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最寒冷的地方并非人們常以為的黑龍江省漠河市,而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根河市。
2018年12月21日,根河憑借極端的低溫紀錄,被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正式授予“中國冷極”的稱號。據記載,根河曾測得極端最低氣溫達-58℃,至今仍未被國內任何地區所打破。
根河,地處大興安嶺密林深處,位于呼倫貝爾最北端,年平均氣溫為-3.0℃,冬季平均氣溫更是低至-41.6℃,極寒天氣持續時間可長達69天。從氣候學角度看,根河幾乎四季皆冬,難覓夏日蹤跡。
就在這樣的極寒之地,11月8日,第十一屆中國冷極節拉開序幕。今年的活動,除了傳統林區旅游項目和冰雪運動體驗之外,還創新性地提出了極地體驗概念。這得益于根河與南極、北極相似的極寒天氣,讓馴鹿等北極動物也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事實上,此前呼倫貝爾在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交流中,就認為在“中國冷極”也可以感受極地文化。
那么,根河為何如此寒冷呢?
首先,根河位于北緯50°左右,緯度較高,太陽輻射強度低,日照時間短,導致氣溫普遍偏低。特別是在冬季,陽光幾乎無法穿透厚重的云層,整個地區被冰雪覆蓋,寒意逼人。
其次,根河海拔多在700米~1300米之間,且位于大興安嶺北麓西坡,屬于冬季風的迎風坡,直面西伯利亞寒冷氣流,同時,作為陰坡地區,根河不易升溫,進一步加劇了寒冷程度。

此外,根河的低溫還與不凍河現象密切相關。不凍河的水溫長期維持在1~3℃左右,探究原因,關鍵在于根河位于斷裂帶,地表多脆弱斷裂口,利于地下水涌出,進而形成多個涌水口,使得河流的水溫能夠保持在冰點之上。0℃的水,從液態變成氣態(即蒸發)時,需要吸收大量的熱能,一千克的水全部轉化為水蒸氣,所需熱量約為2500千焦,相當于把水從0℃加熱到100℃所需能量的5~6倍。而在根河,存在著無數的不凍河段,這些河段從早到晚持續不斷地蒸發水汽,吸收了巨大熱量,導致地表溫度持續降低。
再者,根河的冬季漫長而嚴寒,足足長達7個月,厚厚的積雪如同棉被一般覆蓋在屋頂、樹木和地面,這些積雪不僅增加了地面的反射率,使得太陽輻射難以轉化為熱能,同時,積雪還通過融化和結冰的循環過程,不斷釋放出冷氣,進一步拉低氣溫。如此一來,根河的寒冷也就不難理解了。

根河擁有兩張引人注目的城市名片:一是因極端寒冷氣候而得名的“中國冷極”稱號,二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
森林狩獵文化作為人類早期文化的遺存,現在已經很難看到,而位于根河市郊西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作為鄂溫克族的一個獨立支系聚居地,被稱為“中國最后的狩獵部落”。

這里是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的交匯點,一邊是森林、山崗,一邊是草原、河流,自然風光旖旎,空氣清新,當地人甚至自豪地說:“這地方絕對沒有污染,連蒼蠅、蚊子都是綠色食品。”
“敖魯古雅”來自鄂溫克語的譯音,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而“鄂溫克”則代表“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公元前2000多年,鄂溫克族的祖先居住在貝加爾湖沿岸地區。到了17世紀中葉,部分鄂溫克族人從貝加爾湖流域一帶遷徙至大興安嶺密林中,以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為區別于其他鄂溫克族人,他們通常被稱作鄂溫克獵民。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鄂溫克獵民仍然保持著原始社會末期的生產、生活方式,打野獸、吃獸肉、穿獸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羅子”(由樺樹皮制成的尖頂型簡易房屋)。直到1965年,他們才走出山林,搬遷到敖魯古雅,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鄂溫克獵民在長期與馴鹿為鄰為伴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適應大興安嶺生態氣候特點的馴鹿放養方法:夏天騎馴鹿出行,冬天則使用馴鹿拉雪橇。馴鹿不僅是鄂溫克獵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和經濟來源,更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長期以來,鄂溫克獵民同馴鹿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們對待馴鹿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但會給它們取名字,還給予百般呵護。甚至在節日時,會像打扮自己的女兒一樣,為馴鹿梳妝,披紅掛彩,還要掛上亮晶晶的銅鎖。偶有一頭馴鹿不幸死去,他們會難過得失聲痛哭。
馴鹿還是鄂溫克獵民嫁娶的聘禮。男方求婚時,會帶來若干頭高大美麗的馴鹿;結婚時,新娘也要帶回數目相等的馴鹿,有的甚至還要多一些;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要牽著馴鹿在新搭的帳篷周圍轉幾圈,寓意人丁興旺、馴鹿健壯。早在2008年,鄂溫克馴鹿習俗就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溫克獵民擁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與習俗是靠著祖輩的口口相傳沿襲至今。他們崇尚萬物有靈,以熊為圖騰,盛行祖先崇拜,由此產生了獨特的禮儀、工藝、傳說、歌舞和繪畫等民族文化。

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和國家環保政策的實施,馴鹿放養范圍受到限制,加上鄂溫克獵民身居深山老林,交通閉塞、生活條件艱苦、就醫困難等狀況,嚴重制約了鄂溫克獵民向現代文明發展。為此,根河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鄂溫克獵民實施生態移民,將他們遷至根河市附近居住。
這里建起62套嶄新的民房,紅色的屋頂,雪白的墻壁,整齊地排列成三排。每家都有一個大院子,由各具特色的圍欄隔開,室內都是兩室一廚一衛的格局,水電、有線電視光纜和暖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按照生態移民規劃,新敖魯古雅鄉還配備了鄉政府、小學、衛生所、敬老院和民族博物館。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還在附近開辟了多個馴鹿養殖場,確保鄂溫克獵民可以延續馴鹿放養習俗。世代居住在大興安嶺密林深處的鄂溫克獵民,終于告別了森林,開啟了現代文明的新篇章。

大興安嶺憑借廣袤的地域和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保存著中國最大、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堪稱中國寒溫帶生物資源庫。位于大興安嶺北段西坡的根河,以高達91.7%的森林覆蓋率,傲居全國縣級市之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
踏入根河,仿佛步入了浩瀚無垠的林海,這里宛如一座龐大的植物博物館,匯聚了超過1600種野生植物,其中不乏稀有保護物種。在這片繁茂的森林中,興安落葉松分布極其廣泛,堪稱根河森林的“霸主”。它是寒帶地區特有的經濟樹種,耐旱耐寒,材質堅實,用途廣泛,但生長緩慢,胸徑40余厘米粗的一棵樹,生長期至少得七八十年。此外,樟子松、山楊、柳樹等樹種也在這里繁衍生息,共同構成了這片森林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在最北部的原始森林中,還生長著61株西伯利亞紅松,它們被鄂溫克獵民視為“神樹”,承載著深深的信仰與敬畏。同時,這里擁有全國唯一集中連片的寒溫帶明亮原始針葉林,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植物,根河還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這里地處古北界東北區大興安嶺亞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總數超過300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60余種,且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原始森林有馬鹿、駝鹿、野豬等,次生林帶有黑熊、黃鼬、金翅雀等,草原地帶有狼、狐貍、雪兔等,水禽有赤麻鴨、骨頂雞等,魚類有細鱗魚、狗魚、棒花等,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而復雜的生態系統。
根河,城以河名。發源于大興安嶺伊吉奇山西南側的根河,自東北向西南流淌,穿過這座城市匯入額爾古納河。在根河、額爾古納河、得爾布干河、哈烏爾河的交匯處,形成了一片廣袤的濕地——額爾古納濕地。這片濕地不僅是中國保持原狀態最完好的濕地,被譽為“亞洲第一濕地”,還是全球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飛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數以千萬計的鳥類在這里遷徙停留、繁殖棲息,其中不乏丹頂鶴等珍稀鳥類,屬實是鳥類愛好者的天堂。
根河的山川林海療愈人心,泉水澄澈靜謐如鏡,鹿鈴回響動人心魄,霧凇沆碭如夢似幻。這里是“中國冷極”,但也不只是“中國冷極”。
(編輯 鄧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