物流業年度經濟數據,相關學者認為安徽省物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是互促共進的關系。通過VAR模型、Granger因果檢驗和脈沖影響來分析物流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影響,王恒認為,中國經濟增長與物流發展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脈沖效應表明經濟增長、物流發展規模與物流增加值之間是雙向互動的關系[8]。宋琪等基于VAR模型探究我國倉儲物流業的發展、貿易物流業的發展、交通運輸物流業的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倉儲業、貿易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9]。
根據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學者們大多數利用計量經濟學、DEA等方法來研究不同區域的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并且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本文選取2000—2022年的數據,從經濟發展與物流業兩個方面構建評價經濟發展與物流業的指標體系,應用線性加權法構建綜合評價指數函數。在綜合評價數據基礎上建立VAR模型,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函數以及方差分解等計量方法探究河北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2 " "指標選取與數據處理
2.1 " "指標選取
通過對參考文獻的分析及借鑒,以及結合河北省的現實情況,本文選取了GDP、固定資產投資、常住人口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進出口總額作為經濟發展指標,選取貨運量、貨物周轉量、物流業增加值、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以及物流業從業人數作為物流業指標。因此,建立河北省物流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2 " "數據來源及處理
2.2.1 " "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
本文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在探究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時需要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本文采用熵值法來確定指標權重,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之后再進行分析。原始數據矩陣為:
X=(Xij)m*n(0≤i≤m,0≤j≤n)。[10]
數據的不變價處理。本文選取的樣本區間為2000—2022年間的統計數據,數據均來自2001—2023年《河北統計年鑒》。由于數據可得性的限制,在進行數據選取時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數據來代替物流業。物價的影響會導致計算的結果不準確,因此需要對涉及價格的數據進行變價處理,將其均變為以2000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變價前的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指標數據如表2所示,河北省物流指標的數據如表3所示。
數據標準化處理:極差法是數據標準化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具體公式如下所示。將變價處理之后的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數據帶到下面的公式當中。
(1)
其中:表示基于2000年不變價的數值,表示標準化之后的數值,表示在j項指標下年度數據的最小值,表示在j項指標下年度數據的最大值。在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時,會出現某個數據標準化后變成0或1,在計算時出現極端的情況。為了消除這種影響,將最小值變為原來的0.99倍,將最大值變為原來的1.01倍,再對原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計算指標比重。
(2)
式中表示各指標每年在這23年中所占的比重。
信息熵值與信息效用的計算。
(3)
式中k為常數,,m為樣本數據總數,即為23。第j項指標信息效用值。
計算第j項指標權重:。 " " " " " (4)
根據步驟將表2河北省經濟發展數據以及表3河北省物流業發展數據分別代入上面4個式子中,得出經濟發展6個指標的權重與物流業5個指標的權重。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2.2.2 " "線性加權法構建綜合評價指數函數
綜合評價指數函數通常也可以通過加權法來建立。通過熵值法將測算出的權重結合指標極差標準差后的總數值,形成綜合評價指數函數,再通過線性加權法對其進行各自計算,方程如下所示。
根據這個式子計算出2000—2022年間經濟發展及物流業的綜合評價數據。在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時,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會出現異方差的現象,為了消除這種影響,本文計劃用取對數的形式來表示,將經濟指標與物流指標分別表示為LnG與LnW。
3 " "實證分析
3.1 " "單位根檢驗
偽回歸的問題在時間序列的VAR模型中是非常常見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對時間序列模型進行平穩性檢驗。首先,就要進行單位根的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方法對LnG與LnW的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中可以看出,LnG進行單位根檢驗后的P=0.000 1lt;0.05,該序列是平穩的;LnW單位根檢驗之后的P值小于0.05,表明該序列也是平穩的,這兩個序列都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因此,結果表明LnG與LnW同屬于平穩序列,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3.2 " "確定VAR模型滯后期以及穩定性檢驗
確定模型滯后期是建立VAR模型的關鍵步驟,在進行滯后期的確定時既需要有足夠的自由度,又要有足夠的滯后項。在對滯后期進行選擇時,本文采用AIC等最小法。滯后期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6中可知,模型的滯后階數為3時,AIC等的值最小,可建立VAR(3)模型,結果如下。
LnG=-1.302 5*LnG(-1)-0.982 5*LnG(-2)-0.700 2*LnG(-3)+0.607 8
LnW(-1)+0.211 2*LnW(-2)+0.159 7*LnW(-3)-0.021 3
LnW =-0.386 4 *LnG(-1)+ 0.293 5*LnG(-2)+0.069 9*LnG(-3)+0.209 6
*LnW(-1)-0.108 8 *LnW(-2)-0.231 3 *LnW(-3)-0.012 4。
如果要進行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就必須保證VAR模型的穩定性。因此需要對VAR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由圖1可知,該模型的6個特征根倒數的模均在單位圓內,說明該模型是穩定的,可以進行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
3.3 " "Granger因果檢驗
通過Eviews12.0軟件對模型進行因果檢驗,判斷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具體結果如表7所示。
從表7中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河北省經濟發展是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原因,而物流業發展不是經濟發展的原因。所以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發展有促進作用,而物流業對經濟發展沒有促進作用。
3.4 " "脈沖響應分析
對模型進行脈沖響應分析是為了更好地探究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關系。格蘭杰因果檢驗反映的是兩者之間的靜態關系,脈沖響應分析則可以探究兩者之間的動態關系,由于格蘭杰因果檢驗反映出經濟發展是物流發展的格蘭杰原因,因此為進一步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利用Eviews軟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礎上,判斷滯后期之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進行脈沖響應的分析。脈沖結果如圖2所示。
圖2橫軸表示滯后期,縱軸表示響應程度,實線表示脈沖響應函數,虛線表示正負2倍標準差的置信區間。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經濟發展給物流業一個沖擊之后,物流業立馬就有正向反應,并在第一期的時候達到最大值0.182。在第二期受到的沖擊明顯比第一期弱,但在第五期受到的沖擊比第二期強,但是弱于第一期,第八期之后物流業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逐漸減弱。第二期之后物流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不穩定,但總體上是正向的,說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有長期影響。
3.5 " "方差分解
在對模型進行脈沖響應分析之后就要進行方差分解,這一步的目的是研究經濟發展與物流業之間是由于自身因素的沖擊造成的影響更大還是受到對方的影響更大,為證實兩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由格蘭杰因果檢驗可知,LnG是LnW的單向格蘭杰原因,因此本文選擇的滯后期為20期,僅對LnW進行方差分解,結果如表8所示。
結果表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的貢獻率剛開始為19.40%,但隨著時期的增加LnG對LnW的貢獻率逐漸增大,在第20期達到了90.22%,說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物流業受到自身的影響一直在降低。結果表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有促進作用,且貢獻率較大。
4 "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建立VAR模型,并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用脈沖響應分析以及方差分解來探究2000—2022年河北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第一,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我們可以得出河北省經濟發展對物流業發展有正向促進作用,而物流業發展對經濟發展沒有顯著的影響。第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的結果表明經濟發展對其有正向沖擊效果,在第二期的時候沖擊效果最強,在第20期趨于0,說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是短期影響。第三,最后一步的方差分解結果表明,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水平受自身影響較高,并且貢獻率基本保持穩定,而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較低。物流業的發展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大,而且貢獻率一直在升高,說明經濟發展對物流業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總體上,經濟發展對物流業的促進作用較大,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非常小。為了加強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根據河北省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物流業的蓬勃發展,使物流業的發展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其次,河北省物流業的發展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政府及企業需要反省自身,發現物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困境,提升河北省的物流競爭力。最后,企業可以引進相關的物流人才,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物流經驗,為提高河北省整體的物流水平做出貢獻,從而使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 葉海燕,許正松.物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以安徽省為例[J].皖西學院學報,2017,33(6):37-43.
[2] 吳繼貴,葉阿忠.中國現代物流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5):109-112.
[3] 趙曉敏,佟潔.基于VAR模型的中國物流業與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9,38(3):123-130.
[4] 賈海成.物流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關聯分析——以天津和上海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23):44-49.
[5] 陳梁丞.物流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2(5):24-26,29.
[6] 雷勛平,譚艷華,王亮,等.安徽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協整關系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3,27(2):84-88.
[7] 劉蘭鳳,吳照娣.安徽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11):41-44,32.
[8] 王恒.我國物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4):28-33.
[9] 宋琪,王寶海.基于VAR模型的物流業增加值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6(1):142-146.
[10] "石褚巍.甘肅物流業與國民經濟協同發展研究[J].甘肅科技,2017,33(1):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