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4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團結奮進的方向更加明確;鞏固壯大主流輿論,振興發展的信心更加充沛;大力弘揚主流價值,向上向善的風尚更加昂揚;繁榮文化事業產業,優質文化的供給更加豐富;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吉林文化的底蘊更加深厚;壓緊壓實政治責任,意識形態的形勢持續向好,全省萬眾一心、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得到不斷鞏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守正創新中書寫了嶄新篇章。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堅持科學指引,保持政治堅定。只有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經常對標對表、及時找齊看齊,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中堅定正確方向、增強政治定力。得益于胸懷全省大局,主動擔當作為。只有把握時代大勢、聚焦發展實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鼓與呼、起而行、聚和導,同時創造更多的文化價值、產業價值,才能在全省事業發展全局中展現新作為、彰顯新擔當。得益于站穩人民立場,用心用情工作。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的根本利益、體悟群眾的需求期盼,多做多說暖人心、聚人心、振人心的事,才能更好地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匯聚起團結奮進的強大合力。得益于突出文化引領,提振發展信心。只有以堅定的信仰指引人、以深厚的歷史鼓舞人、以先進的文化激勵人、以文明的風尚感染人,才能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在全省上下匯聚發展的信心、鼓足振興的底氣。得益于順應時代變革,勇于創新創造。只有堅持守正創新、固本開新,積極順應實踐發展,緊跟信息技術變革,全面推進思路理念、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才能更好地掌握信息化條件下的輿論主導權。得益于樹立良好作風,不斷追求卓越。只有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少說空話套話,多出實招硬招,才能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征途上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吉林踏上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的形勢任務。應對振興發展過程中的困難挑戰,迫切需要加強經濟宣傳和預期引導,更好激發信心、鼓舞斗志。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砥礪奮進的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加強心理疏導、凝聚社會共識,更好營造理性平和、昂揚向上的社會心態。適應科技革命和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迫切需要我們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以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以實際行動提供有力文化支撐和重要產業價值。這些新形勢新任務都要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不僅要繼續當好“宣傳隊”,為吉林振興發展“鼓與呼”,更要勇于站在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當好“先鋒隊”,走在前、做示范,切實增強服務振興發展大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知重奮進、迎難而上,更好地扛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做好今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全會任務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再學習、再對標、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全面振興和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著力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吉林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為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一、高舉思想旗幟,筑牢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聚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首要政治任務,結合落實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日益深入人心。推動理論學習提升質量和效果。抓住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這個“龍頭”,強化“第一議題”制度落實,嚴格執行學習計劃、列席旁聽、集體研討等規定,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等重要著作,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推動宣傳普及更加生動和鮮活。廣泛開展“七講七進”基層理論宣講,鞏固提升“學習強國”吉林學習平臺、《好好學習》理論宣傳欄目等平臺影響力,充分利用各類公共空間,推動宣講從“會場”延伸到“現場”,將“高大上”的理論轉化為“接地氣”的語言。推動研究闡釋拓展深度和廣度。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吉林全面振興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以及區域國別、人文經濟學、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加強組織化研究,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提升黨報黨刊和重要學術刊物辦刊水平,提高理論文章的學理含量和說理能力。推動社科研究形成特色和優勢。統籌全省理論研究力量,推動建設100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構建新型智庫工作體系。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立學術評價體系,促進社科研究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把握正確導向,唱響自信自強、奮進奮發的吉林聲音。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為吉林全面振興提振信心、凝聚人心、鼓舞干勁。強化正面宣傳增強發展信心。把經濟宣傳作為重中之重,發揮經濟形勢政策宣傳引導機制作用,推動主管部門、新聞媒體、專家學者等共同發聲,營造積極樂觀的社會預期。把網絡宣傳作為重要抓手,推出更多精品網絡主題活動,集中資源力量培育打造千萬級、百萬級品牌大號。做好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推動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增強輿論引導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發揮新聞監督建設性作用,持續辦好電視問政等監督類欄目,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閉環。加強和改進新聞發布工作,提升“吉林發布”等政務新媒體建設水平。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加快組建吉林報業集團、吉林廣電集團,深化地市級媒體融合改革,開展市縣兩級融媒體提質增效行動,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深化省級新聞單位的內部資源優化整合、機制流程再造,亮點新聞第一時間優先登上新媒體平臺,增強宣傳的穿透力和實效性。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構建面向東北亞國家為主的國內國際聯動傳播體系,建好吉林省國際傳播中心,辦好吉林文化旅游周、中外攝影采風等外宣文化活動,積極拓展聯系交流渠道,講好發生在吉林的中國故事。
三、涵養文明風尚,提振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精氣神。堅持內聚人心、外樹形象,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桿、育時代新人。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用好“三地三搖籃”紅色資源,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建立英模人物宣傳學習工作機制。組織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群眾性紀念活動,辦好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覽,引導全省人民增強團結一心、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做深做細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做好新興領域、新就業群體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引導,加強社會情緒、社會心態疏導,更好地凝聚人、激勵人、撫慰人心。發揮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研究中心作用,抓好《簡明吉林歷史(中學版)》的學習和使用,讓廣大青少年更加愛家鄉、愛吉林。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行動,提高全社會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持續發揮“時代楷模”、“吉林楷模”等引領作用,樹立崇德向善的鮮明導向。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完善文明城市指標體系和評估方式,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從“重建設”向“重利用”轉型,開展“建筑可閱讀”等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感受潛移默化的文明熏陶。深入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持續推進移風易俗,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相得益彰。
四、促進文化繁榮,不斷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堅持以內容建設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更好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繁榮發展全省演藝市場。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發展,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培育基層文化骨干隊伍,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賽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辦好第二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建好用好閱讀空間,倡導全民閱讀風、涵養清朗書卷氣。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針對不同門類、劇種分別研究制定發展規劃,開闊眼界、強化選題、打造精品。發揮文藝批評和評論作用,推動創作與評論、作品與受眾有效互動。積極發展新大眾文藝,呵護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熱情,為各行各業人們利用互聯網創作傳播散文、小說、短視頻等內容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做強出版精品工程。精心策劃一批反映時代氣象、彰顯吉林氣派的精品圖書,重點抓好文化傳承、旅游推介、歷史建筑等類型圖書出版。建立出版效果評價機制,優化出版物發行網絡布局,提升吉林出版質量和市場影響力。加快推進印刷行業“智改數轉”,推動全省印刷業產業升級,實現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五、堅定文化自信,持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進一步增強歷史自覺,以文化自信提振全省人民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為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注入強大精神力量。將加強保護作為當務之急。加強全省各類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扎實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評定管理、考核督察制度,強化建設用地“先考古、后出讓”制度落實,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統籌推進工業遺址、老舊建筑、歷史街區保護利用,更好發揮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將研究闡釋作為有效抓手。繼續出版《吉林全書》編纂工程系列叢書,推出吉林文脈系列研究成果,做好《永樂南藏》等珍稀古籍的整理研究出版。建設東北邊疆歷史研究學術資料館,加大對夫余國、高句麗、渤海國等歷史問題的研究闡釋宣傳力度。建立全國滿鐵研究數據中心和史料中心,努力打造滿鐵研究的學術高地。將文博場館作為重要平臺。編制吉林省博物館高質量發展規劃,推動建設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一汽博物館等重點專題展館,打造吉林特色博物館群。持續提升全省各博物館、紀念館展陳質量,改革文博場館管理體制機制,通過延長開館時間、豐富體驗項目、加強文創開發等方式,更好服務群眾、傳播文化。
六、實現產業發展,健全完善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文化影響軟實力向文化產業硬實力轉化,打造經濟增長的文化動能和產業引擎。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文化企業主體培育,深化文化領域國資國企改革,加快組建省文化投資發展集團,優化省屬文化企業組織架構和產業布局。提升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水平,打造區域文化產業集聚區,構建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辦好第五屆中國新電商大會。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是新賽道,更是主賽道。實施文化科技、新聞傳播、文旅融合等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文化資源、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業務流程等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基礎平臺和發展體系,探索建立數字化分類標準和標識規范,推動各領域存量文化資產數字化轉化。著力培育建設一批以數字產業為主導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培樹文化新質生產力。擦亮吉林電影文化標識。高質量辦好中國電影發展120周年、長影成立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以常態化運行機制、市場化運作模式辦好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以院線資源整合為抓手,支持長影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加強主投主控主創,提升精品影視創作生產能力。發揮電影產業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相關行業企業到吉林發展,不斷提升“拍在吉林”的影響力。
七、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推動旅游強省建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持續打造旅游萬億級產業。堅持規劃引領。加快制定出臺我省大長白山區域、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等旅游發展規劃,做好白山、松水兩篇大文章,做大做強冰雪、避暑雙品牌,構建全域全季全產業鏈旅游發展格局。編制好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滑雪場下的小鎮”,營造居民與游客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休閑環境,為鄉村振興助力賦能。強化文化賦能。把更多吉林文化內容融入旅游發展,加強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等歷史遺跡的保護開發,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活化利用,建設一批遺址公園、工業遺產博物館,打造更多特色歷史文化旅游路線。堅持“一切皆文旅”理念,做好“旅游+”文章,促進與“農工林交商體文”等業態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旅游新質生產力。提升服務品質。以旅游度假區建設為牽引,打造一批高品質旅游目的地,有效帶動全省文旅產業提質升級。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引進高水平酒店、建設個性化民宿,加快構建文旅大數據體系,提升承載能力和游客體驗。加強立體化、互動式宣傳,打響“白山松水·吉祥吉林”、“長白天下雪”等旅游文化品牌,樹立吉林文旅好口碑。
八、堅持守土盡責,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發揚斗爭精神、提升斗爭本領,切實守護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好新修訂的《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扎實做好專項檢查督查和督促整改工作,讓制度時時生威、處處有效。不斷提高風險研判和處置能力。建立健全協同機制,跟蹤督促問題徹底解決,做到“應對輿情”與“處理事情”同步推進。持續加強各領域陣地管控工作。強化屬地責任、主管主辦責任,嚴格落實“兩個所有”要求,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強化對學校師生的政治引領,堅決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九、加強黨的建設,旗幟鮮明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為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錘煉過硬政治素質。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圍繞推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找定位、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扎實落地。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強化互聯網、市場化、法治化思維,創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機制;大膽走出舒適區,主動在全國、在全行業找標桿、找位置,勇于“爭第一、創唯一”。不斷建強人才隊伍。加強對文藝創作、學術研究、文物考古等重點領域急需人才的培養引進,聚焦歷史文化、產業發展、新聞輿論等重點領域,重點面向一線具體工作人員,分級分類組織好專題培訓。發揚務實求實作風。堅持結果導向、效果導向,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有力執行推動落地落實。
2025年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吉林,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指路領航、把脈定向,給予我們有力的科學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力量。黨中央和省委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寄予厚望,全戰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勇于創新、苦干實干,以奮進者、改革者、創新者的姿態,扛硬活、打硬仗,以改革的精神開創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