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老師,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至少在作業這方面會輕松省事的。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現實狠狠打了我的臉。因為每天晚上,當我讓孩子做作業時,兩個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這讓我感到非常焦慮。
慶幸的是,“雙減”政策如同一股清新的風,吹散了籠罩在我心頭的焦慮與壓力。“雙減”施行之后,兩個孩子的作業都是在學校就能完成,再也不要我天天催。
“雙減”政策的出臺,意味著父母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健康中成長。
以前,我總是過度關注孩子的分數和成績,忽視了他們的其他需求。兩個孩子的成績在班里并不突出,與我的期望相去甚遠,每每看到他們不太好看的分數,我都會大發雷霆,孩子們也特別害怕我發火。“雙減”政策讓我慢慢意識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開始調整家庭教育觀念,從過去的“唯分數論”轉向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如今,我開始注重孩子的興趣培養、情感教育和社交能力的發展,期望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氛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溫暖,從而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用愛心和耐心去陪伴孩子,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女兒特別愛好寫作,我鼓勵她多寫多練,耐心指導,看到優秀的作文會幫她投稿。如今,她已在《泰州晚報》《靖江日報》《快樂作文與閱讀》等報刊上發表習作數篇。
我和孩子爸爸還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愿和選擇,讓孩子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閱讀,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父母得以身作則,自己多閱讀,然后鼓勵孩子多讀書,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思考能力。我家里的書有很多,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讀后讓孩子們談談讀書收獲。
我們還引導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我們最常參加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和志愿者服務活動,孩子很喜歡,他們在實踐中慢慢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價值感和滿足感。
同時,我們還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并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庭和學校是兩個不可或缺的主體。作為家長,我們與學校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每次學校召開家長會,我總是積極參加,因為我知道這樣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當學校需要家長做志愿服務時,我也會積極參與,為孩子樹立榜樣。除此之外,我也經常與孩子的老師交流,與老師形成教育合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家庭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作為家長,我們需要以愛為帆,智慧導航,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