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既肩負著保障國計民生的社會責任,又肩負著堅定不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使命。開展國有企業內部巡察是中央巡視工作向基層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本文主要圍繞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巡察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并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旨在為國有企業內部巡察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基層國企內部巡察工作存在的問題
內部巡察制度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基層國企內部巡察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在執行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遵循一定的標準。要有制度依據和機制保障,才能順利推進巡察工作,并取得預期效果。但人們往往狹義地理解巡察的“內部”特性,認為只不過是自己查自己,以至于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沒有從常態化長效化的角度形成完備的制度,以及推動制度落實的機制。雖然有的企業在實施內部巡察時制定了一定的規則或制度,但仍然不夠健全,缺乏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維度緊密聯系的邏輯關系,沒有實現制度鏈條的環環相扣。除此之外,還存在制度的修訂不能與時俱進,對新形勢、新要求、新發展、新變化的認識和掌握不夠及時,造成制度與現實需要的不匹配。

貫徹上級文件精神缺乏靈活性、創新性。貫徹上級文件精神是基層國有企業各項工作中的基石,關乎工作開展的方向、采取的路徑和方式等。內部巡察也是如此。要悟透中央有關巡視巡察工作的條例,以及所屬上級單位下發的通知等文件內容和精神,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我們黨歷來重視對理論的實踐要活學活用。開展內部巡察是要充分運用好上級文件精神,要將上級的部署要求和企業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政策只有落地,方能落實落細。有些企業在開展內部巡察時照搬上級文件,時常因找不到對應而陷入困惑。這種情況并非上級文件的問題。因為上級文件是綱領性的,是對全局工作的整體布局和總的要求,帶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并不是針對某一家企業的具體工作安排的。因此,真正領會上級文件精神,不能照搬照套、“依葫蘆畫瓢”,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在實踐中總結出創新性經驗。
巡察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目前,基層國企巡察人員大多是由負責巡察的部門從各單位抽調,經過短期培訓后以巡察組的形式進入被巡視單位的。巡察組成員從事的崗位基本與巡察領域相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可能遭遇專業盲區的情況。但即便如此,依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首先,巡察工作要求巡察人員掌握大量的、有關巡察的知識和信息。比如,巡察的規定和要求,有關文件、規章制度,巡察的方法、技巧等。這些靠短期的突擊培訓很難深入掌握,接受培訓的巡察人員大多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其次,巡察期間,巡察人員要兼顧自己所在單位的常規工作,難以做深做實巡察工作。
整改落實后勁不足。巡察組撤場以后,被巡視單位可能會放松懈怠,在抓整改期限內的投入不充分,無法真正做到“刀刃向內”、直面問題,總的來說就是對巡察反饋的問題不重視、執行的力度不夠大。巡察組“回頭看”檢查,較之前期的巡察階段,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檢查的廣度深度和人員力量的配備上,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衰減”狀態,留給被巡視單位的是“走過場”的印象,沒有起到積極的督促作用。
主要做法
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國企巡察工作的領導機制。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國有企業肩負的使命和地位,把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樹立國有企業是各類其他企業的標桿及榜樣的意識,以更高的政治標準嚴格要求。高度重視開展內部巡察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巡察領導機制,并充分明確、發揮職責職能,加強巡察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新時代巡視巡察新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強化制度建設,使巡察工作有規可依、有法可循。企業內部受裙帶關系、人情關系等因素影響,在開展內部巡察時通常會遇到一定的阻礙和困擾,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可以提高巡察的公信力和威懾力。
加強方案策劃,確保巡察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同一企業內部,由于從事的專業領域、分工、人員構成、業務開展情況不盡相同,企業下屬單位黨的建設情況存在一定的差別。開展內部巡察既要遵循共性又要突出個性,要為不同的被巡視單位制定個性化的巡察方案,因地制宜、“貼船下篙”。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范圍內增強巡察工作的目的性、提升發現問題的精準性。方案的制定要以對被巡視單位提前進行了解、掌握有關情況為前提,結合巡察組組成人員特點,制定出既符合被巡視單位實際又便于巡察人員實施的科學方案。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巡察人員素質。巡察既是按照一定標準對被巡視組織的有關人員進行的監督檢查,又對巡察人員自身有著較高的標準和要求。高素質的巡察工作人員是高質量開展巡察工作的重要支撐。一是要有忠誠的政治品格。政治方向明確、政治立場堅定,具有很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對巡察工作抱有熱忱之心。二是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巡察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系統性很強的工作,要求綜合能力過硬,掌握有關巡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文件精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適應巡察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三是要有優良的工作作風。對得起組織的信任與培養,嚴守紀律規矩,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抓好自身作風建設,敢吃苦能吃苦,敢于“亮劍”、勇于擔當。
促進落實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巡察的關鍵是抓好后續整改。發現不了問題,意味著巡察缺乏成效;發現了問題,責任單位不進行整改,意味著比不發現問題的影響更惡劣。因此,巡察主體要做好巡察問題線索的分類處置,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狠抓問題落實整改。同時,要建立聯動協調的監督機制,將常態化巡察與階段性專項巡察等各類監督檢查相互結合,注重將解決企業短期現實問題與建設長期巡查監督工作的長效機制相結合。此外,巡察主體需要督促被巡視企業的黨組織和黨委成員擔負起全面整改的主體責任要求,嚴格對照問題清單,采取對賬銷號、逐項落實的措施,力求將每一個巡察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效整改。
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巡察,是巡視工作向基層的延伸,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反腐敗、保障國有企業有序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盡管當下國有企業內部巡察取得了眾多可供借鑒的經驗,但反腐永遠在路上,巡察工作同樣永遠在路上,內部巡察的制度、機制仍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和完善。這就需要我們勇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深化中改進、在改進中成長,持續提升內部巡察的工作質量,為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清朗的政治生態環境。
(作者單位: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一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