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破產重整是挽救實體經濟的有效措施,不僅能夠減緩破產沖擊,也可有效提高債權人的清償率,對于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良性互動、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有著巨大幫助。但在破產重整中,如何把握挽救企業與債權清償之間的平衡點,是一項關鍵性問題。本文結合我國企業的破產重整工作,針對金融債權保護工作展開了研究,剖析了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保護的常見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旨在進一步完善破產重整程序中的金融債權保護機制。
關鍵詞:企業破產重整;金融債權保護;破產重整審理程序
當前時代下,企業競爭日益激烈,為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企業紛紛推進轉型與升級,但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困境,瀕臨破產。相較之破產清算,破產重整給債務人和債權人帶來了希望,但結合我國企業破產重整工作來看,在配套設施和具體執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難以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因此,對企業破產重整中的金融債權保護問題展開研究,制定完善的應對措施,不僅有利于企業破產重整目標的實現,也可有效保護金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保護概述
企業破產重整是一項復雜的法律程序,可通過法院主導的重組計劃,使得負債嚴重的企業擺脫困境,避免清算問題。在破產重整過程中,金融債權通常是優先保護的對象,因為金融機構作為債權人,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由于金融債權的規模相對較大,涉及的利害關系復雜,在破產重整中尤為重要。結合企業的發展來看,金融債權的保護不僅關系到金融機構的利益,對于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
企業破產重整中的金融債權保護強調法律保護的優先性,在企業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中,金融債權人具有一定的優先權,可以對重整方案提出修改意見,參與方案的表決。同時,法律規定了金融債權在破產程序中的優先清償順序,為金融債權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金融債權人作為主要債權人之一,通常在債權人會議中占據重要地位,金融債權人不僅可以參與重整方案的討論,也可以通過表決權對方案進行投票。此外,在企業破產重組中,金融債權的轉化與重組是保護債權的有效方式,具體措施主要體現為延期償還和債務減免,能夠幫助金融債權人降低損失,獲取更為有利的償還條件。金融債權的轉化和重組一方面可幫助企業降低債務負擔,另一方面也為金融債權人提供又一種利益實現途徑。
二、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保護的意義
(一)保障企業破產重整成功
企業破產重組的目標在于通過調整經營模式、重組債務,使得陷入困境的企業恢復正常經營。加強金融債權的保護,可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的重整計劃,在獲得金融結構的支持后,企業的重整方案才可順利推進;金融債權保護可促進金融機構與企業的積極對話與合作,探索共贏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解決財務困難,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金融機構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和資源,也可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指導,制定更為靈活的債務重組方案;金融債權保護能夠減少企業破產重整中的不穩定因素,如上下游產業鏈受損、失業率下降,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對于保障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發揮金融機構支持作用
作為企業破產重整的主要資金來源,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尤為重要。加強金融債權保護能夠有效增強金融機構的信心,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助力企業的重整計劃;幫助企業恢復生產、擴大市場份額,對于提高破產重整工作的成功率有著巨大幫助。金融機構在企業破產重整中承擔了較大的資金風險,金融債權的保護有助于減少其損失,維護其利益,金融機構在破產重整中的積極作用將為其帶來長期的回報,包括增加優質客戶、提升市場份額等,對于推動金融機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從長遠角度來看,對于保障我國金融市場的后期建設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
(三)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性
破產重整中的金融債權保護,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在應對企業經營風險時,采取債轉股、債務重組等應對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機構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債務重組方案、定制化的債轉股產品等,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選擇,并大幅提升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立法初衷來看,在企業破產重整程序中,為避免擔保物的變賣、執行影響后續的重整程序,往往會適當限制擔保債權變現的權利,依然需要充分保護其實體擔保權益[2],加強金融債權保護能夠規避重整失敗問題,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性。
三、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保護的常見問題
(一)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結合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等制度的執行情況來看,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可操作性不強、規定不夠明確等問題,某些地區的法律執行部門對于金融債權的保護力度不夠,導致金融機構難以獲得應有的賠償,長此以往,使得金融債權保護流于形式。同時,不同法規之間可能存在沖突或模糊地帶,使金融債權的保護難以有序進行。在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由于債務人資金鏈斷裂,企業資產難以償還所有債務,如何在不同債權人之間分配有限資產成為一項棘手問題,金融債權的優先保護往往在這一個過程中受到影響。破產清算和重整程序銜接不暢問題也比較常見,若在破產清算階段金融債權未能得到有效保護,進入重整程序后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損失。
(二)法院自由裁量權
在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法院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但在某些方面較為模糊,導致金融債權保護受到負面影響。如果啟動破產重整程序缺乏明確的標準,企業的重整程序時間就比較長,成本也比較高,若對無價值企業進行重整,也會影響金融債權的實現。為保障金融債權保護工作的穩步推進,需要綜合考慮行業背景和前景、企業規模和人員素質等多種因素,但當前仍缺乏明確標準。一些法院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調并不順暢,導致金融債權保護出現漏洞。此外,法官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某些法律規定難以滿足復雜的場景,往往面臨法律文本與實際操作的矛盾,使得金融債權保護陷入困境[3]。
(三)專業管理機構不健全
許多企業破產重整管理機構仍不夠健全,金融債權保護方面的管理能力較為薄弱。相關管理機構缺乏充足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破產重整過程中難以有效保障金融債權。部分管理機構在制定重整方案時,忽視了金融債權的有限保護,損害了金融機構的利益;部分管理機構的獨立性不足,容易受到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干擾,導致管理機構在處理金融債權問題時難以保持客觀公正。在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管理機構的權責劃分往往不夠明確,該種權責不清的現象,導致金融債權保護機制執行困難。此外,管理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在金融債權保護工作中經常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
(四)缺乏專業管理人才
很多企業的破產管理隊伍并不成熟,管理人員主要為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人員,他們通常缺乏企業管理和破產管理經驗。同時,破產管理人員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缺乏有力的保障。企業破產重整涉及金融、管理、法律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但很多破產重整團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導致金融債權在重整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很多破產管理人員由于很多缺乏系統化的培訓,所以無法掌握最新的破產法律法規和金融債權保護知識,難以應對復雜的金融債權保護問題[4]。此外,由于破產重整過程復雜且涉及的利益關系復雜,許多人才選擇轉行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存在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
四、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保護的優化策略
(一)完善相關配套法律制度
當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金融債權保護的規定并不全面,在企業破產重整中,需要完善金融債權保護的法律條款,明確金融債權的優先受償權,有效保障金融機構的利益。借鑒國際先進的金融債權保護機制,對于提升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的保護水平有著巨大幫助。譬如美國的《破產法》第三百六十四條規定,破產企業在重整過程中可以獲得新融資,并且新融資的債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類似的制度可以在我國引入,鼓勵金融機構在企業破產重整中持續提供資金支持。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的法律監督體系,對破產管理人、其他債權人和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明確企業破產重整的時限,提高相關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侵害金融債權的行為,在必要時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針對破產重整的各個環節進行獨立監督,實現對金融債權的有效保護。
(二)優化破產重整審理程序
企業破產重整中的時間因素尤為重要,在金融債權的保護工作中也是如此,若一味拖延審理時間,將導致金融機構難以及時獲得應有的償付,面臨更大的損失。因此,推進破產重整審理程序的優化顯得尤為重要。可引入專業化審判機制,如設立專門的破產法庭,配備具備豐富金融知識和破產重整經驗的法官,以有效提升審理質量和效率,更好地保護金融債權;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時獲取企業財務狀況和重整方案等關鍵信息,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一方面能夠保護金融債權,另一方面也可大幅增強金融機構的信心;建立多方協調機制,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金融機構的意見,保障重整方案能夠兼顧各方利益。促進法院與金融監管機構的交流,實現對金融債權的有效保護。此外,要充分發揮庭外重組的作用,提升重整效率,通過調研、評估等多種方式,在庭外化解矛盾和爭議,縮短法院審查時間,對于提高破產重整效率有著重要意義[5]。
(三)推進金融債權委員會建設
獨立的金融債權委員會是保護金融債權的關鍵部門,該委員會應由主要金融債權人組成,其主要職能是代表金融機構參與企業破產重整的談判和決策過程。委員會需要對企業的重整方案進行審查,保證其符合金融債權保護的要求,并參與企業資產的分配,使得金融債權能夠優先得到償付,同時要對破產管理人員進行監督;要賦予金融債權委員會一定的權力保障,確保其在決策過程中能夠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在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委員會的構成應趨于多元化,更好地代表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利益,多元化的委員會構成,能夠增強其在破產重組中的話語權,更好地保護各類金融債權人的權益;金融債委會需要促進信息交流與共享,克服信息孤島問題,對于投資人招募和遴選情況、重整方案內容等重要事項,債委會內部需要充分溝通,最終達到統一意見向管理人反饋。
(四)開展專業管理人才培養
為推進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需要聯合制定破產重整管理人才培養計劃,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考核標準,設立專門的破產重整管理培訓課程,涵蓋法律、金融、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確保學員具備全面的知識儲備和實務操作能力;聘請具有國際經驗的破產管理專家擔任顧問,參與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的決策和方案制定,并激勵本土管理人才參與國際破產法研討會和培訓班,學習先進的企業破產管理經驗;健全人才選拔和激勵機制,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從實操能力、綜合素質、專業水平等多個維度進行考核,為金融債權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建立破產重整管理人才的繼續教育制度,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研討會和實務交流等方式,引導管理人才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方法,發揮自身在破產重整中的積極作用。
企業破產重整中金融債權保護關乎多方權益,涉及法律、金融、管理等多個領域,對于破產管理人員來說面臨諸多挑戰。為滿足不同企業破產重整的管理需求,切實保障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相關管理人員需要緊跟行業和時代的發展腳步,基于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完善相關配套法律制度、優化破產重整審理程序、推進金融債權委員會建設、開展專業管理人才培養等多項措施與策略,提升金融債權保護水平,一方面能夠保障企業破產重整工作的順利推進,另一方面也可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參考文獻:
[1]寧寧.企業破產重整中面臨的財務風險分析及規避對策研究[J].活力,2024,42(14):94-96.
[2]戴芳,劉思璠.企業破產重整豁免債務課稅制度的構建[J].財會通訊,2024(14):141-147.
[3]柳向魁.破產重整程序中債轉股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法制博覽,2024(19):74-76.
[4]孔萍,于劍橋.小微企業破產重整制度的構建[J].全國流通經濟,2024(13):114-117.
[5]史佳卉.企業破產重整及其效應分析——以科迪乳業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4(1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