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是發揮獨特優勢、實現跨越趕超的難得機遇。輝南縣將聚焦發展阻礙和群眾訴求,兼顧改革效果和效率,以重點帶整體、抓關鍵促全局,蹄疾步穩推動各項改革部署落地落實,為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貢獻力量。
一是強鏈壯群、優化結構,積蓄產業發展新動能。主動融入省委發展戰略和通化市委“三個千億級”產業發展定位,推動主導產業發展模式變革、產業能級躍升。強化醫藥健康產業支柱作用。深入實施醫藥健康產業沖刺百億級三年行動,狠抓新品種、新項目、新合作、新市場,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入落實“四個一”包保機制,全流程做好服務保障,推動在建項目加快建設、早日投產,形成更多產業增量。厚植綠色食品產業品牌優勢。依托本地特色產品,引進加工企業,開發餐桌食品、保健食品、休閑食品,打開市場、打響品牌。大力發展富硒大米、火山巖大米等特色功能稻米,引導域內企業統一掛標“輝南大米”、“龍灣優選”區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人參產業提質升級。堅持“四好”工作思路,以林下山參、野山參為重點,實施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效益。增強新型材料產業發展動能。重點推動華興新材料滿產運行,支持海墨環保、玖鑫玄武巖等企業研發新產品、開發新市場、延伸產業鏈。激發文化旅游產業整體活力。加快推進龍灣和西夾荒兩個5A級創建,開發紅色研學、生態康養、“象棋+”、“體育+”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文體商旅融合發展。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客源互換機制,探索實施“政府+企業+銷售團隊”合作模式,共享資源、共贏發展。推動裝備制造業加速成形。用好“開發區+銀行”聯動機制,加速智車智能新能源電動車成品車下線進程。聚焦上下游企業開展招商引資,加快推動蘇州瓦諾科技等項目落地建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二是聚焦實體、固本培元,激發縣域經濟新活力。緊盯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疏堵點、除痛點、解難點,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深入落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引領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定期開展政銀企保對接、百名干部進百企等活動,一企一策破解用地、融資、招工難題,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全面深化國企改革。有序推進縣屬國企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穩步提升發展質效。健全國企管理制度,逐步瘦身減員,提高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營商環境培優工程為牽引,強化制度創新、組織重構、數字賦能,推動政務服務水平整體躍升。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行為,打通中梗阻、破解辦事難。
三是以城帶鄉、破除壁壘,構建城鄉融合新格局。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聯動,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均衡布局。全力打造精致城市。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常態化抓好城市管理,不斷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以城鄉建設一體化為核心,推動自來水、天然氣、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縮小城鄉“硬差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三變”改革,認真梳理13個融合發展示范村建設成果,提煉經驗、全域推廣,帶動鄉鎮培植稅源、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依托現有的示范村和精品屯,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引流量、聚人氣、擴消費,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是追新逐綠、厚植底色,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以建設美麗輝南為目標,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決守護好輝南的藍天碧水、青山凈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統籌推進“四塵”同治、“五水”共治、“六廢”聯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扎實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以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為契機,集中力量“清舊賬”、“理新賬”,切實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健全完善產業負面清單制度,實施“三線一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聯動管理,堅決把“兩高一低”項目擋在門外。用活用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全國“兩山”實踐基地金字招牌,拓寬“兩山”雙向轉化通道,謀劃實施EOD和碳匯項目,讓綠水青山持續增值、不斷變現。
五是改善民生、增進福祉,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群眾。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精準摸排企業用工需求和重點群體就業意愿,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活動,持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兌現政策待遇,營造聚智引才、拴心留才的良好氛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根據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科學預測所需教師數量,合理控制新教師招錄,通過轉崗分流方式穩妥消納冗余教師。優化教育網點布局,適時啟動撤點并校,集中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縣域診療水平。協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加快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推行分級診療、遠程會診、下鄉巡診工作機制,讓群眾就醫更加便捷。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在鎮村衛生院拓展中醫、康養業務,提升基礎診療水平。織密社會保障網絡。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扎實推進參保擴面,實現精準促保、應保盡保。積極發展銀發經濟,探索旅居養老、互助養老、醫養結合等模式,依托現有機構和社區網格,推行“社工+志愿者”助老服務,打造獨具輝南特色的助老、愛老、敬老服務品牌。
(作者:中共輝南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