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的結合,能有效提升財政透明度、預算執行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完善制度、優化審計流程、加強信息化支持和推動問責公開,可以進一步規范財政管理,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
隨著財政管理日益透明,如何優化預算的執行效率和資金使用效果成為重要任務。將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相結合,不僅能加強政府對公共資金的掌控力,還有助于提高財政管理的精確度,有效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審計側重于合規性與效果監督,預算績效管理則聚焦于目標的實現與效益的評價。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續性發展。審計關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規范性與結果,而績效管理則強調預算目標的實際達成。兩者的結合形成了更加系統化的財政監督機制,促進了公共資源的高效使用。
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的內在聯系
經濟責任審計的核心在于監督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職責,特別是對預算執行結果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這一過程除了關注資源配置的規范性外,還著重評估公共資金使用的效果與效率。預算績效管理則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強調績效評價與管理改進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審查預算執行中的問題,揭示預算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績效短板,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基礎。這些數據有助于識別資源使用中的低效領域,進而調整預算安排,優化資源配置,為預算績效管理的改進提供切實依據。
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的協同作用體現在兩者的反饋機制上。審計發現的問題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績效評價結果則為審計提供了明確的改進方向和重點領域,形成閉環管理。這種互動關系,使得審計工作不局限于監督和發現問題,能夠深入到預算管理的決策、執行和評估全過程,進一步促進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在監督方式上的差異,使兩者在財政監督中形成有效互補,共同構建全面的財政監督體系。經濟責任審計以規范性為基礎,聚焦預算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強調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其特點在于審查資金從分配到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全面評估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與使用效益。通過發現預算執行中的薄弱環節,審計能夠明確問題所在,并提出改進建議,確保預算管理的規范化和精細化。
預算績效管理則以結果為導向,注重預算資金實際使用的效果和產出價值。它通過構建科學的績效指標體系,轉變傳統單一依賴資金分配的管理方式,聚焦支出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例如,在具體項目中,預算績效管理會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并通過量化分析執行結果,評估預算是否達到了預期成效。
兩者的協同為財政監督提供了更強的針對性與系統性。預算績效管理提供的量化指標和執行成效分析,使經濟責任審計突破了單純財務數據審查的局限,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和政策效果。經濟責任審計的規范性監督,則為績效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合規保障。
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在制度建設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財政治理能力。例如,在某地政府的預算執行過程中,經濟責任審計發現某項公共建設項目符合資金使用合規性要求,但資金使用效率較低,未達預期績效目標。審計報告指出,項目管理不善導致資源浪費。這一問題促使有關部門在預算績效管理中設立更具體的績效目標,并建立更精細的績效評估體系。
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科學評估標準,使審計工作更有針對性地參與預算管理改進與優化。兩者的相互促進推動了預算管理和審計工作的規范化,提高了財政治理效能,確保了公共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合理使用。
經濟責任審計促進預算績效管理的路徑
完善的制度設計是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相互促進的重要基礎,能夠實現預算編制、執行和評價的全流程監管。審計制度需明確領導干部職責與審計范圍,覆蓋預算執行的關鍵環節,特別是資金分配、使用及結算,重點核查預算執行是否達到既定績效目標。
統一的財政數據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可推動審計成果為績效管理提供監督依據,而績效評估結果為審計方向提供優化建議。
優化審計流程是提升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協同效能的重要措施。傳統審計通常偏重預算執行后的事后審查,忽視了預算編制和中期調整的關鍵環節。而預算績效管理以全周期、全過程的目標與結果導向為核心,強調對預算全過程的監督與優化。
在預算編制階段,應強化審查機制,確保預算安排科學合理,既符合財政政策導向,也兼顧績效目標和資金使用的預期效果。通過明確績效指標與資金配置的關系,可為預算執行提供清晰的操作框架。在預算執行階段,引入實時監控和動態審計手段,可及時發現資金使用中的偏差,快速調整,避免資源浪費。
預算績效管理也因信息化的賦能而更加科學高效。現代信息平臺使財政數據的采集、整理與分析實現自動化與精細化,為決策提供實時反饋,推動預算執行目標的合理調整。通過信息化工具,績效管理部門可以實時監測資金使用效果,優化評估標準和資源配置,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更加合理。
有效提升財政透明度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預算管理與審計提供了智能化支持。大數據工具能夠高效處理龐雜信息,快速識別預算偏差和浪費,人工智能算法則通過趨勢分析與風險預警,確保及時糾正問題。統一的財政數據平臺進一步實現了審計與績效管理的協作,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提升預算執行質量,促進財政管理向智能化、現代化方向轉型,推動預算管理與評估更加高效有序。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為預算管理與審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大數據技術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迅速從海量的財政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預算編制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例如,通過分析歷史財政收支數據、宏觀經濟指標以及社會經濟活動數據,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未來的財政收支趨勢,從而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大數據還能實時監控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偏差和問題,如資金的超支、挪用等,為審計提供實時、動態的監督依據,確保預算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高效配置。
人工智能技術則通過其先進的算法和模型,為預算管理與審計提供了智能化的分析和決策支持。人工智能可以對財政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模式識別,發現數據背后的規律和趨勢,為預算管理提供更加精準的預測和建議。例如,在預算績效管理中,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分析不同項目的績效數據,自動評估項目的績效水平,識別出績效不佳的項目,并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風險預警模型,實時監測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如資金使用風險、項目進度風險等,及時發出預警,提醒相關部門采取措施防范風險,確保預算執行的順利進行。
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績效管理的結合,能有效提升財政透明度、預算執行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完善制度、優化審計流程、加強信息化支持和推動問責公開,可以進一步規范財政管理,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未來,應繼續探索兩者協同作用,推動更科學、精細的財政管理體系建設。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