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主要是用水煎煮中藥材制成的藥劑,既便于中醫辨證施治,還能結合患者癥狀體現加減原則,具有療效好、制備簡便等優勢,深受患者及醫生青睞。不過,在用藥過程中,需要把握相應的注意事項。
一、中藥煎煮要點
(1)煎藥之前需要適當浸泡。如果藥材中的中藥飲片主要是全草類、葉類、莖類、花類等,浸泡時間約30分鐘;如果中藥飲片為果實類、種子、根莖、根部等,浸泡時間可延長至60分鐘。注意根據氣溫調節浸泡時間:夏季,因為溫度偏高,不宜長時間浸泡,防止藥材變質;冬季,在低溫環境下,浸泡時間可稍長。另外,要注意浸泡中藥的水不可為沸水。
(2)合理選擇煎藥器具。優先選擇砂鍋,其次選擇搪瓷、玻璃的鍋或陶器,不可選擇帶有油垢的器具或銅器、鐵器等。
(3)把握好加水量。煎藥期間,應使用無雜質的潔凈水,先在煎藥器具當中放入中藥材,之后加水。第1次煎煮時,水需沒過藥材表面3~5 cm;第2次煎煮時,沒過1~2 cm即可。
(4)把握好煎藥火候。煎藥時,通常先調至大火,待煮開之后改用小火煎煮,從而使藥液始終保持微沸狀,防止快速熬干或導致藥液溢出,也更有利于溶出藥物有效成分。
(5)控制好煎藥時間。一般來說,在藥物沸騰后,需要根據藥物類型確定繼續煎煮的時長:對于一般藥物,第一煎20~25分鐘,第二煎15分鐘左右;對于解表藥,第一煎10~20分鐘,第二煎10分鐘左右;對于補益藥,頭煎30分鐘,第二煎20分鐘左右。
(6)注意每劑藥的總煎出量。一般來說,中藥煎煮之后,成人總煎出量大約為300~400 mL,兒童150~200 mL,嬰兒酌減。
二、中藥湯劑服用方法
中藥湯劑服用頻次主要結合患者病情及醫囑確定:有的早晚各1次,有的一天3次,有的一天僅需服用1次。常見的服用方法有:
(1)溫服:將中藥湯藥煎好之后靜置片刻,待湯藥不溫不熱時服用。平和補益藥常采取溫服法。
(2)熱服:湯藥煎好后趁熱服用。傷風感冒藥和祛寒通血脈藥常采用熱服法,以發揮發汗、驅寒、活血等作用。
(3)冷服:待煎好的藥液冷卻到常溫后再服用。清熱藥、止痛藥以及解毒藥等常采用冷服法。
(4)頓服:藥性劇烈的湯藥劑量較小,通常需一次服完,如此既可集中藥力,充分發揮其藥效,也可避免傷害患者正氣?;鲅?、通便藥等常用頓服法。
(5)頻服:如果患者存在嘔吐癥狀或有咽喉病,建議采取頻服法,通過緩慢地服用湯藥,使藥物和患部接觸更加充分,以更好地發揮藥效。
三、中藥湯劑服用時間
中藥湯劑的服藥時間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飯前服:在飯前0.5~1小時服用湯藥。具有健胃消食、溫補等功效的藥物,常需在飯前服用。
(2)飯后服:在飯后0.5~1小時服用湯藥。易對脾胃產生刺激或損傷腸胃的藥物,常需在飯后服用。
(3)餐間服:在兩頓飯之間服用湯藥,防止受到食物影響。用于治療脾胃病的藥物,常需在餐間服用。
(4)空腹服:對于滋補類湯藥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一般建議采取空腹服用法。
(5)睡前服:在睡前0.5小時左右服藥。鎮靜安眠、安心神、補心脾等藥物,常需在睡前服用。另外,如果患者有積滯或者患有胸膈病,需要在服藥之后保持仰臥姿勢;如果患者伴有耳、口、頭等病,服藥之后睡覺時需要撤去枕頭。
(6)隔夜服:在睡前服用一次藥物,次日晨間在空腹狀態下再服藥一次,以充分發揮藥效。驅蟲藥常需隔夜服用。
四、中藥湯劑保存方法
在中藥湯劑保存過程中,若所用方法不當,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效,甚至造成藥物變質,影響人體健康。
首先,中藥湯劑需要密封保存,使其處于真空的狀態。之后,若于冰箱中冷藏,通??杀4?4天左右;若在常溫下保存,保存時間在3~5天。如果當地氣溫較高或偏低,盡量冷藏保存,但也要考慮藥物種類:止咳藥、發汗解表藥等,最好放在冰箱當中保存;風寒感冒藥,盡量不要放入冰箱冷藏;滋補類湯劑(如冬蟲夏草、西洋參、黃芪、人參等),由于其中含有糖類和蛋白質等成分,必須密封,保存溫度控制在2~10℃;其他中藥湯劑,可在上方加上蓋子,密封保存在陰涼干燥位置,環境溫度保持在10~30℃。
需要注意的是,補益類中藥(如阿膠)長期存放之后療效會降低。若湯藥中有沉淀物或出現變味、變色等情況,需要警惕變質,及時更換。
五、中藥湯劑的飲食禁忌
在服用中藥湯藥過程中,需要了解飲食方面的一些禁忌。
(1)忌食海鮮類、辛辣食物,這些食物辛燥性熱,可能誘發疾病或造成疾病加重。
(2)忌食熱性食物,如胡椒、鹿肉、羊肉、狗肉等。
(3)忌食生冷食品,如冷食、冷飲等,避免脾胃陽氣受損,導致疾病加重。
(4)忌食油膩、辛辣食品,這些食品不僅不易消化,而且容易生內熱,導致患者腸胃負擔加重。
六、其他注意事項
(1)患者感冒時,應避免服用補益藥。
(2)發汗解表藥應該趁熱喝,以喝后微微出汗為宜;不可追求大汗淋漓。
(3)代煎劑平時放冰箱中冷藏保存,服用前先用鍋煮開,晾涼片刻后再服用。
(4)服用瀉下藥或者涌吐藥后,患者可能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不過無須擔心,停藥之后,以上癥狀通常也會消失。
(5)若藥物為外用藥,注意嚴禁內服。
(6)兒童及嬰幼兒服用中藥時,藥量應酌減,或者遵醫囑服用。
(7)患者伴有慢性肝功能或腎功能不全時,應謹慎服用含有重金屬的藥物以及毒性藥物。
(8)中藥和西藥服藥時間至少間隔30分鐘。
(9)老年患者、孕婦以及哺乳期婦女服用中藥時,必須謹遵醫囑。
中藥湯劑好處多多,但在服用過程中需注意遵醫囑,把握好一系列注意事項,按照正確方法煎煮,避免隨意調整服藥劑量和時間,準確掌握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以利于藥效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