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迫別人也不強迫自己的關系,才能長長久久。
臨近開學,決心帶孩子最后瘋狂下。我和幾個媽媽商量,去城郊過兩晚。我看好游樂園,做好攻略,買票、訂酒店,最后不忘讓孩子舉起手發誓:“我絕對不會再讓媽媽陪坐過山車。”
坐過山車是我的夢魘。記憶中,我第一次坐過山車是在北京歡樂谷。那會兒,我和當時的男朋友、后來的孩子爸興沖沖玩了一系列失重游戲。什么跳樓機、海盜船、激流勇進……到過山車時,我們毫不猶豫,綁好安全帶,只等鈴聲響,互看一眼,興奮啟程。
啟程方知,和過山車相比,跳樓機、海盜船、激流勇進都是浮云。耳邊呼呼風響,眼前橫沖直撞。爬高時,我只覺心臟被單獨拎出來一點點拉近嗓子眼兒。忽然,毫無征兆和緩沖,一個90度俯沖,我尖叫起來,心臟又被某種神秘的力量踹回肚子,仿佛直達肚臍眼兒。我有點腹痛,難道腸子是彈簧,拉扯中甩到了它?俯沖之后又是俯沖,翻轉之后接著翻轉。我感覺我的身體將要被拋出去,我的臉馬上正面撞擊地面。“完了,完了……”我喊著。
我往左看,發現左邊的人閉著眼;往右看,只見男朋友面目猙獰,呈扭曲狀。風繼續吹,我不知不覺哭了,眼淚被風吹到后腦勺。剩下的時間,我發著抖,閉著眼,牢牢抓住保險杠,心里默數“1、2、3、4、5……”。牙咬到酸,沒數到100,就有工作人員提醒我們松開安全帶。可為啥我的身體仍在晃?我撐著扶手和男朋友兩腿發軟走出過完山的車,“哇”地吐了一地。
周一上班時我即用上了這談資。坐我對面的同事小西聽我描述完驚魂一刻的感受,貢獻了她的:“下次,你嘗試一下太陽神車。”
“那是什么東西?”我有種不祥的預感。
“過山車中的霸主,不但車在轉,轉盤也跟著轉,自轉的同時公轉。”小西向我介紹。
“恐怖嗎?”我好奇。
小西目光木然,看著前方說:“我坐在車上,從頭到尾只喊一句話:‘放我下去!我要回家!’而我坐了兩遍!”
后來我才知道,小西那時愛上一個平民冒險家。這位冒險家熱愛徒手攀巖、海邊沖浪,曾于京郊青龍峽的大橋上用繩索綁著雙腳,頭朝下蹦極。所以過山車算什么?兩遍算什么?據說,小西第一次從太陽神車下來,腳軟頭暈如我,她沒緩過神兒,又被那位冒險家架著胳膊重新排一遍隊。當小西連連擺手,那位冒險家興沖沖的眼神征服了她,還有一句魔咒似的話:“愛我,就陪我坐過山車!”
我也是后來才明白,只有真愛,才能在根本無法消受的情況下陪對方坐過山車。由于我和老公對過山車的忍耐力近似,從沒有用此物驗證過彼此的情感。幾年后,我們結婚、生子,孩子兩歲多,便一再要求坐摩天輪。一到5歲,他說啥都要嘗試過山車。8歲生日當天,他要求坐最高配的極速光輪,我頭皮發麻,卻要被迫接受挑戰。
“為什么別人的媽媽就敢坐過山車,別人就能坐過山車?”孩子楚楚可憐地看著我。
我壯著膽子再次登上過山車通道時,像被無形的繩索綁架。我先為孩子扣上安全帶,再扣自己的。我囑咐他:“閉上眼,很快就完了。”
“媽媽,為什么要很快完?”孩子納悶。
離地百米,風呼呼吹,我的心臟提起又放下。其間,我不可避免地尖叫。我偷偷睜了一下眼,見孩子一臉享受。正值換牙之際,他咧著缺門牙的嘴哈哈大笑。
此后,孩子爸和我,誰陪逛游樂園,誰陪坐過山車,誰驚心動魄。一次體檢中,孩子爸測出眼壓過高。他拿著報告向我們報告,以后不能坐過山車了:“眼珠子會掉出來!”面對如釋重負的他,我對報告的真偽起疑了。
父親“擺爛”,母親“躺平”。隨著孩子年歲漸長,個頭漸高,我們及時更新了對他提出的要求的滿足方式,要么坐孩子可以單獨上場的過山車,要么一大幫人一起出行,總能找到一兩個成年人愿意陪孩子們坐。
在日本迪士尼,一個極富領導力的爸爸陪完他娃陪我娃,陪我娃的時間明顯更長。我在出口迎接他們時,該爸爸臉色煞白,步履蹣跚。
“你兒子太勇敢了,我們一共坐了3次。”他說。
“可是,叔叔,為什么你一直叫?我一聲都沒吭。”我娃不解。
該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發高大,勇者不是不怕,而是怕也要完成自己的承諾,他可是來來回回坐了3次過山車呀!
幾天前,我娃發完誓,不甘心地說:“也許這次運氣好,別的大人能陪我坐過山車呢?”他的運氣不錯,某媽天生膽子大,一拖二帶著我娃和她娃上車了。
我站在黃色圓形軌道下方,仰視藍天白云和過山車,微風拂過我的面頰,我想象他們在空中被狂風吹到翱翔的快樂。稍后,某媽給我發消息:“搞定,刺激!”
小西也給我發消息了,我剛拍了張過山車的圖給她,我問:“你那口子如今還強迫你陪他坐過山車嗎?”小西的回答令我吃驚。原來,她和那位冒險家已離婚,導火索便是坐過山車:一個不知名的小景區尚在試運營階段,那位冒險家逼著小西陪坐過山車,誰料中途停電,小西被倒掛在半空中長達十幾分鐘。
“這些年,我受夠了。什么叫‘愛我,就要陪我坐過山車’!這是逼我不愛他!”
“天啊,驚險項目有風險,不但要去大城市、大園,還要遇到能同頻共振的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正想著,某媽拉著孩子們來到眼前,她說起她在菲律賓玩跳傘的經歷,兩個孩子滿眼崇拜和羨慕。看著他們一起享受坐過山車的快樂,我對兒子說,人還是要多交點朋友,有的朋友可以陪你坐過山車,有的朋友可以陪你去打棒球,而媽媽我可以在過山車下面看你們放飛自我。不強迫別人也不強迫自己的關系,才能長長久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