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為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師要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改變過于注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小學階段,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創新性,真正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的整體性。單元整體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宏觀視角對教學內容進行審視與整合,在確定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的同時,提高認知水平,實現知識的巧妙遷移與合理應用。基于此,本文立足新課標,詳細論述了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價值與實踐路徑,就“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展開探討。
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視角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基于對現實世界的觀察,發現事物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并從中提取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單元整體教學既重視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又關注單元整體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數學視角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情境教學、問題驅動等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以數學視角審視教學內容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好奇心、創新力與想象力的全面提升。
(二)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數學思維能夠決定學生在數學學習道路上走多遠、走多快,而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具體內容。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傳統孤立式的教學框架被打破,學生能夠從教學內容的整體出發,在把握知識聯系的同時,提高應用類比、論證推理等思維,讓學生在收獲知識、提高技能的同時,實現數學思維的優化發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學效率與成果的優化。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
新課標要求發揮數學的學科育人功效,關注于對學生數學表達潛能的挖掘,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的落實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給了學生提高數學表達能力的契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高,與教師的互動也更為頻繁,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善用數字、數學符號等進行溝通,在“對話”過程中深化學生對現實世界的理解。除此之外,單元整體教學中關于數據、公式分析等內容也是促進學生數學表達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提取大概念,整合教學思路,實現內容重組
在新課程改革縱深發展的大背景下,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已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小學數學的教育實踐中,概念是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學科內部的固定錨點,是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重要環節,為核心素養與教學內容之間搭建起橋梁。同時,在大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整合性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的重要原則與關鍵依據,單元整體教學致力于實現“去碎片化”學習。然而,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與整合后,其最終的呈現形式依然落實在“課時”上。而大概念作為一種教學樣態,能夠讓教學設計在理清單元本質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也正因如此,單元整體教學需要在提取大概念視域下展開,用大概念統領教學思路,并使其成為教學內容重組的重要依據。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以及綜合與實踐四大主題,這四大主題又包含了不同的單元內容,貫穿于不同學段展開的教學活動。提取大概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打破自然單元的思維壁壘,拓展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時的視野,讓教學思路體現出整體性。大概念的提取共有“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兩種路徑,前者基于新課標與教材設計,后者基于生活經驗與學習難點,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選擇與提取,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
分數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所面臨的重點與學生眼中的難點。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針對這一學段分數學習的要求并“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會簡單的分數大小的比較;會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與整數運算進行比較,初步了解運算的一致性”。由此可見,這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學會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并且體會整數與分數運算方面的一致性,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與數感。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一)》是學生展開分數系統化學習的“啟始課”,結合上述課程標準的分析,我們可以基本確定教學思路的設計方向。同時在解讀新課標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展開進一步分析,通過對蘇教版教材中“分數”教學內容分布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的教學重點旨在幫助學生完成數系的拓展,使其充分感受到生活中不只有整數,還有分數。通過這兩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分數的意義是分數學習的重要基礎,而作為學生系統化展開分數學習的“起始課”,我們可以將《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這一單元的大概念確定為“分數的意義”。
(二)基于課程標準,立足教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是后續教學設計的關鍵立足點,更是單元整體教學的依據。然而,在傳統教學中,單元教學目標缺乏整體性、系統性與連貫性,課時目標之間的邏輯性不強,導致學生難以構成結構性的認知網絡。為讓深度學習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在提取大概念的基礎上,教師需要以大概念為引領從單元整體出發,結合教學任務以及對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后水平的預期,明確整體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并發揮奇效。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學目標設計需要結合新課標要求、教材設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為例。首先,從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出發,通過分析學生的已有知識,我們認識到這是學生關于“數概念”的第一次拓展,也是學生的認識從整數到分數的“飛躍”。三年級學生對分數的認知起點在于“物的平均分”,并具備“整數就是單位‘1’累加”的思想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遵循承上啟下的原則,調動學生已有的實踐經驗,引導學生立足于知識基礎并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與認知。但是,由于“分數的意義”這一大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階段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注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優化教學設計。其次,從教材內容的設計出發,我們看到蘇教版教材中關于《分數的初步認識(一)》依照“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認識幾分之幾”“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分數的簡單應用與實踐”的順序展開教學活動,從認知邏輯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這一教學設計呈現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順序。最后,圍繞數學課程標準關鍵能力、思維品質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們初步確定了這一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三)立足整體發展,組織單元活動,豐富實踐契機
新課標背景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指向學生認知的整體發展,是推動深度學習的重要路徑。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以及單元整體的框架結構,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組織單元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構建認知網絡。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單元整體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將教學內容按照“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幾”“比較簡單的分數大小”“同分母分數的簡單計算”以及“分數的簡單應用”進行內容重組,并且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任務驅動以及課堂提問的優化設計來組織單元活動。下面展開舉例說明。
例如:在“認識幾分之一”的教學中,我們創設出一個“分蛋糕”的具體情境,并通過問題驅動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分得多少?”“為什么每人分得的是1/2個?”“為什么每份是整個蛋糕的1/2?”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初步認識“1/2”,為后續的教學設計奠定基礎。再比如,在“認識幾分之幾”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課堂任務,驅動學生展開學習活動——任務一: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自主選擇方式表示其中的1份或者幾份;任務二:結合任務一,理解“n/m”的含義;任務三:理解幾分之幾相當于幾個幾分之一;任務四:在學習單上創設出合適的情境,說一說此情境中分數的含義。同樣的,在后續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利用具有驅動性的問題、任務,創設出具體的教學情境,進一步幫助學生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課堂活動的豐富性,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幫助他們從整體視角把握教學內容。
(四)指向學生發展,進行多元考查,優化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教學評價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整體性不強,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既為學生的改進與反思提供方向,又能夠成為后續教學發展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需要推動評價體系的優質化與豐富化,盡可能在完善評價標準的同時落實多角度評價,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做到評價內容全面化、主體多元化、形式豐富化。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教學設計為例,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每一課時都設計出如下的“學習評價卡”(如表2所示),追蹤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狀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縱深發展的大背景下,數學學科需要在教學設計中更為強調知識與認知的整體性,也正因如此,單元整體教學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實踐中備受關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單元整體教學在培養學生數學視角、發展學生數學思維以及鍛煉學生數學語言方面具備的優勢,并通過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路徑等策略,通過提煉大概念、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組織單元活動以及優化評價體系等路徑,讓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真正發揮奇效,為小學數學課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