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形成于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這些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從而形成了這個星體——月球。
月球的直徑約為3476千米,是地球的3/11,體積約為地球的1/49,質量約為地球的1/81,月面重力差不多相當于地球重力的1/6。
人們經常贊美皎潔的月光。其實月球本身不發光,它是反射的太陽光。太陽光照在月球表面時,其中的白色可見光被月球的表面反射回地球,從而使我們看到月球發出明亮的光芒。
月球在我們看來比其他星星要大,那是由于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其實它的表面積只有3.8億平方千米,比我們看到的其他星星都要小。它距離我們平均約有38.44萬千米,準確一些來講,月球與地球近地點的距離約為36.3萬千米,而遠地點則約為40.6萬千米。
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月球上太陽直射位置的溫度約為127℃,夜間溫度則約為-188℃。
月球的表面布滿了可能由小天體撞擊出來的隕石坑,也叫作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都環繞著高出月球表面的環形山。這些環形山的形成是因為天體撞擊月球表面后,月球表面的物質向外拋射,形成了輻射形的月球地貌。古時候,科技落后,人們的認識水平有限,看到月球表面環形山形成的陰影,就想象月球上有宮殿、桂樹、仙人等,至今仍流傳著許多的美麗神話傳說,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
月球對地球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軸會改變,不同地方的四季會改變,流星撞擊將增多;如果沒有月球,人類可能并不會出現。一句話,如果沒有月球,就不會有現在生機勃勃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