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東山鄉的東山小學開學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缺老師,校長王鋒急得團團轉。這天,劉青山退伍剛回到家,王校長后腳就跟著進來了:“孩子們都盼著老師上課呢!你是咱們家鄉走出去的知識分子,又在部隊訓練多年,能否給孩子們代課一段時間?”
王校長說得懇切,劉青山不由得心動了。于是,劉青山就成了東山小學的一名代課老師。
山里的孩子清純可愛,課余時間總是圍著劉青山轉,就像檐前的麻雀、小燕子,整天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劉青山一米八的個兒,強壯而有力的臂膀將孩子們高高舉起,孩子們便咯咯咯地笑個不停,歡快的聲音響徹校園,久久回蕩。
劉青山領著微博的代課工資,每天早出晚歸,夜里還到各個小山村家訪。母親見了心疼,忍不住就會嘮叨:“收廢品的劉水木掙的都比你多,你這么辛苦又是為了什么?”劉青山聽了,雖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只要想起課堂上孩子們那明亮的眼睛,立刻又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一眨眼,好幾年過去了。劉青山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畢業生,內心已經深深愛上了東山小學。
村里有個王大嘴,說起話來就像個大喇叭,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兒子王耀武師范畢業后不愿意回東山小學校教書,王大嘴便托人找關系分配到城里的學校。有一天,王大嘴半路碰見劉青山,笑著問道:“工資漲了沒有?真是辛苦青山老師啦!我家耀武就是心大,農村哪是他的舞臺?想想也對,堂堂一個師范生,豈能埋沒在這深山旮旯里呀。”劉青山并不理會,微微一笑便走開了。他想,雖然自己待遇不高,但是一樣為人師表,一樣給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是同樣需要老師嗎?……想著想著,劉青山的心里豁然開朗。
又是幾年過去。劉青山結了婚,生了孩子,一家人早已習慣了平淡而充實的生活。他無怨無悔地守護著東山小學,細心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就如一根紅燭,無私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可是,上級關于清退代課教師的文件卻在幾年后正式下發到了東山小學。
王校長感到左右為難。跟劉青山相處了這么多年,他們親如兄弟,一直以來幾乎無話不談。可是那天,王校長在劉青山面前竟吞吞吐吐,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劉青山見狀,便說:“如果有什么為難的事,你別見外,直接說。”
王校長說:“當然,按規定我們得清退代課教師。可是,外面的老師請不進來,這學校還得辦下去呀。真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要不……可以的話,還是請你繼續代課一段時間,再作打算?”
劉青山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說:“本來我今天打算辭職的,我打算去城里打工。可孩子們總不能沒有老師吧?眼下也只有這樣啦!”
于是,劉青山又留在東山小學繼續當代課老師。
沒過幾年,東山鄉刮起了一陣進城風,條件好點兒的人家都進城居住,或者爭相把孩子送往城鎮的學校。終于有一天,東山小學被撤并入鎮中心小學,王鋒校長也被調走了。
臨別那天,王校長在劉青山家里喝醉了。王校長望著頗顯蒼老的劉青山,泣不成聲:“青山,我對不起你啊!那年秋季,我就不應該請你到東山小學來。”
劉青山憨厚地笑了:“說句真心話,是我要感謝您才對。”
王校長滿腹狐疑地望著劉青山。
“這些年來,我雖然只是一個代課教師,可我活得快樂而充實。我在東山小學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劉青山認真地說。
“今后你作何打算?”王校長關切地問道。
“我承包了一大片山林,已簽了合同。我不走了,還是繼續守護這片純靜的天空吧。”劉青山一邊說一邊微笑著端起酒瓶,給王校長斟上滿滿一杯酒。
王校長見劉青山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仿佛一座巍峨的大山,不禁心頭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