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中央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環節。本文以中央企業廉潔文化建設實踐為基礎,通過實例調研等方式,系統分析了中央企業廉潔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全面總結了中央企業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從教育倡廉、制度立廉、監督護廉三個維度,架構了新形勢下廉潔文化建設的工作體系。
中央企業廉潔文化建設存在問題
廉潔文化教育有待深化。重業務輕黨建重生產輕學習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企業在廉潔教育上重視不夠,部分領導干部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不足,企業組織廉潔文化學習形式缺乏創新,多采用照讀文件、照搬案例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廉潔教育效果不佳。企業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上,往往注重“不出問題就是沒有問題”的結果導向,缺乏“防微杜漸,預防在前”的過程管控。
廉潔從業制度有待完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中央企業必須一以貫之。如何落實深化改革目標,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水平,對于中央企業而言是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對標一體推進“三不腐”體制機制建設要求,部分企業在合規制度建設方面還有差距,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廉潔管控體系還覆蓋不全,制度執行剛性不強,還未真正扎緊制度的牢籠。
廉潔監督措施有待加強。近年來,在能源、金融、醫療等重要領域中央企業出現的典型案例反映出部分企業的反腐敗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的自我監督不夠,刀刃向內的決心不足。具體表現在企業監督監管機制不夠健全,監督人員隊伍建設不足,面對當前隱形腐敗和新型腐敗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針對“關鍵少數”缺乏監督力度,黨內監督和業務監管尚未形成真正合力。
中央企業廉潔文化建設體系構想
本文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社會文化、企業文化,從教育倡廉、制度立廉、監督護廉三個角度對中央企業廉潔文化建設進行探討。
深入推進教育倡廉,在春風化雨中強基鑄魂。廉潔教育,是以促進廉潔從業為目的開展的多形式感化、教化活動,對領導干部和基層員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一是思想建設夯基鑄魂。持續創新廉潔文化教育形式,企業應結合實際建立廉潔文化教育陣地,打造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企業廉潔文化的宣傳陣地。用好廉潔文化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現場教學,基于不同企業生產場景開展線上網絡教學,舉辦廉潔文化讀書班,深入開展廉潔從業大討論。以多種形式系統宣貫全面廉潔合規制度和文件精神,健全學習成果轉化機制,深入開展廉潔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教育,確保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二是傳統文化兼收并蓄。加強光榮傳統教育,拉近基層員工與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距離,真正理解、接受和領悟革命先輩的情感和觀念。加強優良作風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領導干部傳承紅色基因,正確處理好公權與私權的關系,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和基層的急難愁盼問題。在廉潔文化價值理念的基礎上,涵養員工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推動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
三是道德教育移風化俗。充分借鑒境外廉潔教育經驗,從廉潔價值、廉潔心理、廉潔觀念等方面發力,將廉潔教育融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之中,使精神文化滲透到員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全公司形成人人尊廉、崇廉、守廉、敬廉的良好風尚。以純正家風涵養廉潔作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嚴格執行個人事項報告機制,認真落實持股經商辦企排查等廉潔自查要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廣大員工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扎實推動制度立廉,在建章立制中保障合規。制度文化是建立在人們共同的理念之上,進而內化為企業員工自覺的行為規范和習慣,使人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制度層面看,廉潔文化主要包括規范人們廉潔從業的行為準則、規章制度、法律法規。
一是規范員工行為準則。全面梳理企業在選人用人、投資決策、物資采購、大額資金使用、資產評估等方面的決策程序,建立健全廉潔風險定期排查工作機制,推動過程防控向事前防控轉變、普遍防控向重點防控轉變。對照企業制度體系,梳理制定業務部門和管理人員權責清單、操作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職責權限、決策機制、業務流程,嚴明禁止事項,進一步強化基層員工執行能力。
二是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因地制宜在企業內部構建 “三不腐”長效機制,圍繞政治監督、日常監督、廉潔風險防控和自身建設等方面,及時提煉總結合規經營管理中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并將其轉化為可推廣可復制的制度性規范。深入對照專項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堅持懲治與預防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強化制度建設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指導性,持續完善廉潔從業制度體系建設。
三是提升企業合規運營能力。圍繞企業控制權、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建立健全風險預警評估和分析研判工作機制,強化合規風險防控。設立合規委員會、合規部門和合規崗位,暢通內外監督和反饋渠道。深入學習國家和地方反腐敗法律法規、公司合規管理制度等相關規定,強化制度宣貫培訓。最大限度減少權力濫用、權力尋租和利益交換等問題,推動企業發展合法合規。
持續做好監督護廉,在執行有力中保駕發展。企業員工與服務監管對象、供應商存在正常往來,與上級單位及本單位領導同事發生業務往來,企業中各類關系想要在陽光下運行,就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督。權力監督的目的是保證公權力正確行使,更好促進干部員工清廉、黨風政風清正、政商關系親清、社會環境清明。
一是強化專項監督檢查。中央企業應探索“巡審”結合、“巡檢”結合等方式,探索建立物資采辦、工程建設、財務管理等專項監督,嚴查深挖相關領域廉潔風險和腐敗問題。結合公司股權結構、企業章程等因素,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加大審計監督力度。
二是深化群眾監督。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通過基層調研、談心談話、座談交流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發揮群眾監督覆蓋面廣、監督深入、監督視角精細等優勢。加強對群眾的形勢任務教育,增強群眾對消除權力腐敗的信心。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建立涵蓋信訪、舉報、社會調查、申訴、意見征詢、領導接待等方面的群眾監督制度體系。
三是構建“大監督”格局。積極探索不同企業經營模式下的監督形式,建立集資產監管、風險預警等懲防體系。針對不同股權架構企業,探索出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積極整合業務監督、民主監督等內部監督資源,厘清監督主體間的責任邊界和職能銜接,確保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加強監督主體之間、上下級組織之間的協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提升企業監督實效。
(作者系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