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碑斝『潥獾牡谝豢|寒風拂過,世間萬物都被裹上一層清冷薄紗,天地間彌漫著凜冽之氣。
節氣是時間的刻度,精準記錄著中華民族千年的生存智慧與生活哲學。
在中國人心中,它不僅是時序標記,更是連接天地、人與自然的紐帶,承載著維系家族、傳承文化的重要儀式,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民族情感。
在福州城,小寒時節被和煦陽光包裹,午間絲毫不見陰冷。一場以“小寒”為序的茶會悄然開場,沒有大肆宣發、華麗布景與喧囂聲樂,而是以古寺為界,古樹為屏,大地為依托,清風鳥鳴為樂音,展現出一盞茶的正確打開方式。
開化寺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千年歲月匆匆而過,它始終靜臥于福州西湖之畔,見證朝代更迭、人事變遷。紅墻青瓦、雕梁畫棟,每一寸磚石都鐫刻著歷史印記,每一道飛檐都訴說著往昔故事。在這古寺的清幽氛圍里,一甌茶的滋味愈發清長。
禪茶,融合禪意與茶味,是一場心靈修行。從茶葉采摘時的精心挑選,到制作過程的精細工藝,再到烹煮時對火候的精準拿捏,最后到品飲時的專注品味,每一步都蘊含著對生活的敬畏與對內心的關照。茶葉在沸水中翻滾、舒展,恰似人生在塵世歷經風雨洗禮,在磨礪中漸次釋放生命的芳醇。這場茶會,為一盞茶而來,卻又不止于喝茶。
茶會設四席,以不同方式呈現,只為讓人們在一盞茶中喝到清寧。
一席煎茶,采用古時跪坐之禮,泥爐生碳,砂銚煮水,用古雅的青花雀口瀹茶,以高足的纏枝紋青花杯飲茶。席主遵循儀軌行茶,在動靜相續的節奏里,不疾不徐地奉茶。不禁讓人憶起明代文人雅士喜在山水、雅室間,用類似煎茶之法品茗,萬般恣意皆融入茶中。
一卷紅色灑金宣紙鋪展開來,冬月臨年的喜氣撲面而來。兩席鋪設于紅色宣紙上,組成聯席置于院中主位,席主相對而坐,賓客依次入席。席主恭然行茶,賓客默然等待。沒有任何外部約束,每個人卻都謙恭有禮。
聯席的主泡茶是普洱,沒有在時間里陳化過的普洱不足以稱為普洱,沒有比老普洱更深的歲月滋味。在古寺里飲古樹陳化的普洱,更能體會時間的況味。
茶樹在叢林中,從一棵小樹歷經時間長成需仰望的大樹,不粗壯的樹干也有著幾百歲年輪。采其嫩芽制成茶,在懂茶之人手中珍藏數十年。在看似脫離生命的歲月里,茶葉卻經歷著看不見的生命奇跡。
東方智慧善于賦予生活細節意義,二十四節氣是四時之序,晨鐘暮鼓是一日之序。
鼓樓下設一席,意在一盞茶里虛擲時光。
用傳統閩式工功夫茶之法泡傳統的武夷巖茶,精煉手法泡出濃釅醇厚的茶湯,這是閩南人最好的一口心頭好。當日用此方法品飲此茶,能在一杯茶里體悟每日平淡生活的深味。歲月封存在茶的葉脈里,生活的真諦融進一盞茶中。
“一期一會”,每一次相聚都是獨一無二的緣分,如同人生中的每一段經歷,一旦錯過便不再重來。眼前的茶友、手中的茶盞、氤氬的茶香,當下的一切都是機緣巧合的饋贈。
看日光漸移、西斜而下,我們應珍惜此刻,全身心投入,感受茶的溫度與滋味,體悟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如此方能領悟“一期一會”中對生命的珍視,以及對當下的深度把握。
于寺內品茶,清幽意境令人沉醉。庭院中,楓葉尚留于枝頭,幾簇桂花初綻,桂香悄然混入茶香,絲絲縷縷,沁人心脾。耳畔,清脆鳥鳴與遠處悠悠木魚聲交織,宛如一曲空靈梵音,洗滌著心靈的塵埃。輕抿一口茶,茶湯在舌尖緩緩散開,在先苦后甜的回味里,思緒也隨之漸漸平靜。
此時,臨近不惑之年的人很難不有所感慨。人生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逝,歲月不待人,昨日的青春年少,轉眼已化作今日的兩鬢微霜。
回首往昔,有錯過的風景、未珍視的時光,心中雖有遺憾,卻不再有不甘。
我們總是在忙碌追逐,常常忽略身邊的美好與眼前的幸福。人生如茶,每一口都是當下的體驗,每一個當下都是人生的真實片段。
每一次相聚,每一個朝陽初升的清晨,每一個落葉紛飛的黃昏,都應以平和之心去品味。在無常世事里堅守內心的安寧,把握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讓生命在珍惜中綻放出旖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