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這個首次“申遺”成功的春節里,有兩股“東方神秘力量”不容忽略——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以及《哪吒之魔童鬧海》(下文稱《哪吒2》)奪下春節檔票房冠軍、刷新中國電影的全球票房紀錄。
這兩件事,一個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革新,另一個是中國古典神話故事的再造,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但在同一段重要時間里,以相似的震撼結果,驚艷世界,甚至改變全球科技和文化力量的格局——《華爾街日報》稱,中國公司DeepSeek的AI模型在性能方面已躍居全球前十,這暗示著美國政府的出口限制或許難以阻止中國AI技術的快速發展;《哪吒2》的火爆,則讓《紐約時報》發出了“誰需要好萊塢?”的詰問。
這兩件事被很多人視為“國運”的轉折點。網友將《哪吒2》在全球票房榜的爬升稱為“升國旗”,社會情緒轉向更積極振奮,資本市場一度頻傳科技股和動漫股節節高升的捷報。
拋開情緒化敘事,倘若我們理性地對這兩件互相獨立的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會發現兩個至關重要的相同點:一、DeepSeek和《哪吒2》都是各自領域里立足于自主上的創新;二、都精準地抓住了時代脈搏,走在了“出海”隊伍的前列。這兩點是互為因果也互相滲透的。
以DeepSeek作為參照,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為何《哪吒2》能收獲這場聲勢浩大的勝利。這場勝利是有三個層次的:現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
《哪吒2》的票房奇跡,源于其對中國神話的現代化重構。影片通過“逆天改命”的敘事內核,既延續了前作對個體命運抗爭的哲學思考,又以更宏大的視覺語言和情感張力,重塑了文化符號。“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轉這乾坤”的臺詞,既是對傳統神話的解構,也是對當代青年價值觀的呼應,甚至成為當代精神圖騰。
而由哪吒形象的當代重塑,也引出一場基于文化自信的覺醒。《哪吒2》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講述了一個具有共同價值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刻意迎合西方審美,而是能夠以自信的姿態,用現代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將中國的故事、中國的價值觀傳遞給全世界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