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執法給予輕微違法經營主體更大的容錯空間,通過規范化、人性化的行政執法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更加健康、有序、包容的市場環境,實現了安全執法與企業發展良性互動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和事中事后監管的有關要求,著力解決基層執法中“一抓了之”“一罰了之”等問題,在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同時,北京市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各區各部門不斷創新執法手段,推行柔性執法,為經營主體減負。柔性執法給予輕微違法經營主體更大的容錯空間,通過規范化、人性化的行政執法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更加健康、有序、包容的市場環境,實現了安全執法與企業發展良性互動。
在全國文化執法系統率先開展“初違不罰”
近年來,為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積極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2021 年8 月,市文化市場執法總隊制定出臺了《北京市文化市場初次違法后果輕微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配套公布了首批20 項《初違不罰清單》。2022 年3 月,公布實施了第二批18 項《初違不罰清單》。2024 年10 月,進一步優化升級《辦法》,研究出臺了第三批15 項《初違不罰清單》。
市文化市場執法總隊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健全文化市場“剛柔并濟”的執法模式,既為解決“文化大市場與執法小隊伍”監管難題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徑,也為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文化綜合執法方面的支撐保障。《辦法》中明確適用“初違不罰”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具體情形,綜合考慮當事人主觀過錯、違法行為社會危害性、持續時間、影響范圍等因素,準確把握適用條件,嚴格依法裁量。經營主體的違法行為同時滿足首次被發現、危害后果輕微、及時改正三種要求,屬于首次輕微違法行為。與此同時,編制《不予處罰案件辦理執法指引》和《不予處罰案件移動執法終端操作指南》,第一時間組織專項培訓,將案件辦理情況納入專項監督,確保不予處罰制度風險可控、公平公正。優化制度程序設計,創設“當場初違不罰”執法程序,見一次面、辦所有事,讓相對人“少跑路”,切實做到“企業有感”。
《辦法》及兩批《初違不罰清單》實施以來,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積極推動政策落地落細,正確引導市場主體合法合規經營,激發市場活力。截至2024 年9 月,累計辦理不予處罰案件1266 件,約占同時期行政處罰案件總量的22.4%,免罰金額超過2100萬元, 惠及企業超過千家。出臺《京津冀地區文化市場初次違法后果輕微行為不予行政處罰36 條清單》,實現三地文化綜合執法“同事同標”,為進一步釋放京津冀地區文旅市場活力提供有力保障,贏得三地文化市場廣泛好評。
東城區率先發布區級 不予處罰事項總體清單
為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東城區率先在全市區級層面制定發布了《東城區營商環境領域不予行政處罰事項總體清單(1.0 版)》(以下簡稱《總體清單》),這是全市區級層面第一個涵蓋跨行業、多領域的不予處罰事項總體清單。
2024 年2 月,東城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正式上線了《總體清單》,合計收錄393 個免罰事項及其適用條件,囊括了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衛健委等15 家行政執法部門和17 個街道,既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明確的行為導向,也有效增強了執法透明度與社會參與度。據悉,該清單將隨市級有關清單調整而更新。
執法人員多措并舉推進《總體清單》有效落實,定期開展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專項檢查,提高行政執法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一是綜合運用“掃碼檢查”“雙隨機”抽查、非現場監管等方式精準捕捉違法線索,提升問題發現率,銜接日常摸排與分級分類監管,減少執法擾企,打造“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監管格局。二是大力開展法治宣傳和警示教育,強化市場主體的自律意識,營造守法經營的社會風氣。三是突出約談指導和勸導示范,向當事人指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同時協助企業制定整改方案,幫助企業糾正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包容審慎監管,對符合清單免罰慎罰適用條件的輕微違法行為及時做出不予處罰決定,切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實現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
東城區以清單為引領,認真落實免罰慎罰制度,實施柔性執法。利用免罰慎罰清單小切口,規范執法行為,既提升了包容審慎監管執法質效,又切實惠及了廣大市場經營主體。截至2024 年12 月底,東城區將1880 個企業納入白名單,月均減少現場檢查量超過1/4,做出1284 次不予處罰決定,免除罰金約2000 萬元,開展法治宣傳5360 次,形成典型案例80 個。
懷柔區柔性執法 護航企業發展、讓群眾滿意
“部分商販選擇在早市入口處擺攤設點售賣商品,而那些按時繳納攤位費的商販則對早市門口的無照商販進行投訴,要求進行行政處罰……”近日,懷柔區司法局組織開展懷柔區“創新柔性執法方式、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經驗分享會,會上,泉河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講述著轄區內綠湖早市在整治前的情況。
會議采取“分享+ 點評”的模式進行,鼓勵引導各行政執法單位創新執法方式、規范執法行為,以柔性執法護航企業發展、讓群眾滿意。為達到互學互鑒、以學促踐、示范引領的效果,前期,區司法局在全區范圍內征集了30 余個創新柔性執法的做法及案例,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包括泉河街道在內的5 家單位進行分享。
分享會上,懷柔區相關部門介紹了各自的工作經驗。區城管執法局全力打造“大數據+”智慧執法模式,通過“大數據+ 非現場”,開展精準監管,制定正面清單,實現無事不擾。區統計局將“普法+ 培訓”前置,使“執法+ 指導”并行,及時約談苗頭性問題企業,通過“教懲結合”、疏堵結合,實現源頭治理。區生態環境局堅持分類分級,推行“差異化”執法, 組建“環評服務專班”,常態化開展入企現場幫扶,助企紓困。泉河街道針對早市亂象問題,統籌環境治理、群眾增收、市場繁榮等要素,以“柔性執法”釋放“剛性力量”,傳遞執法溫情。雁棲鎮則是建立起多部門協同、執法聯動機制,實施“群防群治”,通過勸導+ 服務的形式,實現山區旅游沿線商戶規范經營。
懷柔區司法局負責執法協調監督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幾年,柔性執法一直是懷柔區行政執法工作的一項重點,不斷在柔性執法領域進行積極的探索實踐。各行政執法單位將繼續深化柔性執法理念,創新行政執法方式,深化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在全區營造好法治化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