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運用調查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調研國內外82所高校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服務實踐,從服務形式與內容、服務深度、服務策略、外部合作與支持四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服務方式較為多元,但服務內容有所偏重且發展不均衡;服務策略適配性不高,深度不足;合作方式與分工存在偏差。提出強化學術閱讀推廣服務,深化服務內涵,推行分層服務舉措,構建多元合作網絡等發展建議。
關鍵詞:學術閱讀能力;學術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2;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5)02-0065-08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Servic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 for Improving Academic Reading Skills
ZHANG Miao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survey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es of academic reading promotion services of 82 universit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four aspects: service forms and contents, service depth, service strategies,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and suppor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ademic reading promotion servic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relatively diverse in form, but the contents are somewhat biased and the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the service strategies are not well adapted and the depth is insufficient;there are deviations in cooperation methods and division of labor.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academic reading promotion services, deepening service connotations, implementing stratified service measures, and building a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network.
Keywords:academic reading ability;academic reading promotion;university library
0 引言
學術閱讀能力是學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重于深入分析和理解文本,具體包括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提取與整合能力、應用能力、寫作與表達能力[1],對學生的學術成長和未來職業發展有深遠影響。雖然學界關于學術閱讀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但不少研究指出,圖書館是影響學生學術閱讀投入與能力提升的外部因素之一[2],高校圖書館在提升學生學術閱讀能力方面具有關鍵作用[3]。美國歷來將支持課程教學及學術研究視為高校圖書館的最高職責之一,關于閱讀推廣活動的探討傾向于將閱讀推廣納入課程、研究項目及閱讀指導之中,以支持課程計劃[4-5]。實證研究多以具體實踐為例,闡述學術閱讀相關推廣服務的經驗與啟示,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倡導的深度閱讀[6],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一對一咨詢與閱讀推薦服務[7]等。國內學者聚焦于學術閱讀的重要性[8]、策略與技巧[9]以及閱讀障礙與對策[10]等,尤其重視大學生學術閱讀行為及閱讀能力的影響因素[11]、閱讀能力提升策略[12],建議高校圖書館從構建良好的資源環境[13]、推動閱讀活動常態化[14]、開展在線閱讀指導[15]等方面引導大學生開展學術閱讀。此外,不少學者指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內容從“悅讀”休閑轉向通識經典,且向學科學術導向發展[16],由此提出培養型閱讀推廣[17]、嵌入式閱讀推廣[18]、學科閱讀指導[19]、學術圖書閱讀推廣[20]等服務策略,宗旨均為提升學生學術閱讀能力,將閱讀推廣與學習支持服務融合[21]。此類推廣服務在目標宗旨、手段方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共性特征,因此可統稱為學術閱讀推廣,旨在推廣和深化學術知識理解、研究技能以及終身學習能力。但該類型的研究多聚焦于理論層面,探討學術閱讀推廣的路徑和策略,鮮有基于系統調查的實證研究。本文對國內外大學圖書館的學術閱讀推廣活動進行調研,對比分析其服務實踐情況,提出相應建議,為國內高校圖書館相關推廣服務提供參考。
1 調查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調查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以“雙一流”建設的42所國內高校圖書館和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40位的國外高校圖書館為調研對象,通過訪問圖書館網站及社交賬號,查閱近三年的發布信息并結合相關資料,分析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服務情況,從服務形式與內容、服務深度、服務策略、外部合作與支持四方面進行對比。調研時間為2024年5月10日至2024年10月23日。調研數據表明,在樣本館中,國內30所高校圖書館(占比71.43%)、國外33所高校圖書館(占比82.50%)開展了學術閱讀推廣服務。
2 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服務實踐
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閱讀推廣服務的形式豐富多樣,筆者將其總結為學術沙龍、閱讀資源推介、閱讀與寫作指導、學術競賽、科研獎勵和展覽。圖1顯示了這六種學術閱讀推廣服務形式的開展情況。
2.1 學術沙龍
學術沙龍包含講座與研討會,講座側重選題及主講人的表達,研討會側重觀點輸出與交流。調研發現,學術講座分為主題講座和導讀講座。主題講座以學術思維啟蒙或學科話題探討為主,主講多為名家學者,形式為單人講授加師生交流。國外高校圖書館一般未設立明確的講座品牌,活動通常以主題特點命名,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RU-Mini”系列講座,每期邀請一名專家講解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趨勢或研究方法。國內高校圖書館多舉辦系列主題講座,如浙江大學圖書館的浙大東方論壇、中山大學圖書館的逸仙高研講壇。導讀講座圍繞學術經典講解并薦書,要求讀者有一定認知基礎,如清華大學圖書館“聞道”系列活動和山東大學圖書館“一院一書”系列講座,國外高校圖書館并未開展此類講座。
面向學術閱讀推廣的研討會可分為三種,見表1。一是學科小組研討會,圍繞某一學科主題持續深入挖掘,分多期完成;二是學術技能研討會,以提升各種學術技能為目標;三是學術閱讀研討會,以促進學術書籍的閱讀和分享交流為目的。國外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學術研討會較為廣泛,國內則較少,調研可查僅有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旦旦研讀線上研討會和同濟大學圖書館的濟圖圓桌。對比可知,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學術研討會于近年內開展,且數量較少,主題形式有待拓寬。
2.2 閱讀資源推介
為保障教育公平,國外高校圖書館與教師合作,教師可編輯和更新課程閱讀清單。閱讀清單以電子資源為主且排除教科書,包括書籍、期刊文章、電子書、流媒體視頻、播客和其他類型的材料[22]。圖書館對清單進行審核并提供資源支持,包括購買電子版本、增加紙質復本、部分內容數字化、確保版權合規等。學生通過課程編號或教師姓名等信息搜索,即可查看所有相關閱讀資源,創建所需資源集合,進行收藏、添加筆記、注釋等操作,并與其他學生進行評論和協作。
在國內,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1996年啟動本校電子教參數據庫建設,起初僅掃描紙本館藏[23]。隨后,國內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系統不斷發展,目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自主建設電子教參平臺的共19家。各館資源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平臺僅限于正式出版的圖書。平臺多以課程為中心,提供電子教材教參,但大多只提供瀏覽、檢索、全文閱讀等服務,僅少數平臺具有上傳課件、布置作業、論壇交流功能[24]。此外,國內高校圖書館還邀請本校學者薦書,以圖文或視頻形式發布,內容包括推薦書目信息、推薦理由等。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從游悅讀”薦書系列,分為“悅讀”推薦、“悅讀”故事和閱讀建議,以三分鐘左右的短視頻進行閱讀和寫作分享[25]。
2.3 閱讀與寫作指導
國外高校圖書館設置寫作與學術交流中心,以主題培訓、寫作工作室、導師咨詢等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寫作。主題培訓分為學術閱讀與學術寫作兩類,定期開展。學術閱讀培訓主要教授批判性閱讀技巧、制定閱讀目標、創建閱讀筆記和注釋;學術寫作培訓圍繞科學語言的應用、寫作規劃與時間管理、文本修改與完善等方面展開。寫作工作室提供空間支持,鼓勵學生寫作互助,明確寫作目標并遵循“25分鐘寫作+5分鐘休息”的工作方法,提升效率[26]。導師咨詢由師生團隊合作,貫穿于學術寫作和學術活動的各個環節。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的寫作與交流中心,定期向師生提供個人寫作咨詢和小組研討會,內容涉及修辭技巧、修改策略、適合不同寫作模式的風格和結構慣例[27]。該中心導師隊伍分為寫作同伴導師和溝通同伴導師,前者在寫作過程中提供有關思想表達、語氣、論證、結構、語法和風格的反饋建議,后者由不同學科的研究生組成,提供各種交流支持及咨詢。
國內高校圖書館通過開設學術閱讀與寫作課程,幫助學生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學術閱讀課程一般面向本科生,講授閱讀推薦書目與閱讀方法,通過課堂、討論、實踐、競賽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此類閱讀課程一般聚焦于通識經典書目,更強調閱讀體會,對于學術閱讀技巧的重視不足。寫作課程通常面向研究生,從科學研究角度培養研究生知識資源發現、管理和整合能力,掌握常見科技文檔的寫作要求和寫作要點,提升規范化科研文檔的寫作能力。
2.4 學術競賽
不同學科專業的研究內容和側重各不相同,評價標準和手段亦有區別,學術競賽應注重研究能力考量。以考察研究表達能力為重點的論文可視化競賽和三分鐘論文競賽應運而生且迅速發展。論文可視化競賽[28]起源于2015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圖書館舉辦的圖書館周海報競賽,后逐漸發展成為國際賽事。比賽面向研究生,作品為時長60秒內的學術展示視頻,其主要評判標準是視覺沖擊力,即如何以簡短、引人入勝的數字敘述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項目。三分鐘論文競賽[29]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于2008年發起,面向研究生,旨在培養他們的學術、演講和研究溝通技能,要求參賽者在3分鐘內向不同學科的受眾報告他們的研究論文。競賽遵循嚴格的競爭規則,例如僅使用一張靜態PPT幻燈片,不允許使用任何附加音、視頻文件或服裝、樂器等道具。評審標準包括理解和內容、參與和溝通,即清楚地描述研究動機、意義、策略、結果和影響等;富有演講熱情且具有邏輯結構,語言適合非專業觀眾,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兩項比賽均為研究交流競賽,且已成為國際賽事,對于學生的研究和表達技能、高校研究文化中心的建立等都頗有助益。
我國高校圖書館學術競賽多考察信息素養,學術閱讀寫作類較少且覆蓋范圍有限,未形成區域賽事。山東大學圖書館等2019年起舉辦“發現科學之美”圖像大賽,面向研究生,可單人或團隊參賽,提交靜態作品和動態作品,記錄科研學習中產生的科學圖片或影像[30]。武漢大學圖書館發起的醫學人文知識競賽是一項學科競賽,內容涵蓋中外醫學史、醫學傳統文化、文獻檢索基礎知識等,鼓勵各專業學生參與[31]。
2.5 科研獎勵
國外高校圖書館面向本科生設立科研獎學金和學術獎項,激勵學生利用館藏資源開展研究。科研獎學金要求學生參與館內工作或資源研究,在導師指導下完成項目并提交材料。如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設立了多種面向本科生的科研獎學金[32],其中卡羅爾獎學金致力于支持本科生自選研究,聚焦法律、教育等主題。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科研獎學金鼓勵本科生開展以東南亞為重點的研究,并將館藏利用情況作為評估指標[33]。學術獎項以學生成績、成果為評選依據,經材料評審確定獎勵名單。例如,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本科生獎學金用于表彰以圖書館特藏材料為研究基礎的優秀論文、設計和印刷成果等[34]。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大學生科學寫作獎要求參評論文內容涉及科學、醫學或技術主題[35]。相較而言,國內高校圖書館通常只為學生提供文獻支撐,不深度介入具體研究,缺乏科研獎勵等激勵手段。與國外高校圖書館獎學金近似的“閱讀之星”評比,考核指標通常為學生全年的閱讀量、入館次數、在館時長等,并未強調閱讀書目的學術性和專業性。
2.6 展覽
展覽是高校圖書館常見的推廣服務形式,按內容可分為專業主題展、學術成果展和精神傳承展。國外高校圖書館的專業主題展聚焦于具體的專業項目,以圖文呈現為主,如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的“南極雷達膠片數字化項目”、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二十世紀芝加哥的動物實驗爭論”。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此類展覽多為書展,遴選依據為特色館藏、獲獎圖書、最新出版學術書籍等。如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舉辦的館藏教材建設成果展,以館藏特色教材和晚清民國紙本教材為主要展出內容[36];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舉辦的獲獎圖書展,以中國出版政府獎、“五個一工程”獎、文津圖書獎等獲獎圖書為主[37]。
學術成果展以本校學人成果或館史、校史、學術貢獻為內容,多在特殊紀念日推出。
如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建校125周年之際,圖書館推出西遷學人學術成就展,長期在線展出“西遷學人”的教學科研成就及代表著作、論文等成果[38];2023年,武漢大學建校130周年之際,圖書館舉辦校友學位成果轉化文獻展,甄選館藏校友學位作品及其社會轉化成果文獻,線下展出730位校友的成果[39]。
精神傳承展借助圖片、影音、實物等資料,講述先賢為學、為事、為人的事跡,激勵學子樹理想、學專業知識。如南京大學圖書館舉辦的致敬“大先生”系列展,回顧郭秉文等七位大先生“熱誠于人、精誠于業”的一生,傳承大先生的科學理念與科學家精神[40]。
3 國內外學術閱讀推廣服務實踐對比
3.1 服務形式與內容
從服務形式看,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對以上六種學術閱讀推廣方式均有所涉及,方式較為多元。而以高校圖書館個體來看,僅少數高校圖書館(國外9所、國內10所)同時采用兩種以上方式,各館對學術閱讀的重視程度和相關實踐有待加強。國內調研結果顯示,近三年42所高校圖書館均開展了閱讀推廣活動,以推廣通識閱讀、休閑閱讀及經典閱讀為主,僅19所高校圖書館涉及學術閱讀,對其重視程度不足。從服務內容看,國外高校圖書館閱讀資源推介平臺建設較為完善,具備注釋、交流等功能;學術沙龍以研討會為主,注重學術交流;閱讀與寫作指導包括開設培訓、設立寫作工作室、提供導師咨詢與幫助等,內容豐富;學術競賽注重考察研究表達能力,且不拘于某一學科,傳播影響范圍廣泛;科研獎勵以項目研究、學術寫作為考察維度,運行機制成熟;展覽聚焦專業項目成果。國內高校圖書館閱讀資源推介平臺形式、功能較為單一,學術圖書推介尚不成體系;學術沙龍以講座為主,偏重知識講授,缺少交流;閱讀與寫作指導均采用培訓課程形式,較單一、匱乏;科研獎勵激勵不足,幾近空白;學術競賽考察多為知識性題目,缺乏學術深度;展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總體而言,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學術閱讀推廣服務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2 服務深度
學界對學術閱讀能力構成與細分指標多有探討,一些高校也制定了相關指南,這些指標對考察服務深度有重要意義。Fillmore L W等將學術閱讀能力歸納為包括總結文章、提取大意并聯想、寫出邏輯性強的文章等在內的10種能力[41]。凌靜等認為學術閱讀能力包括閱讀意識、閱讀技能、閱讀方法與策略三個方面[21]。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發布的學術技能服務指南將學術閱讀能力分為三大類:成為主動的讀者、做個有效的讀者、做個有批判性的讀者[42]。綜合來看,以閱讀意識、閱讀方法與策略、學術表達能力作為指標,可對服務深度進行量化考察。閱讀意識作為學術閱讀能力的基石之一,涵蓋閱讀目的、興趣及需求等;閱讀方法與策略是提高學術閱讀效率的核心工具,包括略讀、詳讀、注釋、歸納等方法的運用;學術表達能力是學術閱讀能力的外在體現,包括口語及文字表達等。調研顯示,不同的推廣形式和內容對學術閱讀能力提升的貢獻存在差異(見表2)。國外高校圖書館在培養學生學術閱讀興趣的同時,注重培養閱讀方法、策略與學術表達能力。國內高校圖書館大部分活動僅停留在培養學生學術閱讀興趣的層面,未能根據學生的年級、專業等因素提供系統、深入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指導。如學術沙龍,國內偏好講座形式,以知識或觀點的單向輸出為主,有助于培養學術閱讀興趣;國外則多采用研討會的形式,重點在交流探討,對于培養學生的學術表達能力和策略有所助益。
3.3 服務策略
從教育分層理論看,不同年級、學歷層次的學生處于學術發展不同階段,認知、知識儲備與學習需求各異。在學科與專業維度上,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呈現出高度的分化性與專業性。國外諸多高校圖書館對活動參與對象進行分層服務,細分年級、學歷、學科專業,配套完善的指導與激勵措施。如論文可視化競賽和三分鐘論文競賽僅限研究生參加,貼合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和研究特點。通過參與此類競賽,學生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學術表達能力,還能在競爭交流中激發創新思維,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圖書館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的學科小組研討會聚焦特定學科招募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內進行深度探討和學習。在這些研討會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學科前沿的研究動態和方法,與專業教師和優秀同學進行深入交流,拓寬學術視野,提升專業素養。國內高校圖書館在學術活動的開展上往往更側重參與面的廣度,多數活動面向全校范圍進行招募,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精細考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服務深度的不足。
3.4 外部合作與支持
國外高校圖書館活動合作單位眾多,包括校寫作中心、校友會、學院、基金會等。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的寫作與交流中心在實際運行中,與英語語言交流中心緊密合作,并獲得指導及人員支持;科研獎勵的設定則是基于校友會及基金會的資金支持而得以發展。合作方參與圖書館開展的學術型閱讀推廣活動,提供場地、人員、資金、專家指導等支持,共同助力學生的學術閱讀能力提升。國內高校圖書館雖然也與校內諸多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校團委、學工部、研工部等職能部門是主要的合作對象,但這種合作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職能部門在合作分工中主要側重于發揮其宣傳方面的優勢,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宣傳渠道,為圖書館的學術活動賦予學分、評優積分等獎勵措施。這些獎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學生參與,擴大活動影響面,使更多學生了解并參與其中。但從活動的策劃和開展過程看,職能部門的參與度較低,且缺乏資金和人員支持。這種情況在各種競賽和作品征集活動中尤為明顯。
4 思考與建議
4.1 強化學術閱讀推廣服務,拓展服務形式與內容
作為高校學術部門,高校圖書館承擔著培養學生學術素養、服務教學工作及促進科研創新的多重職能。圖書館理應重視開展學術閱讀推廣服務,使學習支持更加普遍、更易獲取。國內高校圖書館盡管在推動全民閱讀、助力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學術閱讀推廣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層面仍存在明顯短板。圖書館業界應采取有力舉措,在持續推進全民閱讀、穩固已有成效的基礎上,提高對學術閱讀推廣的重視程度,將工作重點向學術閱讀這一專業性領域傾斜,積極探索多種推廣方式的協同運用。理論研究方面,需要深入剖析閱讀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挖掘閱讀動機的深層驅動因素以及評估閱讀效果的多元指標,構建貼合高校學術生態特點的閱讀推廣理論體系框架。通過廣泛開展基于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學生群體的實證研究,探索出一套與我國教育現狀和學生實際需求高度適配的學術閱讀推廣策略,為高校圖書館學術服務質量以及學生學術素養的提升提供堅實支撐。
4.2 深化服務內涵,促進學術閱讀能力均衡發展
學術閱讀能力提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豐富優質的學術閱讀資源是基礎。從資源建設來看,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中,約42%的圖書館自建了教材教參數據庫,另有約9%的圖書館購買了相關教參數據庫。相較國外,電子學術資源的形態與功能仍有待優化拓展。在資源形態方面,除傳統的書籍和期刊外,還應納入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元素,豐富學術資源形式,滿足用戶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在功能方面,亟須引入批注、社交互動、意見反饋以及薦購等模塊,增強用戶體驗,增進圖書館與用戶的交互。此外,圖書館在開展學術閱讀推廣活動時應注重閱讀意識、閱讀方法與策略以及學術表達能力的綜合培養,如通過開展閱讀興趣調研、舉辦學術閱讀分享會等活動,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需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目的,激發學生的學術閱讀興趣;根據學生的年級、專業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指導方案;組織學術寫作工作坊、學術演講比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學術寫作水平、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4.3 推行分層服務舉措,提升學術活動針對性
學生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面臨著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挑戰,對于學生的培養和發展來說,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不盡相同。學術閱讀能力是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乃至終身學習中非常關鍵的技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國外高校圖書館在獎學金設置、競賽活動開展等方面均考慮到了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我國高校圖書館推廣活動為保證足夠的互動參與人數,通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廣度有余而深度不足,活動作用僅限于營造學術閱讀氛圍,不利于吸引特定學科領域有需要的人群參與。因此,建立分層式學術閱讀推廣體系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低年級本科生、高年級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具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及閱讀需求,以此為依據逐級開展閱讀導航、專業閱讀指導課程、個性化的文獻推薦、一對一的學術咨詢等服務,從提升學術閱讀意識、建立持續的閱讀習慣到增強信息提取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學術文獻,促進知識的吸收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從而實現學術表達與輸出。
4.4 構建多元合作網絡,完善合理高效的機構協作體系
為全方位提升學術閱讀推廣服務的效能與質量,建立健全機構協作機制至關重要。在強化校內合作方面,應明晰合作發展的核心目標,充分發揮圖書館在資源儲備與服務供給方面的優勢,推動合作各方達成高效協同。于校內合作框架下,應積極主動地與各學院展開深度合作,參與課程資源開發,支持學院的教學和研究活動;與學術委員會合作,參與學術標準的制定、學術評價體系的構建以及學術資源的共建共享;與校友總會合作,依托其資源和網絡,共同開發研究項目、實習機會或設立獎學金計劃;與教育發展基金會合作,通過設立專項基金、項目資助等形式,資助特定領域的研究、學術交流活動或發展項目。在拓展校外合作層面,著重與知名書店和出版發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聯合舉辦閱讀俱樂部或研討會,設立校園書架,開展學術閱讀挑戰和獎勵計劃等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
5 結語
雖然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在文化背景及教育體制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學生的學習及學術發展需求是一致的,高校圖書館作為教學支持中心的定位是一致的,服務讀者的宗旨是一致的。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強化學術閱讀推廣服務,深化服務內涵,推行分層服務舉措,構建多元合作網絡,制定針對性措施,提升服務與學術支持能力,滿足師生需求,助推高校教育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DELGADO P,VARGAS C,ACKERMAN R,et al.Don′t throw away your printed books: a meta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media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8,25:23-38.
[2]查穎.文科大學生閱讀問卷調查分析:對浙江省1004名大學生的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16(11):65-69.
[3]DELGADOVA E.Reading literacy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cademic competencies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8:48-53.
[4]DALI K,MCNIFF L.Reading work as a diversity practice: a differentiated approach to reading promo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 in North America[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20,52(4):1050-1062.
[5]BANGANI S.Academic libraries′ support for quality education through community engagement[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24,40(4):590-601.
[6]ZHENG W Y,ZHAO Z Y.On the integration path betwee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science,2022,7(3):270-291.
[7]DUPONT C Y.Reading and collecting Dante in America: Harvard College Library and the Dante Society[J].Harvard library bulletin,2011,22(1):1-57.
[8]朱向陽.大學生學術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9]王艷萍,羅筑華.超文本化學術閱讀與科研興趣培養實驗研究[J].高教論壇,2019(7):44-47,64.
[10]張可.大學生學術閱讀信息行為中的情感體驗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11]陳麗婷,葉露,余玲麗.大學生學術閱讀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1):112-114.
[12]龐云芳.大學生學術閱讀現狀分析及實踐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3):147-149,158.
[13]王睿,司磊.“縮比型”課程項目教育改革訓練新模式及其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23,46(1):42-47,52.
[14]聶蘭渤.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學術閱讀的影響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9.
[15]劉元勝.大數據背景下財經類大學生文獻閱讀能力培養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12):158-159.
[16]韓小亞,蘭霖.從閱讀推廣到學科推廣: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學科化轉型[J].圖書館學研究,2021(14):74-78.
[17]楊莉,陳幼華,謝蓉.高校圖書館開展專業閱讀推廣的實踐探析[J].圖書館雜志,2015,34(12):29-37.
[18]曹娟.高校閱讀推廣研究進展知識圖譜與學術創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7,37(3):4-10.
[19]韋春伊.高校圖書館學術圖書閱讀推廣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2,39(15):30-32.
[20]孫翌,陳晶晶,易慶,等.高校圖書館多元化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與實踐: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39(1):78-84.
[21]凌靜,孫振領,毛桂芳.面向學術閱讀能力發展的大學生閱讀素養培育研究:基于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視角[J].圖書館,2023(8):77-83.
[22]RIHA E C,LEMAY D.Saving students money with ebooks: a cross 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terlibrary loan and course reserve[J].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 2016,33(4):386-408.
[23]蔡穎,蔡迎春.后疫情時代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轉型與思考[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0(10):11-17.
[24]譚歡.雙一流大學圖書館抗疫期間開展資源服務工作探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0,40(3):52-56.
[25]從游悅讀[EB/OL].(2024-01-21)[2024-05-10].https://lib.tsinghua.edu.cn/tjhd/cyyd.htm.
[26]Writing studio[EB/OL].(2023-05-25)[2024-04-20].https://library.ethz.ch/en/researching and publishing/scientific writing at eth zurich/writing studio.html.
[27]Learning Support[EB/OL].(2023-03-08)[2024-04-20].https://nus.edu.sg/nuslibraries/services help/learn ing support.
[28]SUN S Y A,JIANG F K,LIU Y H.\"Maybe, but probably not\": a cross disciplinary study of negation in three minute thesis presentat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24,74(2):117-131.
[29]BANDLER J W,KILEY E M.Brevity, clarity, engagement: the IMS2017 three minute thesis competition[J].IEEE microwave magazine,2017,18(3):85-87.
[30]山東大學第六屆“發現科學之美”圖像大賽開始啦[EB/OL].(2024-06-20)[2024-04-17].https://mp.weixin.qq.com/s/TaRZSAM9UoEqjEsmI_zblw.
[31]第十屆醫學人文知識競賽圓滿收官![EB/OL].[2024-04-17].https://mp.weixin.qq.com/s/eh0kdTFZHksu xxnRjheBGg.
[32]Grants amp; Fellowships[EB/OL].(2023-02-24)[2024-04-22].https://library.harvard.edu/visit about/grants fellowsh ips.
[33]Fellowships amp; Grants[EB/OL].(2023-03-15)[2024-04-22].https://nus.edu.sg/nuslibraries/services help/fellowships-grants.
[34]Library Prizes[EB/OL].(2023-01-16)[2024-04-22].https://library.yale.edu/about-us/about/library-prizes.
[35]Crerar Science Writing Prize[EB/OL].(2023-03-04)[2024-04-22].https://www.lib.uchicago.edu/crerar/about-crerar-library/crerar-prize.
[36]“閱讀相伴 師路同行”:北京師范大學2023年世界讀書日暨第十四屆大學生讀書文化節系列活動[EB/OL].(2023-04-21)[2024-04-24].http://www.lib.bnu.edu.cn/xwdt/20edb827a2ce4cb7b094ca07bb36bf 6c.htm.
[37]獲獎圖書展[EB/OL].(2023-01-16)[2024-04-24].https://lib.muc.edu.cn/engine2/d/9283147/667831/1?t=5155601amp;p=87948amp;pageId=87948amp;wfwfid=24149amp; websiteId=64168.
[38]
西遷學人學術成就展[EB/OL].(2023-03-11)[2024-04-24].http://xqxr.lib.xjtu.edu.cn/.
[39]學成以歸: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校友學位成果轉化文獻展開幕[EB/OL].(2023-11-16)[2024-04-24].https://mp.weixin.qq.com/s/7w06AKj_r53mrVIbjPrIBg.
[40]“一生為國鑄盾,映照百年風云”:致敬“大先生”系列展之走近程開甲圓滿開幕[EB/OL].(2023-06-28)[2024-05-10].https://lib.nju.edu.cn/info/1065/355 9.htm.
[41]FILLMORE L W,SNOW C E.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language[M].Washington,DC: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2000:93-105.
[42]Effective reading[EB/OL].(2024-01-16)[2024-12-14].https://library.soton.ac.uk/effectivereading.
作者簡介:
張淼(1990— ),女,碩士,館員,任職于武漢大學圖書館。研究方向:閱讀推廣、信息素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