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不同于其他茶類的殺青、揉捻,制作講究自然與純粹,讓茶青在自然萎凋后晾曬至七八成干,再以文火慢烘,成就其清雅本色。秀美的福建,多彩的云南,都有白茶的身影??赡阒罒崆榈暮D弦灿邪撞鑶幔坑绕涫黔傊凶陨骋粠?,白茶不僅生根發芽,更在黎族文化的滋養下,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壹 白茶之初,黎藥之源
位于海南中部的白沙黎族自治縣,是中國茶葉版圖的最南端之一,70萬年前隕石的撞擊,為白沙留下了獨特的土壤與生態環境,云霧繚繞間,茶樹悠然生長。
黎族先民自古以來就有愛喝野生茶、大葉茶的習慣。1882年,美國人香便文到海南徒步考察,他在《海南紀行》記載道:“當地野生的茶樹混雜在其他灌木叢中,被灌木白色的花兒覆蓋著,但還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種茶樹出現在野生叢林中,足以說明它是本地原生的(indigenous)。當地人將其葉子采摘后曬干,帶到集市出售,數量并不多,他們叫它‘黎茶,(Le tea)?!碑敃r沒有制茶工藝的傳入,“黎茶”被認為是白茶的前身。
符小芳,是黎族白茶制作技藝傳承人,白茶是她童年時光中最溫暖的記憶之一。對她而言,白茶只是一種治療咽喉不適等疾病的良藥。每當家人身體不適,母親便會煮一鍋白茶,全家人每人喝一碗,病癥便隨之消散。
符小芳從小就跟隨母親符玉珍上山采茶,對白茶有著深厚的感情。山間那些茶樹挺拔而繁茂,四周被海島雨林獨有的勃勃生機所環繞。在母親的指導下,她學會了如何分辨白茶的品質,如何制茶。
曾經的黎茶,現在的白茶,一盞白茶哺育著黎民百姓,也孕育了富含特色的黎族茶文化。在刀耕火種的辛勤勞作后,一碗白茶成為黎族人解渴解乏的甘露;而當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一壺熱騰騰的白茶則是表達熱情與歡迎的最佳方式……
貳 制茶七步,守住“非遺”
隨著年歲的增長,符小芳逐漸接觸到了外界的茶文化,特別是福建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藝。她發現這與自己小時候在黎村看到的白茶制作方式異曲同工。于是,她決定回到家鄉,與母親一起復盤黎族白茶的傳統制作工藝。
由于黎族有語言無文字,符小芳花費了五六年的時間,通過村中老人的口口相傳,以及自己的科學驗證,終于將黎族大白茶的制作工藝規整起來。她深知,只有真正掌握了黎族白茶的制作工藝,才能將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它。
在這個過程中,符小芳不僅學習了福鼎白茶的制作方法,還將其與黎族傳統工藝相結合,改良了黎族白茶的制作工藝。
制作黎族白茶總共分為七個步驟。
擇日:春、夏、秋三季少雨時,深入山林尋找白茶老樹。
采摘:使用特制勾刀整枝砍下,或手摘嫩葉,放入竹簍或藤簍帶回。
分茶:區分新茶葉(嫩青色)與老茶葉,分別存放。
曬茶:將茶葉均勻鋪展于向陽處,晾曬2-3天,保持適當空隙,密度均勻,利于脫水。
篩選:晾曬后,按顏色、香氣分類,精選芽頭,剔除雜質。
驗茶:輕揉茶葉,聽其清脆聲,聞其香,確認茶葉合格。
存茶:用無花果葉包裹,稻草系緊,存入泥陶罐中,完成制作。
這種工藝既保留了白茶的自然韻味,又融入了黎族的獨特風情。
叁 黎茶韻甜,歲月醇香
在品鑒黎族大白茶時,人們會被它獨特的香甜所吸引,新鮮的茶葉被沖泡后會帶有一點奶香。
品鑒一款存放三年左右的白茶,茶葉為舒展的未壓縮的自然條形,茶湯的透亮琥珀色如同海南的熱帶陽光,溫暖而明媚。
入口清爽柔和,果香味逐漸彌漫開來,與蜜香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妙體驗。收口時的回甘更是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而白茶的香氣則隨著年份的增長而變化,茶葉內部的成分得到充分融合和轉化,呈現出藥香和如果脯、蜜糖般醇厚的滋味。入口柔順,后調綿密悠長,甜感十足。這種獨特的口感和香氣,讓人在品嘗時仿佛能感受到海南的熱帶風情和黎族人民的淳樸與熱情。
談及黎族大白茶的口感,符小芳表示,它略微偏甜,這與海南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海南的氣候溫暖濕潤,使得茶葉中的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較高,賦予了黎族大白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特別是早春茶,產量雖然低,但經過兩個月的休眠后,頭一批茶葉的品質卻極為上乘。因此,黎族白茶不僅受到茶友的喜愛,還成為許多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理想選擇。
肆 多元發展,文旅共融
黎族白茶,傳統上傳女不傳男,但在現代價值觀的影響下,正逐步向多元化傳承發展。符小芳,作為白茶文化的守護者,積極拓寬認知群體,頻繁亮相茶文化活動,熱情展現黎族白茶的魅力,并精心培育新一代傳承人。
五里路共享農莊內的符小芳黎族白茶工作室榮獲多項全國及省級榮譽,成為傳播白茶技藝與文化的前沿陣地。符小芳強化茶園管理,確保茶葉品質與產量,同時攜手科研機構,深入探索白茶的營養與健康價值,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
她創新地將白沙茶業與旅游業融合,打造了一條茶香四溢、風景如畫的文旅路線。在農莊,游客可享茶園美景,體驗炒茶工藝,品嘗黎家風味菜肴。此舉不僅提升了黎族白茶的知名度,也為海南旅游業注入新活力,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
周邊村落的女性因此獲得就業機會,生活態度與方式逐漸改變。符小芳認為,三產融合模式對村民影響深遠,游客的涌入讓村民接觸更廣闊的世界,促進個人成長與自我強大。在與外界的互動中,農民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