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是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首要特征和本質屬性,是指國家權力和社會秩序被廣大人民自覺認可和服從的性質和狀態,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國家權力、基本制度具有較強的信任感和較高的認同度。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合法性,首先關系國家權力的合法性。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是國家權力合法性的唯一來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是國家機關的生成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合法性基礎。
價值體系是國家權力確立、運行和維護的思想理念、價值規范和道德規范的總和,也是公民權利得以確認和保障的規則體系,首先指涉的是國家治理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價值體系決定著國家治理體系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價值內核是人民當家作主。這個核心價值為國家治理體系注入主導價值,統領國家政治價值體系的建立和形成,規定著國家政治價值體系的發展、豐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核心價值。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依靠制度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整個政治制度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規定了其他政治制度的性質,反映了其他政治制度的特征,表征著其他政治制度的標準,決定著其他政治制度的走向。因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保證了我們國家治理制度體系的統一性、協調性和有效性,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核心價值。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以法治為基礎和依托的。法治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又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換言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在于法治化。在我國,國家治理法治化的規則體系,集中體現在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骨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大及其常委會主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發展進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法治規則。
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的干部,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前提下,根據憲法法律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是產生與被產生、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其他國家機關的組成人員,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選舉、任命;其他國家機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監督。國家權力之所以有力量、有權威,國家治理之所以有秩序、有效率,就是因為國家權力源于人民、來自法律,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使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法治規則。
國家治理體系在促進市場和社會不斷走向自由、民主、發展的同時,還需要一套完備的監督規則,規范治理主體有序運行。人大監督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監督保障。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加強對憲法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強化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監督,就是要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確保憲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確保各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確保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