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十四五”規劃即將進入收官之年,我國已啟動“十五五”規劃編制基本工作。“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實現2035年文化強國目標的關鍵階段,公共圖書館應緊抓這一契機提前布局“十五五”發展規劃。文章首先探討公共圖書館持續編制規劃的必要性,認為科學的規劃編制能夠應對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新挑戰,進而分析我國東、中、西部公共圖書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典型案例,總結出館校合作、公開互動、文化品牌三大規劃經驗和創新實踐,最終從對接國家戰略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應用創新技術以加強智慧建設、加強空間建設以優化資源配給、緊跟全民閱讀以打造服務體系、重視讀者需求以創新服務管理出發,為公共圖書館“十五五”規劃編制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發展規劃;“十四五”規劃;“十五五”規劃
中圖分類號:G2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5)02-0011-07
Research on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Planning: From the \"14th Five Year Plan\"to the \"15th Five Year Plan\"
ZHANG Yuzhen,LI Zheyao,LIU Qianwen,WANG Jie
Abstract:As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approaches its final year, China has already initiated the fundamental framework for the \"15th Five Year Plan\".The \"15th Five Year\" period represents a critical stage in achieving the nation′s goal of becoming a cultural powerhouse by 2035.Public libraries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layout plan for their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5th Five Year\" period in advance.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continuous planning for public libraries, emphasizing scientific planning can address uncertainties and new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It then analyzes exemplary cases of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compiled by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summarizing three key planning experiences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library school collaboration, open interaction, and cultural branding.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docking of national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smart construction, the strengthening of space construction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the follow up of national reading to build a service system, and the attention to readers′ needs to innovate service management,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15th Five Year Plan\" for public libraries.
Keywords:public library;development planning;the \"14th Five Year Plan\";the \"15th Five Year Plan\"
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戰略部署中占據重要地位。公共圖書館編制發展規劃不僅是對國家文化政策的積極響應,也是圖書館管理的核心環節。通過科學規劃,管理者得以明確發展路徑,提供策略支持,優化資源配置并進行持續評估與改進。2024年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十周年,也是編制“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啟動之年,對于實現2035年文化強國目標有著重要銜接意義,公共圖書館應抓緊這一契機,提前布局“十五五”規劃。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討公共圖書館持續編制規劃的必要性,進而以“十四五”時期典型的圖書館發展規劃為例,深入總結成功經驗,最終為“十五五”規劃編制提供參考借鑒。
1 強心劑:科學編制規劃應對不確定性與新挑戰
圖書館編制規劃的目的在于減少不確定性的影響。隨著社會風險與變革凸顯,公共圖書館面臨的不確定性也相應增加,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模式面臨全新挑戰。因此,公共圖書館需以規劃作為“強心劑”,加強和上級政府部門的戰略銜接,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并更好地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1.1 以規劃銜接上級部門戰略要求
以規劃銜接上級部門戰略可實現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理念與總體目標更好地與上級相統一。公共圖書館通過緊扣國家戰略規劃實現“頂層引領”,結合區域發展需求實現“中層擔責”,編制出“基層創新”的圖書館規劃,最終實現政策協同與功能互補。各級規劃各司其職、規范有序,不僅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持續發展,也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1.2 以規劃明確圖書館實踐方向
作為管理工具,規劃是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道路上的“指明燈”,為圖書館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提供方向和指引。科學的規劃不僅是戰略方向的承載工具,也是應對現實挑戰的實踐手段
。通過它可以了解環境、讀者需求等的變化及其對圖書館事業和公共圖書館未來發展趨勢的影響[1]。規劃提供對未來發展基本構想的方向性指導[2],把宏觀目標細化為具體的實施重點和行動步驟[3],充當著連接使命和實踐的紐帶,確保圖書館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始終具有前瞻性和應變能力。
1.3 以規劃優化讀者服務
優化讀者服務需要科學規劃的引導與支撐。在規劃編制初期,公共圖書館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充分了解和分析不同年齡段讀者的多樣化需求,收集讀者對圖書館未來發展建設的期待,為規劃提供編制依據和服務方向。例如,在數智化轉型加速背景下,讀者愈加傾向于獲取數字化閱讀資源,圖書館也在規劃中將數字資源建設作為優先事項,通過擴充電子書、電子期刊資源和建立遠程訪問平臺的方式滿足讀者新型閱讀習慣,提升用戶黏性。
綜上,科學的規劃為公共圖書館明確了實踐方向,從而將服務理念與具體行動有效銜接。通過規劃,圖書館確立清晰可見的服務方向,設計靈活變通的針對性服務措施,聚焦讀者需求并優化資源配置,使圖書館服務在持續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始終保持競爭力與吸引力。
2 領頭羊: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編制探析
在中國知網以主題“公共圖書館”AND“十四五規劃”進行高級檢索,截至2024年11月15日,共檢索到67篇文獻。文獻調研發現,“十四五”期間我國公共圖書館普遍編制了規劃,開展了相關研究,其中單一館案例研究占比較大,另有部分文獻集中于省級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的文本分析[4]和應用型研究[5]。
2.1 “十四五”時期公共圖書館規劃整體情況
我國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將制定發展規劃作為基本要求。網絡調研發現,各館“十四五”規劃普遍以“十三五”時期事業發展回顧為開篇,重點任務涵蓋了黨建、資源保障、管理體制機制、人才隊伍建設、古籍文獻保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文化交流與合作、公共圖書館事業、實體空間建設和智慧圖書館建設十項共性內容。在地方特色方面,各館根據自身優勢進行針對性規劃,如上海圖書館依托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推動長三角區域圖情機構的建設;黑龍江省圖書館通過對烏勒爾、摩蘇昆、樺樹皮鑲嵌畫等少數民族傳統藝術樣式的研究,完整記錄了“龍江歷史文脈”。地方特色的融入使得圖書館在踐行規劃時能夠更加貼近本地社會文化需求,更好地服務地方公共文化建設。
2.2 東、中、西部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選擇廣東(東部)、湖北(中部)、云南(西部)三省作為調研對象,收集并整理其省級、副省級、地市級和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官網公布的“十四五”規劃,詳見表1。
由表1可知,12家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的發布時間多在2021年,具有同期性。在規劃名稱上,除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與東莞圖書館在“十四五”規劃中使用“戰略”一詞外,其余各館主要使用“發展規劃”或“規劃”來命名,二者區別主要在于是否采用科學工具和是否具有戰略引領作用。其中,“發展規劃”更多關注過去和當前需求,屬于任務型規劃;而“戰略規劃”則是基于對未來的科學把握,以科學理論引導未來發展方向,是目標型規劃[6]。
進一步解析案例館的“十四五”規劃內容,發現各館在資源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全民閱讀推廣和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等基本服務內容的規劃上具有共性,但在編制方式與規劃側重方面略有不同。在編制方式上,廣東省省級、副省級和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普遍采取館校合作方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東莞圖書館分別與南開大學開展合作;深圳圖書館則與中山大學聯合,基于地緣優勢使規劃更具針對性。在規劃側重方面,省級館不僅立足本館情況編制規劃內容,同時統籌全省公共圖書館體系,積極發揮全局協調作用。此外,地市級和區縣級圖書館規劃均做到上下級緊密銜接,主動融入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廣東省案例具有引領價值。廣東省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編制在全國走在前列,各級公共圖書館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明確自身定位,樹立標桿作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致力于構建全省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柯平教授團隊組建了五個子課題研究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圖書館成立五個研究小組對接子課題研究團隊。經過雙方緊密合作,最終確立了“傳承嶺南文化、共建‘人文灣區’”的戰略方向,進一步分解為“加強嶺南文化傳承與保護,夯實‘人文灣區’文化基礎”和“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豐富‘人文灣區’精神內涵”[7]。兩個副省級圖書館以城市中心圖書館建設為目標[8],積極發揮引領作用。深圳圖書館以打造新一代智慧型城市中心圖書館為目標,期望建立示范性的城市公共圖書館體系[9];廣州圖書館圍繞如何推動完成圖書館發展轉型、社會功能轉型等重點問題開展規劃編制[10]。東莞圖書館注重規劃的科學性、連續性、戰略性和執行性,以“賦能”為核心指導思路推動“主題年”工作進程[11],并以讀者服務為主線編制規劃[12]。鹽田區圖書館旨在打造海洋教育交流平臺,推廣智慧服務示范項目的“鹽田標桿”,創新公共圖書館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鹽田模式”,同時積極參與深圳“圖書館之城”建設,以實現規劃與上級戰略需求的緊密銜接[13]。各級公共圖書館均根據各自地理位置和行政職能,發揮本館最大優勢,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廣東省公共圖書館全域規劃體系。
湖北與云南兩省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則采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框架。進一步解析這些規劃文本,發現兩省七館的“十四五”規劃均體現著“重定位”這一特色。例如,武漢圖書館提出加大力度收集紅色文獻、地方歷史文獻、非遺文獻,推動武漢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襄陽市圖書館提出打造具有襄陽特色的科技信息資源庫和文化數據庫,為汽車、紡織等特色重點產業提供科技信息咨詢服務;羅田縣圖書館以“爭創一級館”為目標并細化了具體活動和任務;云南省圖書館提出構建邊境地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五華區圖書館以《五華區“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替代圖書館“十四五”規劃。
3 排頭兵:公共圖書館規劃編制經驗與創新實踐
3.1 館校合作科學編制規劃
基于上述分析,“十四五”期間,我國公共圖書館規劃編制取得的較大進步在于開創性地和國內高校知名圖書館學專家團隊合作,體現了館校合作的優勢。首先,館校合作將圖書館學理論知識和公共圖書館實踐經驗緊密結合,使規劃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館校合作使公共圖書館獲得專業人才支撐,圖書館員通過參與數據收集、調研分析等工作提升了自身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并增進了學界和業界的交流。再次,合作有助于提高規劃的權威性和學術性,高校團隊的學術聲譽和研究成果為圖書館規劃增添了公信力,使規劃更具學術價值。
3.2 公開、互動引發社會關注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多館采取公開透明策略,通過官方網站和新聞報道及時發布規劃進展,加深社會各界對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關注與重視。這種高度公開、互動的宣傳方式不僅是對公共圖書館編制規劃的鞭策,也是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重要方式。
東莞圖書館編制“十四五”規劃期間,其官方網站的“戰略規劃”板塊共發布五篇與規劃編制相關的報道,實時更新規劃編制進展,并發布問卷征集讀者意見;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官方網站同樣設立專題板塊,共發布八條相關報道;鹽田區圖書館也采取類似策略,通過多樣化的新聞報道、階段性成果發布和征求意見稿發布,確保規劃過程的公開透明。此外,武漢圖書館在規劃中將“拓展公共圖書館宣傳推廣渠道”作為核心任務之一,并提出要充分把握新媒體技術優勢[14],可見圖書館已認識到公開、互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總體而言,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及時公開成果、與公眾開展互動的策略既是透明化治理的體現,也為公共圖書館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社會支持和資源保障。通過主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能將社會需求更好地融入發展規劃,實現社會效益與文化價值最大化。
3.3 依據區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公共圖書館依據區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是推動本地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方式。案例分析得出,目前,我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已通過多樣化的策略和實踐凸顯當地文化品牌和文化價值。例如,湖北省圖書館聚焦品牌文化價值,以“長江”“楚天”“悅讀”三大文化品牌為核心[15],通過挖掘、推廣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實現公眾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云南省圖書館依托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疆民族地理優勢,創新設立古籍文獻保護重點實驗室,集中開展少數民族古籍專項保護工作。通過建立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示范點和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服務中心,有效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提升云南省作為民族文化保護重鎮的地位。此外,鹽田區圖書館結合地域特點,以海洋文化為主線,定期編撰海洋文化動態簡報,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針對性文化資訊,同時加大海洋文化類圖書與數字資源的采購,構建特色海洋數字資源庫,搭建多元化、跨機構的海洋文化聯盟服務體系,推動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和社會化。
打造文化品牌戰略不僅增強了社會公眾對地方文化的認同,同時也為社會各界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務,是公共圖書館區域文化建設核心地位的彰顯。
4 方向標:公共圖書館“十五五”規劃編制建議
公共圖書館編制規劃既是應然,也是實然,更是必然。“十五五”時期,公共圖書館發展規劃在吸納優秀規劃經驗和創新實踐的基礎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等各類政策文件要求,結合“十四五”規劃具體實施情況和本地公共文化發展現狀,推動規劃從質量到品質的進一步深化。
4.1 對接國家戰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古籍事業迎來發展新機遇。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16];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通過修訂,國家文物局啟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專項行動”[17],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修訂印發《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實施方案》[18]等。這一系列舉措,彰顯了國家對古籍整理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文獻與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公共圖書館承載著守護、傳承和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的重任,在未來發展中應更好地對接國家戰略,推動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利用,為實現2035年文化強國目標作出貢獻。
首先,公共圖書館應繼續加強對地方歷史文獻和珍貴資料的保護力度,強化館內古籍部工作職責,構建系統化、規范化的古籍文獻與地方文獻管理體系。例如,采用數字化保護和信息化存儲技術,降低珍稀文獻損耗、損毀風險;依托區域特色,開展專題展示和交流活動,增強社會對地方歷史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其次,加強與文博機構、科研單位交流合作,通過共享資源、聯合展覽等方式,深入挖掘古籍價值,共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傳播。再次,積極參與國家文化保護工程的各項行動計劃,申報古籍和文化遺產相關資助項目,通過政策銜接與規劃創新,形成上下一致的文化遺產保護路徑。此外,面對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也需不斷更新保護與傳播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創新文化遺產資源管理和展示模式,使文化遺產保護更具活力。
4.2 應用創新技術,加強智慧建設
2022年,《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明確爭取到2035年實現“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目標[19]。大力推進圖書館智慧化建設成為我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重要一環。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始終走在數字化和智慧化建設前列[20],各館在“十四五”規劃中普遍明確了智慧化建設目標。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中也將智慧圖書館建設列為二級評估指標,為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了規范指導。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視域下,“十五五”期間公共圖書館要進一步加強智慧化建設,布局互聯互通的一體化智慧服務體系,注重智慧化建設的用戶導向,將智能技術與讀者服務相結合,精準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多樣化需求。例如,通過自動化書籍存取、實時數據更新的方式搭建智慧書庫,實現圖書資源的高效配置和讀者服務的精準匹配;購入配套終端系統實現資源的一體化整合,使館藏資源與數字資源形成良性互動[21]。與此同時,第八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和評估機制也應與時俱進,通過智慧化指標的動態調整和評估反饋持續優化建設策略,推動公共圖書館智慧化邁向更高水平,實現全民共享智慧文化的美好愿景。
4.3 加強空間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評估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公共服務供給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現象,資源配置機制難以完全適應人口分布、流動趨勢和社會結構變化,區域間、城鄉間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仍然較大[22]。“十五五”時期,公共圖書館要緊密銜接國家戰略,加強區域空間和館舍空間雙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化和均等化。
在區域整體建設層面,各級公共圖書館首先應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把握人口流動趨勢,提供針對性服務供給;其次,完善基層文化設施,提升鄉鎮公共圖書館和村一級圖書室、文化站的數字服務能力,縮小城鄉間文化資源鴻溝。同時,各館要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多部門合作的資源整合模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化和精細化。
在館舍空間建設層面,公共圖書館要在滿足精神文化象征屬性的同時充分發揮實用功能和服務屬性[23],加大經費投入以優化空間設計,注重空間建設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續性。例如,引入虛實空間融合理念將傳統閱覽室改造為多功能閱覽區域[24],滿足不同群體閱讀和學習的需求;設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互動等。在滿足基礎服務需求的同時,公共圖書館也應突出綠色、環保的建筑理念,注重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實現可持續的空間利用。
“十五五”期間,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優化資源配置,縮小城鄉間文化資源差距,還應優化館舍功能和空間服務,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吸引經費投入,協調區域發展。
4.4 緊跟全民閱讀,打造服務體系
2014年至今,全民閱讀已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省、市陸續出臺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為全民閱讀的進一步落實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不僅是閱讀資源的提供者,更是閱讀推廣的組織者和全民閱讀的服務樞紐,在推動、引導和服務全民閱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5]。
新時代,圖書館要有新認知、新擔當,在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在保障基礎閱讀服務上持續發力,還要通過優化服務模式、創新推廣渠道,打造面向全民閱讀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模式[26],將優質資源覆蓋到更多基層圖書館和文化室,實現公共文化資源服務的精準化、普惠化。與此同時,公共圖書館仍要積極開展展覽、講座等線下活動,圍繞地方文化資源,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輔以數字技術實現線上互動,增強閱讀活動的地方影響力。作為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推動者,“十五五”期間公共圖書館要緊跟國家戰略,實現服務體系的持續升級,為全民閱讀戰略的落實和深化提供有力支撐。
4.5 重視讀者需求,創新服務管理
數字化閱讀日益普及的當下,部分讀者的閱讀習慣已從“讀書”轉向“讀屏”,為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帶來新挑戰。2024年修訂的《四川省公共圖書館條例》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緊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變化,積極回應讀者閱讀需求,通過增加電子圖書、電子有聲讀物等數字文獻資源,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臺[27]。這一政策提供了“十五五”期間公共圖書館的轉型方向,一是動態把握讀者需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智慧服務體系;二是通過法人治理和常態化評估,確保服務管理的科學和高效。
首先,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公共圖書館應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研究課題中,人工智能已被納入“十五五”首批重點研究課題[28],為公共圖書館發展帶來重要機遇。“十五五”時期,公共圖書館應引入人工智能服務系統,完善智能問答、虛擬導覽等功能,提升用戶滿意度。
其次,公共圖書館在創新服務模式的同時,注重完善管理機制,以法人治理為抓手,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外部監督機制。據統計,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被定為一級、二級的373家省、市級圖書館中,僅有42家確定設立監事會,61家在理事會中設立兼職或獨立監事[29],總占比不到30%。未來,公共圖書館應繼續全面推進理事會組建工作,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中“國家推動公共圖書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的具體要求,設立由社會各界代表、專家組成的理事會[30],參與公共圖書館決策與管理并建立常態化評估機制,及時發現服務短板。
此外,公共圖書館應打造智慧學習空間、引入互動數字平臺、提供數字文化體驗等,吸引更多年輕一代的關注。特別是要保持開放與包容的態度,使公共圖書館在讀者需求不斷變化的智慧時代持續創新和突破。
在技術賦能和管理創新的雙輪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十五五”期間定能煥發全新活力,在滿足讀者需求和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道路上持續突破,為公共文化服務注入持久動力。
5 結語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圖書館學者便發出“把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的倡導[31],天津市、上海市編制公共圖書館“七五”規劃來指導本地公共圖書館發展[32-33]。此后,歷經多個階段的實踐與創新,公共圖書館界逐漸形成系統性、科學性,并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的規劃模式。2024年10月28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了“十五五”戰略發展規劃專家咨詢研討會,宣布將聯合中山大學繼續以館校合作方式推進規劃編制工作[34],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參考、可借鑒的合作模式。展望“十五五”,面對社會文化需求的變化和技術變革的機遇與挑戰,公共圖書館要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能。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規劃必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優質的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柯平,王潔,包鑫.促進公共圖書館發展的戰略規劃理論與實踐[J].圖書館論壇,2021,41(1):3-11.
[2]黃百川.公共圖書館“十五五”規劃編制思路與建議[J/OL].圖書館論壇:1-12[2024-11-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41017.0913.002.html.
[3]嚴貝妮,李曉旭.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十四五”戰略規劃探賾[J].圖書館建設,2022(2):70-79.
[4]姜曉曦.基于NVivo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文本質性分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4,44(2):31-39.
[5]張婭瓊.“十四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促進數字包容路徑探賾[J].圖書與情報,2022(1):118-123.
[6]柯平.從發展規劃到戰略規劃:圖書館“十三五”規劃的戰略性[J].晉圖學刊,2016(1):1-8.
[7]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2021—2025)[R/OL].[2024-11-14].https://www.zslib.com.cn/UploadImg/2021/11/30/01/202111301001.pdf.
[8]陳深貴.“十四五”時期城市中心圖書館的使命與目標:以廣州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1(1):9-14.
[9]王冰.深圳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編制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21,41(1):34-38.
[10]方家忠.廣州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問題[J].圖書館論壇,2021,41(1):29-33.
[11]馮玲.制定注重戰略實施的“十四五”規劃:東莞圖書館規劃編制實踐研究[J].圖書館論壇,2021,41(1):45-50.
[12]東莞圖書館十四五戰略規劃(體系概要)[EB/OL].[2024-11-14].https://www.dglib.cn/dglib/sswghzt/zlghlist.shtml.
[13]鹽田區公共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EB/OL].[2024-11-16].http://ytlib.yantian.org.cn/page/id-170.html?locale=zh_CN.
[14]武漢圖書館“十四五”規劃[EB/OL].[2024-11-16].https://www.whlib.org.cn/engine2/general/more?t=33 B6B87020C9CC38D865E5A7CD60322C86BC55037292BA 84F1161F884956697937933AF38EF3CA15.
[15]湖北省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EB/OL].[2024-11-16].https://www.library.hb.cn/gywm/ghgy/202303/t2 0230316_7954.shtml.
[16]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EB/OL].[2024-11-2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87500.htm.
[17]國家文物局將啟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專項行動”[EB/OL].[2024-11-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1004/5d1926e97d114f429a685531f241 d0aa/c.html.
[18]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修訂印發《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4-11-1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3800.htm.
[19]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
[EB/OL].[2024-11-17].https://www.ccps.gov.cn/xtt/202205/t20220522_15393 6.shtml.
[20]秦順.轉向與進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中的圖書館使命[J].圖書館論壇,2022,42(9):35-43.
[21]柯平,王潔,劉倩雯.生成式AI視域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關鍵路徑[J].現代情報,2024,44(1):4-10.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EB/OL].[2024-11-17].https://www.ndrc.gov.cn/fzg gw/wld/zsj/zyhd/202312/t20231227_1362958.html.
[23]陳欣,黨婉玉,鄂鶴年.以讀者服務為本的館舍內部空間設計:南方科技大學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實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9,39(6):88-94.
[24]單軫,陳雅.基于內容分析的圖書館智慧空間建設案例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4(5):2-11.
[25]深化全民閱讀活動 推進書香社會建設[EB/OL].[2024-11-24].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xwzx/ywx x/202407/t20240709_854609.html.
[26]范并思.面向全民閱讀的圖書館學理基礎[J/OL].圖書館學刊:1-9[2024-11-24].https://doi.org/10.1 4037/j.cnki.tsgxk.20241009.001.
[27]新修訂的《四川省公共圖書館條例》7月1日起施行 切實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EB/OL].[2024-11-11].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24/ 7/2/e350c0aabf2f4471951de752e37a28c6.shtml.
[28]艾麗格瑪.事關“十五五”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征集研究課題[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4(4):19-23.
[29]李丹.分權制衡:建立多元、開放的公共圖書館法人監督機制[J].圖書館論壇,2024,44(12):75-83.
[30]劉曉瑩,陳汝南.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現狀:困境與對策[J].圖書館,2023(8):91-98,105.
[31]張克科.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中的圖書館事業[J].圖書館學研究,1983(1):4-14.
[32]改革 開拓 前進:評我市公共圖書館事業“七五”規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87(1):5-6.
[33]上海市文化局關于上海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目標和“七五”規劃的意見[J].圖書館雜志,1987(2):6-8.
[34]凝心聚力繪藍圖,以高水平規劃推進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十五五”戰略發展規劃專家咨詢研討和培訓活動[EB/OL].[2024-11-16].https://www.zslib.com.cn/TempletPage_Detail/De tail_NewsReport_4675.html.
作者簡介:
張瑜禎(1997— ),女,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
李哲瑤(1999— ),女,助理館員,任職于昆明市西山區圖書館,南開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信息咨詢。
劉倩雯(1994— ),女,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
王潔(1993— ),女,博士,講師,任職于河北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