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倩楠出生于一個“茶香世家”,父親是碧螺春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母親是茉莉花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她對制茶的秘訣就熟稔于心。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茶二代”,以新一代青年的創新思維,積極探索傳統茶產業、茶文化與農文旅相融合的發展之路。
一盞清茶解鄉愁
三面環湖、氣候濕潤、日照充足,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得天獨厚的氣候為碧螺春茶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
小時候,柳倩楠就常常跟隨父親去茶山玩,在制茶間看師傅們炒茶。山間桃紅李白,遠處碧波萬頃,新吐的碧螺春芽軟嫩清新,父親手腳不停,同時傳授給她一些采茶的訣竅:“既不能用指甲直接掐,也不能用刀具剪,而需用手輕輕捻起,借由脆勁促使芽桿分離。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其斷面不易色,且芽香不失。”
江南煙雨中的采茶場景,成為柳倩楠腦海中抹不去的鄉愁記憶。去上海上大學時,她隨身的行李中就有一包家鄉的碧螺春茶。想家的時候,她就泡上一杯。一盞茶香中,有故鄉的味道,也有父母的愛。
2010年大學畢業后,柳倩楠并沒有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打算返鄉,繼承制茶技藝。對此,父親柳榮偉立即表示反對。1985年,柳榮偉開始學習碧螺春茶炒制技藝,由此和茶結緣。1996年,他進入茶廠工作。2000年,茶廠轉制為民營企業東山茶廠,他成為新的掌門人。在傳統茶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幾年的柳榮偉深知制茶人的辛苦和學成技藝的不易,不想讓女兒再吃一遍苦。
但柳倩楠態度堅決,拗不過女兒的柳榮偉只得松口答應。從鮮葉到干茶,碧螺春茶的制作全靠一雙手,是中國茶中少有的純手工制茶的技藝。碧螺春茶先是于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后又在2022年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里的重要一員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盡管柳倩楠自小就看過制茶流程,但離真正上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碧螺春茶的制作過程大致分為四步:高溫殺青、熱揉整形、搓團顯毫、文火干燥。每個步驟對火候、時間的掌握都各有講究,整個炒制過程更要“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炒制”。
柳榮偉并未立刻帶女兒上手炒茶,而是依照師父從前教自己的辦法,讓她學習燒火熱鍋的基本功。春去秋來,兩載光景,柳倩楠終于在第三年掌握了幾分碧螺春茶炒制環節的奧妙之處。但到上鍋實戰時,她還是被制茶第一步打了個措手不及——鍋溫高達250攝氏度,不出3分鐘,她的手就被燙得滿是水泡。即便如此,柳榮偉也沒讓女兒在學習炒茶時戴過一次手套,而是堅持遵循祖輩傳承下來的“純手工炒制”原則。
7年彈指一揮間,柳倩楠手上的水泡掉了又起,10個指尖上的“螺”被生生磨掉了,她終于炒制出了碧螺春茶的“螺”。為了確保茶香純凈,身為女孩的她,還戒掉了諸多習慣:一不染指甲,二不涂護手霜,一心精進炒茶技藝。
2021年,剛生下兒子不久的柳倩楠,就作為參賽的唯一女選手亮相“吳中區炒茶青匠大賽”擂臺,與前輩們同臺競技,并取得不錯的成績。茶葉翻滾間,這位新時代的“碧螺姑娘”接過祖輩手中世代相傳的茶技“接力棒”,漸漸成長為業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一縷茶香飄萬里
如何讓茶香飄得更遠,是柳倩楠入行時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她結合大學期間訪問知名電商企業的經驗,開始嘗試開設網店來拓寬茶葉的銷路,并從電商客服工作做起,去了解顧客的需求?!按禾?,對于蘇州的茶農來說,是收獲的季節。”手捧卷曲如螺的碧螺春茶,柳倩楠在抖音平臺開起了茶葉小店。直播帶貨時,她總會泡上一杯自家的碧螺春茶。茶香氤氳間,她向網友分享著從碧螺春茶中體會出的生活智慧。每年明前茶上市,她的抖音小店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柳倩楠總會在發給顧客的快遞包裹中添加小剪刀和小夾子。剪刀方便剪開茶葉袋子,夾子又方便封裝剪開的茶葉袋子,使茶葉保持干燥……這樣的小贈品,既是與人方便,又是與己方便。
這些貼心的小舉措加上柳倩楠優秀的設計才能,助推茶葉銷量不斷提高。其中,一筆20多萬元的企業訂單更是讓父親對她刮目相看。于是,柳倩楠順勢成立網絡營銷團隊,先后在多個電商平臺成立“碧螺”品牌旗艦店。
為了讓古老典雅的碧螺春茶俘獲年輕人的心,除了拓展線上的渠道,柳倩楠還在產品品類上不斷創新。原來,碧螺春茶以明前茶為最佳。天氣炎熱時,不少顧客會買來解暑;但氣溫一下降,喝綠茶的顧客就會減少。這導致茶廠全年有一半的時間十分繁忙,而另一半時間則相對空閑。柳倩楠調查后發現,隨著傳統文化不斷推廣,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茶這種健康的飲料。而碧螺春茶高昂的價格卻讓“學生黨”和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柳倩楠開始帶領團隊研發攻關。她從蘇州的碧螺紅茶入手,運用蘇式花茶窨制工藝,將水果、花草與茶葉拼配,讓茶葉吸收花草、水果的香味,成功調配出了桂花紅茶、茉莉綠茶、玫瑰紅茶、蜜桃紅茶等近30種口味新穎、獨特的花果茶,并獲得2項發明專利、18項應用新型專利和46項外觀設計專利。作為發酵茶,花果茶等新產品不僅延長了碧螺春茶的保存時間,也降低了碧螺春茶的價格,成為年輕人喜歡的飲品。
定量、小型、標準化包裝的碧螺春茶廣受年輕人的贊譽,五湖四海的訂單紛至沓來,甚至連故宮文創都向她拋出了合作的“繡球”。
通過“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協同發展的營銷策略,目前,柳倩楠在國內與中糧、中國郵政、網易嚴選、小罐茶、全球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等達成戰略合作。同時,她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產品出口到澳大利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等28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突破9000萬元。
講好茶故事
自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成為東山茶廠的總經理以來,因年紀尚小,柳倩楠身邊一直不乏質疑聲,太過年輕、社會經驗不足是質疑的重點。對此,柳倩楠表示:“要回擊質疑,只有做出成績?!?/p>
柳倩楠運用在大學期間學習的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大膽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對傳統茶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公司管理系統不斷規范完善,營業額大幅度提升,于2018年獲得蘇州市市長質量獎,成為江蘇省首家獲得此項榮譽的涉農茶企,一躍成為茶行業經營管理的標桿企業。
為推動家鄉傳統產業共同發展,在柳倩楠的倡導下,東山茶廠聯合全鎮6家專業合作社、2個家庭農場、5個經營大戶共同組建“蘇州碧螺茶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辦論壇、搞培訓、向茶農收購茶葉和發放農資等舉措,規范茶農的種植方式,帶動農民致富,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古鎮,是碧螺春茶原產地保護區,也是太湖之濱的“魚米之鄉”、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經過多年的制茶、品茶,柳倩楠越來越體會到故鄉碧螺春茶承載的江南文化和記憶,才是這縷茶香最動人心弦的一面。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學茶,讓消費者了解茶,柳倩楠多方奔走籌措資金,建起了蘇州市江南茶文化博物館。這座地處東山鎮碧螺景區的博物館,以“茶”為主題,集茶文化展示、制茶體驗、茶園觀光、茶果采摘、休閑度假為一體,讓城市居民享受健康的茶生活,傳承、弘揚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如今,江南茶文化博物館已成為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和“長三角”諸多大中院校的教育實踐基地,并已陸續接待游客、學子7萬多人次。
近年來,吳中區充分挖掘、利用茶文化,推出主題特色旅游節氣品牌、10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茶文化研學旅游路線,開啟“茶+研學”“茶+娛樂”等新業態,促進茶旅融合發展。柳倩楠發現,不只是自己,越來越多的家鄉人也開始依托太湖洞庭山的自然風光和碧螺春茶,找到了一條茶文化、茶產業、旅游業三產融合發展的致富路。越來越多如柳倩楠一樣的年輕人,正以新時代碧螺春茶制作技藝傳承人與時俱進的姿態,續寫著“碧螺仙子”的千年茶香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