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椒江區人大常委會圍繞代表工作“四建設兩提高”目標要求,創新“一單五法”履職模式。2024年累計開展主題活動333次,收集民情民意5617條,分級分類處置意見建議4000余條,閉環破解代表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178個。
完善組織架構,強化主題活動支撐
混合編組,做到全員參與。按照“1+2+N”模式,將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和街道選民代表全員混合編入片區代表小組。
雙線聯組,發揮專業優勢。注重發揮代表行業或專業優勢,組建法制和監察司法、預算監督、教科文衛、城建環資、農業農村、社會建設等6個專業領域的專業代表小組。
專項建組,立足區域特點。立足浙江椒江經濟開發區的特點和代表工作實際需求,與海門、洪家、下陳、前所4個街道轄區代表交叉共融,建立開發區選民議事會,并根據產業特點組建醫藥健康、高端智能制造、光電產業3個專業代表小組。
繪制履職路線,抓細主題活動落實
一項任務清單,錨定活動方向。引導基層人大緊扣上級人大工作重點,結合自身工作計劃,按季度發布各代表小組活動清單,并由代表小組組長根據成員專業特長和區域特點細化分解成月度活動計劃。
片區聯系接待工作法,拓展民意觸角。創新推出“門牌碼”工作機制,將代表聯絡站碼與數字門牌系統深度融合,亮碼到群眾家門口。代表小組引導代表在片區內以“站內+站外”“固定+流動”“線上+線下”等方式開展片區活動,匯集民情民意。
領題視察調研工作法,找準實際問題。針對收集的民情民意,代表小組因地制宜選擇問題聚焦、切口較小的監督議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參加督政議事,助力問題解決。
優化解題路徑,提升主題活動質效
分類建言問政工作法,聚焦靶向發問。掃碼建言“線上問”,依托“代表接待日”等相關活動持續推廣“代表碼”和“活動碼”,推動群眾意見快速流轉、迅速交辦。閉會建議“專題問”,引導代表小組找共性、抓關鍵,聚焦河道沿岸綠化管護等方面問題,提出閉會期間代表建議34件,實現從關注“一件事”向重視“一類事”的轉變。民情專報“聚焦問”,梳理匯總民情熱點,分析形成民情專報,交區委、區政府,2024年共收集民情民意6076條。
專項聯商督辦工作法,豐富解題方法。對代表小組提出的常規意見建議,鎮(街)人大以專題議事方式督辦。對需要相關部門解決的意見建議,邀請部門進站協商督辦。對于復雜疑難問題,提交上級人大重點督辦,列入常委會年度監督計劃。
跟蹤問效檢查工作法,提升解題實效。創新組建“民情監測員”隊伍,對主題活動的實效開展集中監測或持續跟蹤監測,以監測多維化、實效化運行,了解主題活動成果在群眾中的感知度和認同度。以“成果清單回頭看”助力閉環處理,建立“一個問題建議、一個代表小組、一抓到底”的監督模式,跟蹤“成果清單”落實情況,不定期進行“回頭看”,跟蹤督辦,形成全流程閉環處理機制。 繆麗君" 郭英姿
舟山市:助推海水養殖產業提質增效
近年來,舟山市人大常委會連續3年跟蹤監督,全力助推全市海水養殖產業提質增效。
深入調研,直面海水養殖產業短板。以“主題+問題”核心業務下沉基層單元為載體,深入一線,分析梳理了8個方面63項海水養殖領域熱點難點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組織漁業部門負責人、人大代表、科研專家、養殖企業代表召開專題座談12次。近年來,共征集意見建議200余條,吸收進常委會審議意見印發市政府予以推進落實。
持續監督,助力海水養殖產業發展。舟山市人大常委會連續3年聽取和審議市政府相關報告,提出針對性審議意見并列出專項問題整改清單。積極發揮漁業領域人大代表的專業性和漁農村基層人大代表的廣泛性,提出關于加強舟山水產品品牌地理標志保護等建議。聯合輿論監督節目《陽光熱線》,邀請海洋經濟部門和代表走進直播間接聽群眾熱線。
跟蹤問效,形成意見建議辦理閉環。持續開展跟蹤監督,并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承辦單位,督促整改落實,逐步形成審議意見跟蹤督辦閉環機制。認真梳理人大代表提交的相關議案建議,全流程跟蹤落實辦理情況,并開展“回頭看”行動,督促相關部門回應代表呼聲。積極發揮人大漁農委職責,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和審議意見。 陰冠平
桐廬縣:多措并舉助力科技創新
近年來,桐廬縣人大常委會錨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不斷在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中發揮人大作用,助力塑造縣域發展新優勢。
調研走訪“見行見效”。常委會制定《關于縣域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工作方案》,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切入口,成立專項調研組,聽取縣人才辦、縣科技局等部門關于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等相關情況工作匯報,并赴街道、平臺聽取意見建議,深入頭部企業了解研發生產情況。針對調研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形成《關于我縣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調研報告。
監督執法“走深走實”。常委會健全監督工作閉環,專題聽取和審議縣政府《關于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專項工作報告》,并在印發審議意見后,適時聽取和審議意見推進落實情況。積極配合省、市人大上下聯動,同步推進科技進步“一法兩條例”執法檢查,成立由常委會主任任組長的執法檢查組,對法律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細致督查。
發動代表“群策群力”。在企業設立營商環境監測點,共計33個,聘任監督員130名,拓展延伸代表履職觸角,深入掌握企業科技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堵點和難點,共收集意見建議130余條。積極發動各鄉鎮代表小組,圍繞政策激勵、成果轉化等工作開展座談、視察等活動,并分別整理匯總形成建議清單交政府部門。 孫詩蕾
文成縣:票決選出群眾心坎上的民生實事
2025年2月,文成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票決產生了2025年文成縣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涵蓋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集中反映了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
聚焦全面提升交通服務水平。“完成農村公路提升改造30公里”等民生實事項目,聚焦緩解全縣城鄉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加速構建“外聯內暢”大格局。“新建公共充(換)電站5個”等項目,將全面緩解城縣交通壓力,為百姓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
聚焦持續改善居民生活質量。醫療服務改善相關項目已連續五年列為民生實事項目,2025年再次票決為民生實事項目。“完成縣人民醫院停機坪建設”,推出“空中120”;“新建燃氣管道13公里”;“完成農村供水工程40處”等項目,聚焦老百姓最關心的家園建設。
聚焦服務保障重點特殊群體。教育、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繼續突出“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等全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新增0—3歲嬰幼兒照護托位150個;增加養老機構床位供給、改造提升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推進縣政設施無障礙環境提升”等民生實事項目,讓縣城發展更有溫度,讓民生幸福更有質感。 夏鵬忍
越城區:工業社區代表聯絡站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紹興市越城區人大常委會以“一鎮(街)一特色”培育為抓手,積極鼓勵基層首創,率先建立工業社區代表聯絡站,全面助力工業集聚區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企業側”和“群眾側”聯動,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新機制。斗門街道馬海工業集聚區轄區11平方公里,現有18個小微園區、250余家工貿業,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越城區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推動建立工業社區代表聯絡分站和營商環境觀察點,凝聚人大代表、社區干部和重點企業、營商環境觀察員等群體力量,共同為生態環境治理出謀劃策。
堅持“清單化”和“例會化”并重,著力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多方協同、閉環監督”新格局。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方針,明確街道人大生態文明建設全年組合監督工作計劃,重點明確六方面監督內容。同時,組織街道人大工委對年度計劃推進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
堅持“代表碼”和“直播間”融合,探索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群眾點題、政府解題”新模式。組織街道人大在工業區社區聯絡站統一設置人大代表、議政會成員二維碼和馬海社區分站二維碼,累計征集大氣治理、節能減排、產業轉型升級等意見建議38條。同時,依托越城區“代表進直播間”,組織區人大代表攜手工業社區負責人,以“推進基層治理、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開展直播活動。
徐 峰
開化縣:“2+2+3”體系提升生態文明報告質效
2025年1月,開化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首次審議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2024年以來,開化縣人大常委會探索構建“2+2+3”工作體系,豐富拓展生態文明報告制度落地見效。
做到“兩個拓展”。拓展報告主體,從縣政府拓展到縣政府和縣法院、縣檢察院都要向人大作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拓展報告內容,從報告“生態環境”拓展到報告“生態環境、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六大板塊內容。
實現“兩大提升”。審議方式上實現提升,在原有“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之外,新增“縣人代會上書面審議”。審議對象上實現提升,從人大常委會委員拓展到全縣人大代表進行專題審議,并由代表對報告決議進行表決。
施行“三+監督”。實施“面上+重點”監督方式,要求縣政府每年年初向縣人大常委會作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的綜合報告外,還需書面作一個重點的專項報告,如水環境質量提升等。實施“一委+多委”剛性監督,縣政府每年年初需列出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標志性事項,縣人大常委會將重點事項列入年度監督工作計劃,由縣人大全體工委(室)協同開展監督。實施“共性+個性”監督指標體系,在緊盯全省統一的“共性指標”基礎上,加強開化“個性指標”的檢測分析。 王弘磊
武義縣熟溪街道:推動代表建議落地見效
近年來,武義縣人大常委會熟溪街道工委創新構建“六步工作法”管理體系,實現閉環處置,推動代表建議、議政會建議落地見效。
高質量提議。圍繞重大項目、環境保障等熱點、難點問題,依托“代表碼”“代表聯絡站碼”等載體,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梳理分類提出代表建議18件、議政會建議35件。
高標準交辦。系統梳理分類收集的建議,召開建議交辦會,構建“1位人大代表+1位街道科室負責人+1位村(社)干部”的“1+1+1”督辦模式。
高要求辦理。拓展“熟小溪共富智囊團”功能定位,發揮人大監督作用,通過邀請“一府一委兩院”負責人進站、組織相關部門現場視察、座談交流等形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跟蹤問效體系。截至目前,組織代表開展建議問政活動9場次,參與代表93人次,督促各職能部門高效辦理代表建議。
高頻率督查。以“一周一例會、一月一調研、一季一督辦”機制,組織代表對街道票決民生實事項目開展監督檢查,開展調研12次、監督檢查4次。
高規格評價。通過實地視察、問卷調查、滿意度測評等方式開展綜合評價。2024年度,提出的18件人大代表建議、35件議政會建議均已辦理完畢,面商率、按期答復率和代表評價滿意率均達100%。
高精度“回頭看”。依據評價結果對已辦結建議進行分類梳理,每半年開展一次代表建議、議政會建議辦理情況“回頭看”行動。 陳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