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時候最喜歡下雨天,雨后裸露的土地都被浸濕,她就可以就地取材,暢快地玩泥巴了。
她伸出白胖的小手,抓起泥巴不停地揉搓,直到泥巴變成圓圓的泥球。“看,這是女巫的魔法水晶珠。”她抬起小腦袋,得意揚揚地宣布自己的作品。玩膩了,她又把泥球放在地上,使勁地拍了又拍。沒一會,泥球就被拍成扁扁的一片。“這是我們的午飯,香噴噴的蔥花餅。”說完,還不忘往泥餅上撒上綠葉子。
或許那時候,玩泥巴就是女兒藝術審美的萌芽。
后來臟臟的泥巴升級換代成了干凈的黏土,女兒不用再等下雨天,隨時隨地都可以捏上一會兒,家里到處是她捏的小玩意。
某天放學,女兒剛到家就從書包里掏出來一張報名表,說是要參加全市中小學生手工比賽。我當然表示支持,可我心里明白,愛好和比賽是兩碼事。女兒從來沒有學過任何黏土課程,一直以來都是憑著自己的天馬行空而任意為之,而她又是特別要強的女孩,一旦比賽失敗,就怕她再也不肯玩黏土了。
真是怕啥來啥,雖然在那一周里,女兒花了很多精力來準備作品,但最終連優秀獎都沒有獲得。美術老師電話里跟我說,女兒的作品構思還是挺新穎的,只是技巧還比較稚嫩,所以沒有入圍。通話結束前,她特意叮囑我,孩子的情緒很不好,希望我們家長做好安撫工作。
回到家時,女兒已經梨花帶雨哭了好久,兩只眼都腫了。待她情緒緩和了一些,我把女兒拉到沙發旁,鄭重地跟她談了這次比賽。接下來的一周里,女兒沒有碰黏土。我以為,她真的如我當初擔心的那樣,自信心受到打擊,可能就此放棄了這個興趣愛好。沒想到小姑娘有了新的想法。
周五接孩子回家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塊電子廣告屏,上面是有關城市博覽會的推介。“有了!”女兒靈機一動:在家辦一場黏土作品展覽,讓自己的黏土寶貝們也有個露臉的機會。女兒把計劃告訴我們,我和孩子爸爸都特別高興。
說干就干,我跟女兒先制訂工作計劃表,明確分工。我負責打掃場地、提供餐食等后勤工作,女兒負責展覽品的制作、擺放、文案介紹等主題工作。我很快將客廳打掃干凈,女兒也把之前的黏土作品都搬運出來,匯總之后對其中缺少的種類現場制作。“我們這個是主題展,樣式不能少。”說話時,女兒捏土的雙手根本不得閑。她那么投入,比賽失敗的陰云早就飄散而去了。
作品準備好,接下來就是布展了。女兒別有用心地把客廳劃分出好幾個展區,茶幾上擺放是食物類黏土:花卷、蛋糕、餅干等;沙發上是生活用品類:福袋、小背包、小枕頭等;電視柜上擺滿了各種黏土玩偶們,擺放高低錯落,顏色精心搭配。
最后就是制作展覽入場券了。女兒用剪刀裁剪好大小相同的卡片,每張卡片上,從上到下依次寫著展覽主題“家庭黏土展覽會”、展覽時間、展覽地點,最下面一行寫著“歡迎您的到來”。寫完之后,女兒還不忘用紅筆畫一個紅戳。因為客廳空間不大,女兒害怕心愛的黏土展品被碰撞,所以每個展區的墻面上還分別貼上了溫馨提示:黏土上有灰塵,小心弄臟衣服哦。
一切都收拾完畢,我們撥打了親屬和玩伴們的電話,發出了正式邀請。
第二天是周六,女兒一早就醒了,等參觀者陸續到達后,她蹦蹦跳跳地做起了導游。小伙伴們嘰嘰喳喳,“這個是怎么捏的”“那個好好看”,你一言我一語,句句都甜到了女兒的心坎里。面對大家的夸贊,女兒很開心,也鄭重地表達了自己的不足。說實話,那一刻我很驚詫,沒想到她如此坦然。
有的時候不是失敗可怕,而是那顆稚嫩而洋溢的心缺少舞臺。現在家里多了一堆堆黏土作品,對于明年的比賽,女兒正躍躍欲試呢。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