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以學習任務群為視角,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路徑。通過對教科書的統整重組和內外資源鏈接,創設整體情境,安排具體任務,教師可以為學生巧妙搭設支架,確?;顒佑嘘P聯、有意義、有效果。以“難忘小學生活”為例,研究展示了教師應如何通過任務群設計,明確學習起點、發現空間和發展方向。研究發現,學習任務群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在大情境、小活動中的實踐。研究強調,多元參與和有效評價是提升綜合性學習效果的關鍵。最終,本研究旨在通過任務群教學,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語文學習任務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評價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等方面的新變化接踵而至,其中“學習任務群”無疑成為教育工作者熱議的焦點。如何在“任務群”中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實施“任務群”教學,成為教師困惑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難忘小學生活”,闡述對任務群教學的理解與實踐。
一、前后關聯,確定任務群設計中的核心
統編版小學《語文》中的每一個語文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一個能力鏈條之中。通過梳理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每冊教科書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和目標要求都呈現出遞進式安排,內容從“單元內分布”逐漸擴展到“獨立單元”,綜合性愈加顯著。本次綜合性學習作為小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次綜合性學習,共安排了五項學習任務活動,這些活動地點廣闊,內容跨越學科界限,形式多樣。
進一步深入分析三至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板塊,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出,搜集處理信息能力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目標,并且這一能力在不同年級中要求不同:三年級下冊“中國傳統節日”單元,要求學生整理收集到的傳統節日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并寫下過節的過程;四年級下冊“輕叩詩歌大門”單元,要求學生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掌握整理資料的方法;五年級下冊“遨游漢字王國”單元,要求學生掌握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而六年級下冊“難忘小學生活”單元,則要求學生會運用所學方法收集、篩選資料,并根據需要給收集到的資料分類。
發現“任務群學習”的核心,就如同射箭時找到了靶心。明確了方向和目標,我們就能更準確地確定學生學習的起點,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二、優化任務,精準實施任務群中的活動
(一)統一重組、內外鏈接,活動有關聯
“綜合性學習”本身具有“任務群”的特性。在六年級的“難忘小學生活”單元中,“活動建議”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目標明確且由易到難。筆者依托文本,對教科書中提供的“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進行分解、串聯與聯結,設計了三個學習任務,通過暢游“畢業博物館”的情境來實施。
任務一:探尋文字里的深刻回憶。這一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作文上的紅雙圈》《老師領進門》《聰明在于學習" 天才在于積累》,體會文章如何通過具體事物,從不同角度呈現不同的時代記憶。學生在理解文本后,可以挑選生活中的某個感人瞬間或回憶六年來的多個難忘瞬間,填寫在時間軸上。
任務二:留住我懷念的時光。這一任務要求學生從不同途徑收集資料,并從“年級”“主題”“人物”等角度對資料進行分類,設計并制作“我的成長紀念冊”進行展示。最后,根據評價標準,讓學生為自己或他人的成長紀念冊頒獎。
任務三:畢業大聯歡。這一任務包含兩個小活動:學生策劃畢業聯歡會,撰寫策劃書,制作節目單,并舉辦畢業聯歡會;給老師、同學、母?;蛭磥淼淖约簩懸环庑?,表達真情實感。
(二)整體情境、具體任務,活動有意義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創設了一個名為“參觀畢業博物館”的情境。設有三個具體的小活動。
活動一:穿越時光隧道。這次穿越之旅共設六站,分別對應小學一至六年級。首先,教師出示班集體照片,如一年級的入學典禮、二年級的慶祝元旦朗誦活動、三年級的成長禮、四年級的拔河比賽、五年級的春游、六年級的慶?!傲弧被顒拥?,這些集體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打開記憶的大門。隨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不斷豐富記憶。在此基礎上,學生填寫時間軸。隨著交流的深入,時間軸的內容就逐漸充實起來。
活動二:成長九宮格。這一活動旨在通過閱讀與鑒賞,引導學生總結具體的語言運用規律。九宮格中的短語均取自課本中的閱讀材料,再細讀,學生不難發現這些短語均是從文章中抽離出的具體事物,如紅摹紙、九十八個紅雙圈、一次演講等。學生可以通過點擊九宮格,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帶著興趣閱讀與鑒賞文章。
活動三:我們的展品。這一活動緊接前一部分的閱讀實踐,同時也是對“時間軸”的聚焦。當學生開始搜尋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時,頭腦中自然會涌現出許多精彩瞬間。學生可以挑選出一個最動人的瞬間進行物化,并填寫“展品登記表”。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以片段的形式,將難忘的集體活動、不舍的人、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等,用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出來。從讀到寫,教師有意識地增加了與活動相匹配的寫作實踐。
(三)巧妙搭設、支架為媒,活動有效果
制作“成長紀念冊”是一項既費時又費力的復雜工程,教科書中的《如何制作成長紀念冊》從“收集、篩選資料”“分類整理資料”“編排成長紀念冊”三個步驟提供了具體的制作指南。教師應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供有效的支持。
1.制訂實施表,讓活動有序。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學過的方法整理資料”。通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部分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有了“收集整理資料實施表”,學生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收集到更加豐富和全面的資料。
2.利用范例,讓設計有方向。成長紀念冊需要從封面、扉頁、正文幾個部分進行設計,教科書為這三部分內容分別提供了編排指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供一些范例,引導學生確定設計方向。例如,在封面設計時,教師可以展示上一屆學生設計好的范例,如“再見六年”“回首童年”等富有新意的封面名字,以及新穎別致的配圖等,引導學生“取一個貼切的名字”,或“配上好看的圖片”。這些美觀的封面為學生提供了設計方向,打開了他們的思路,激發起他們的創作靈感。
相對于封面,扉頁的“卷首語”“成長感言”以及正文部分的“自我介紹”“老師介紹”“朋友介紹”的設計更需要范例的指引。教師可以通過范例告訴學生:“卷首語”可以從總結收獲、表達感謝、展望未來三方面來寫,“自我介紹”可以采用檔案式或自述式,“介紹老師和朋友”可以采用謎語式或素描式等方法。這些范例支架為學生提供了實操的新視角,降低了完成任務的難度。
3.繪制結構圖,讓實踐得法。本單元的最后一項小任務是“真情告白”,要求學生給母校、老師、同學或自己寫一封信。這是一項寫作任務,是本單元任務群中精準指向語文素養的活動,與其他任務相比,更具有鮮明的語文特色。在指導學生完成這項寫作任務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四類書信,閱讀后討論交流,分享各自對書信內容的理解,并繪制思維導圖。
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某個主題文章的構思、表達技巧、素材選擇等寫作知識進行了梳理和提煉,實現了從“知識靜態吸收”向“素養動態實踐”的轉換。通過巧妙的支架搭建,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復雜任務,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三、多元參與,有效評價任務群學習中的表現
綜合性學習是以學生自身體驗為核心的教學形態,其目標不再是學科知識的簡單傳授,而是培養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綜合性學習結果的評價不僅應關注其掌握知識的情況,還應注重考查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創新評價方法,多維度、全過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
(一)學生互評
在“探尋文字里的深刻回憶”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學生完成“展評登記表”后,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最難忘的回憶,并請事件參與者或被描寫的同學作為閱讀者和傾聽者,對事件的真實性、表達的清晰度以及描述的詳細程度等方面給予評價。在同伴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介入并提供評價反饋。通過這種評價方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質量,并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二)活動展評
在成長紀念冊編制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展評活動,讓學生在欣賞、評議與被欣賞、被評議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彼此借鑒。最后,學生投票選出最佳封面獎、最佳目錄獎、最佳創意獎、圖文結合獎等獎項。
在學生寫完一封信后,教師應組織開展“真情告白”分享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多渠道和多種形式進行情感表達?!罢媲楦姘住狈窒砘顒硬粌H是寫信活動的延伸,也是評價情感表達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評價量表
在小組合作、匯報展示過程中,教師應提前設計評價量表,告知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形成評價結果。在完成本單元的任務群后,教師需要設計分步驟的量化評價表,根據不同任務設計不同的評價指標,關注學生的過程性表現,以真正增強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效果。
任務一:探尋文字里的深刻回憶。教師可以從“閱讀”“遷移”“運用”三方面設計學生表現型指標:能夠閱讀材料,感受名人對恩師、母校和童年的懷念之情,并發現名人表達的奧秘;能夠選取六年小學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經歷,填寫內容豐富且有創意的時間軸;能夠聚焦并寫出一個難忘的瞬間,與他人分享。
任務二:留住我懷念的時光。教師可以從“選材”“分類”“設計”三方面設計學生表現型指標:選材豐富,角度全面,收集方法多樣;分類合理,板塊清晰;設計圖文并茂、美觀大方,具有個性和創意。
任務三:畢業大聯歡。教師可以從“內容”“形式”“表達”三方面設計學生表現型指標:內容真實具體,信的格式正確;能夠利用多種渠道和形式,表達對老師、同學和母校的深深眷戀;情感真摯,表情達意,打動人心。
參考文獻
[1]焦紅梅.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六年貫通學習的進階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24(4):106.
[2]王偉志,張紅艷.“搭建學習支架,激活思維活動”教學策略的探索[J].語文建設,2024(6):67-70.
[3]孫瑩.挑戰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構建[J].人民教育,2022(20):59-62.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張涇實驗小學)
基金項目
江蘇省第“十四期”教學研究課題“指向思維發展的小學語文學習支架的開發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JY14-L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