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大家族
清供,一般是指在特定節日或慶典中,人們擺放在家中或寺廟等場所的供品。清供往往由鮮花、果蔬、食品、器皿等物品組成,是人們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的美好祝愿的一種精神寄托。這些清供不僅美觀大方,更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體現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清供有諸多講究和寓意,根據擺放的物品還可以分為有名之供和無名之供。有名之供,可以按節日進行分類,如歲朝清供、端午清供、重陽清供、中秋清供等。而無名之供,便是在日常生活中,隨心所欲擺上的幾樣物品。例如,客人來了,送了一些盆栽、果物等,主人找了果盤將它們擺好,這種就算“無名之供”。還有一些人為了家里看上去更有文化韻味,在案頭擺放一些花瓶、花卉、瓷器、觀賞石、擺件等,表達主人自己的審美和喜好,這也是一種無名之供。
歲朝清供中的“歲朝”,顧名思義,就是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中國新年的伊始——春節。在我們國家,春節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而春節期間的清供也尤為講究:人們會在神龕或堂屋中擺放“年盤”,內含水果,如蘋果(寓意平安)、橘子(象征吉祥)、桃子(象征長壽)等,以及各式糕點、糖果,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夠五谷豐登、家人安康。
明代的宮廷畫師邊文進就曾繪制過一幅《歲朝清供圖》,他將梅、松、柏、蘭、山茶、水仙、靈芝、天竹、柿子和如意組成一組,梅的高潔、松的堅韌、柏的益壽延年、蘭的清雅、山茶的明麗、水仙的芬芳、靈芝的祥瑞、天竹的多子多福、如意和柿子并稱的諸事順遂,這十樣物品的組合被稱為“十全”。可見古人在研究清供搭配的時候,是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的。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也畫過不少關于歲朝清供的圖,在傳統物品,如花卉、水果的基礎上,加上了大紅燈籠、紅色對聯、鞭炮等民間常用的用品,將古代文人的清雅模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雅俗共賞的新風格,營造出更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以及紅紅火火的生活氣息。
清供在日本
日本是受到我國文化影響比較深遠的一個國家,大家都知道唐代就有很多從日本來到中國學習文化的遣唐使,他們將中國的文化帶回日本,為現在的日本文化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礎。日本也有節日擺放清供的習慣,但在習俗上跟我們國家卻所有不同。那么,日本又有哪些有趣的清供呢?
相較于中國,日本節日中的清供更多體現了簡約與精致的美學理念。以日本的正月,也就是歲朝(即春節)為例,人們會在家中設置鏡餅作為清供的一部分。鏡餅是一種用年糕和紅豆沙制成的甜點,象征著新一年的開始與團圓。同時,日本也會在正月期間擺放“門松”,即由松枝和竹子制成的裝飾品,寓意著迎接神靈、驅邪避害,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此外,在日本的某些特定節日,如七五三節,人們還會為孩子們準備精美的“人形”(即男生和女生形象的人形玩偶)作為清供,以此慶祝孩子的成長與幸福。這些物品的擺放都與我們國家有一定的區別。
盡管中日兩國在節日清供的具體形式上存在差異,但究其根本,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祈愿的體現。中國的清供更加注重豐富多樣與寓意深遠,而日本的清供則更傾向于簡約精致與自然和諧。這種差異反映了兩國不同的文化特質與審美偏好,同時也為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清供在節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是節日裝飾的一部分,更是傳遞情感、祈福納祥的重要方式。通過清供的擺放和欣賞,人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節日帶來的歡樂和溫馨。傳統文化是需要我們守護和傳承的,大家不妨先讀一讀汪曾祺的散文《歲朝清供》,再親自試一試,將家中有趣的小物件拿出來,擺放一二,在美化家庭環境的同時,也體會一下清供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