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雪花漫天的夜里,我來到了這個世上。雖然家庭一貧如洗,但非常幸運的是,我擁有非常勤勞的父母,并趕上了祖國改革開放迅速發展的好年代。爸爸媽媽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供我和弟弟讀書。最終,我成為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弟弟成為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這對于當時的家鄉農村來說,非常少見。
“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好多沒學到。”這是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一個人在家照顧我和弟弟,還要耕田種地,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著。后來為了我和弟弟上學,她帶著我們離開了農村,到城里討生活。為了謀一份穩定的差事,從沒上過學的母親開始學習認字,還學會打算盤,講普通話,通過努力她從食堂幫忙的臨時工變成了供銷社的正式職工,并擁有了城市戶口。很多人跟我說,你媽媽真能干啊。我想,那是因為媽媽始終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堅定信念和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我的爸爸原本學習非常優秀,因為家庭貧苦,恢復高考后并沒有繼續完成學業,經生產隊推薦去本地醫院當學徒。爸爸在學醫期間,忙遍各個科室,向不同的老師請教問題,深得老師喜歡;在當赤腳醫生期間,治病救人無數,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后來我爸因為接我爺爺的班,到供銷社工作,不再當醫生,但這些年,被他看好病的親戚和朋友也非常多。
隨著供銷社改成承包責任制,爸爸的鐵飯碗沒了,媽媽好不容易獲得的鐵飯碗也沒了。盡管都下崗了,但爸爸媽媽沒有怨天尤人,為了能改善家里的條件,掙錢供我們讀書,除了打理雜貨鋪子,勤勞的爸爸媽媽不管刮風下雨,風吹日曬,都會到鄉下收麻到縣城去賣,甚至長時間都是住在麻倉庫里。
因為父母的努力奮斗,我家較早就有了電視、電話、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不再是當初一貧如洗的光景。我到現在都清晰地記得當年好多人到我家來接聽在外打工子女的電話,以及我第一次吃上家里冰箱制作出冰塊的場景。
2
“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懂得感恩是父母教導我的另一個做人信條。父母告訴我,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對他人付出的尊重與珍惜。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經常給我們講別人幫助我們家的故事。即使在現在,我們相聚一堂時,主要話題還是在說,這個奶奶真好啊,那個爺爺真好啊,這個阿姨真好啊,他們當初如何幫助了我們等等,父母教導我們一定要記住他們,感恩他們。在父母的教誨下,我學會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用行動去表達感激之情。無論是為家人做一頓飯,還是為朋友伸出援手,我都盡力去回饋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畢業后,我來到航空工業雷達所工作,與先生組成自己的小家庭,漸漸在無錫扎下根來。爸爸經常跟我說:“你們做的是飛機的眼睛,很重要,得用心做。”媽媽跟我說:“一定要好好工作,要兼顧好事業和家庭。”為了不辜負父母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我始終懷著一顆赤誠之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工作。我的努力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認可和同事們的肯定,先后榮獲院科技進步獎、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獎等多項榮譽;還得到了組織的充分肯定,被授予“共產黨員示范崗”稱號,并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通訊員。
3
除了在本職工作中兢兢業業,我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多年來,我組織和參與了多項公益活動,從環保宣傳到社區服務,從扶貧助困到科普教育。這些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我的家庭先后榮獲江蘇省綠色家庭、無錫市最美綠色家庭、無錫市五好家庭等榮譽稱號。很多人跟我說,我的精力真是旺盛,其實這都是來自父母對我的言傳身教。
常言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家庭就相當于國家的細胞,家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家庭成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風的好壞決定著家庭的前途,也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命運。作為新時代的家庭成員,我立志將“吃苦耐勞、知恩圖報”的家風代代相傳,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些美德,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傳遞給下一代。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